余翊農
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財富,并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呈現出更為光輝耀眼的精神力量。中職學前教育培養的是針對幼兒教育的專業性人才,是幼兒成長路上接觸的第一任教師,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學前教育中,讓幼兒從小在傳統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力量。作為從事二十多年職業教育的美術教師,我在教學中感受到美術教學和傳統文化的密切關系,特別是手工剪紙源至傳統民間文化藝術,泥工源至傳統民間泥塑文化。而具體到平時美術教學中也可以將傳統文化和美術、手工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美術作品。這就需要中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有側重性地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美術教學中,讓未來即將成為幼師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從思想上、行動上和意識上將傳統文化與美術手工學習做到有機結合。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意義
1. 學前教育中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培養每一代人共同價值和情感的基礎階段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標志,是國家屹立于東方的精神追求。傳承傳統文化不僅是民族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力量,更是中華民族在國際社會中的獨特展示和綜合文化實力的重要象征,蘊含的是我們每一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精神,是民族道德規范共同追求的目標。在傳統文化中,能夠追尋到世世代代中國人發展壯大的力量和痕跡,能夠解決新世紀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很多現實問題,對全球很多人類問題也有著重要的價值意義。國家教育體系中要將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融入到每一學科中,融入到學前教育的伊始階段,從幼兒時期就讓孩子接觸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形成世代的傳統文化的積累,不斷汲取文化中的營養和智慧,讓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續。因為幼兒時期的孩子,對知識的吸收和接受具有超強的模仿性和快速的吸收性的特點,要抓住幼兒的發展特點做好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入。
2. 幼兒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符合幼兒成長的規律
學前教育的美術教學特別貼近自然、貼近生活,從幼兒的情感上來說是一種滿足了幼兒成長和發育的情感需求??v觀我國的傳統文化,強調的是“天人合一”的價值觀念,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與統一,很多傳統文化體現在不同的民俗風情、民族性格中,包含著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幼兒時期的孩子與自然有著天然的親近感,也非常喜歡與自然的擁抱與融合,將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相融合,帶給孩子的也會是積極參與的原動力,符合幼兒成長發展的規律。
3. 幼兒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是幼兒文化素養的提升和精神品格建立
幼兒的成長需要精神文化的滋養和藝術品位的熏陶,傳統文化對幼兒的影響無疑是豐富情感的最佳途徑,是帶領幼兒進入美好文化境界的有效方法。美術教學中的很多內容與傳統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在每一個傳統節日對特定事物的描寫、每一個不同的季節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和描述,用畫筆將其描繪出來,比如傳統手工的窗花等等,都是蘊含著豐富傳統文化的美術教學內容,對幼兒的文化素養的提升有著很好的價值和意義,是促進幼兒長遠發展的最佳方式。
二、當前中職學前教育中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現狀分析
中職學前教育中的美術教學忽視了與傳統文化相契合?,F代社會中,人們快節奏的生活對美術教學也呈現出了“以快為主”的要求,認為只要能夠快速地畫出一幅畫就是好的教師,就是美術技能的體現,忽視了對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的契合。學生學習的繪畫是以簡筆畫為主的主題畫,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畫、書法藝術等很少涉及。學生在學校如果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教育,很難要求他們走向工作崗位后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即使按照教學計劃作出相對應的滲透,也是一種形式上的模仿,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水乳交融。
中職學校的美術教師的自身能力水平有限。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要求教師要有基礎性的美術技能,還要求教師要在傳統文化上有一定的了解,對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意義和價值有充分地了解,美術教師還要具備國畫、書法、剪紙、泥塑等傳統藝術技能。但現實教學中,中職學校的美術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與實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課堂上不能很好地將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融合。
三、創新方式方法,做好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
1. 強技能提本領,強觀念提素質,做新時代的中職美術教學教師
作為中職教育的美術教師,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要求,要對未來走向學前教學的學生負責任,對未來的幼兒負責任,不斷強化自身的技能和本領,要更新教學理念,從自身的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上下功夫,切實將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的教學相結合,要認識到新時代下的社會對學生未來職業的要求更高、更新,變化發展更快、更強,要有“走出去學習、我要學習”的精氣神,將社會文明的發展、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美術教學結合起來,不但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正確的傳統文化理念,致力于培養出更為出色的專業性人才。
2. 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在美術的課堂中將傳統文化元素嵌入其中
