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乃兵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改革、“雙減”等新政策不斷落地實施,人本教育思想等教育理念發展日新月異,人才培養模式理念、教科研模式均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發生轉變,這些都給高中校長開展管理工作帶來諸多挑戰與機遇。高中校長要增強教育發展競爭意識,把握時代脈搏,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實現高中教學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校長面