專業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職業的走向,學前教育的學生在未來就業中很多人將走向幼兒園,作為一名幼兒美術教師將美術中蘊含的美育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幼兒感受美術中的傳統文化之美。這就要求在中職院校階段,就要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讓學生在自己做“學生”時就充分感受這種結合的意義與魅力,這樣才有可能在以后作為一名幼師時,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幼兒,而不是簡單地為幼兒講解美術、講解怎么畫畫等。
3. 重視實踐教學,做好學生在校學習中的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學終其本質,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的動手實踐,才能獲得不一樣的真知。尤其是進行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相結合時,更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從“填鴨式”教學的錯誤觀念和方法中剝離出來,從對美術的技術性重視的目光中走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氛圍,為學生營造濃厚的美術教學中包含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并親自設計和體會,只有這樣才能將傳統文化更好地在美術學習中凸顯出來。我在教學中重視手工的教學,通過剪紙窗花、喜花等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4. 重視宣傳教學,做好學生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
文化的傳承需要被人知道,在當今社會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中,各類信息劈天蓋地,人們眼中被各種新聞、各種文化所掩蓋,有時甚至忽視了內心深處的傳統文化的存在,需要一種強有力的宣傳將傳統文化完美地展示出來。在中職教育中,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可以通過學校宣傳欄、傳統文化鏈接推送等方式,通過對美術課程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文化鏈接的宣傳,能讓教師和學生從中受益匪淺。在濃厚的傳統文化的宣傳中,教師更易于將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向結合,做到自然性地提出和過渡,讓學生在傳統文化中盡享美術盛宴,做到知識與技能的雙向收獲。
5. 重視經驗積累,做好中職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與美術的有效銜接
經驗是每一種職業中最珍貴、最有價值的部分,體現在教育的語境中,是將過程與結果的縱向和橫向的綜合,是一種教學中人和環境的互動,效果體現能夠直觀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中職學前教育美術專業的學生,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后,面對的是一群幼小的孩童,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學前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會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經驗的獲取和運用在實踐中顯得尤為重要。所以中職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
一是學校與社區、各類社會組織、美術機構、幼兒園等進行聯合,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教學中將美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與實際教學情境相結合,為學生積累教學經驗,實地感受美術學習與傳統文化的結合與探索;二是將學生實際的經驗積累與評優樹模、就業推薦等相結合,讓學生積極地尋找實際教學鍛煉的機會,做到自我的積極發展、有效鍛煉,讓經驗成為未來學前教育教學的優勢;三是在學校開展傳統文化和美術相結合的手工剪紙、捏泥人等比賽,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
6. 教會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不但要銘記初心,更要用心
理論知識終歸要在實踐中發揮作用才能彰顯理論的價值,中職學前教育中對學生進行的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滲透、融合,對學生在方法、途徑上的傳授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感受教育的初心,從思想和意識上存有一種無比崇高的感情,對教育的初心充滿了無限的情感。但只有初心還不夠,還需要他們走向工作崗位后的用心,將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中,將工作中不斷積累的經驗和教學應用到教學中,根據當地幼兒園的地理環境、人文景觀、風俗習慣等等,用心挖掘一切可以將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相融合的元素,才能真正地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授,做好美術教學的引導,讓幼兒在美術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基因,讓幼兒對傳統文化藝術產生初步的好奇與興趣。
7. 利用現代化設備,讓視覺盛宴成為課程的一部分,直觀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中,可能過多地依賴于教師的講解,學生很少有機會看到真正的作品或者藝術制作的過程,對于一些比較少見的民間藝術性的作品也只能通過教師的描述和教材中的只言片語進行了解。美術中蘊含的傳統文化,體現在現代化的設備中,資源非常豐富。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以專業性的眼光為學生篩選優質的蘊含著豐富傳統文化色彩的美術畫作、影視作品、民間手工技術、藝術性作品等,將這種形式的展示設置成為課程的一部分,帶有“強制性”色彩的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傳統文化在美術中的體現,帶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力和爆發力,強化學生的學習感受。我校創立的陶藝社團活動很好地把傳統文化和美術教學融合在一起,在引導學生制作陶藝作品的過程中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藝術的熏陶。既加強了美術技能,又陶冶了情操,可謂一舉多得。
四、結語
總之,中職學前教育中培養出來的人才,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下一代幼兒的文化水平,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合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美術素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貢獻出自己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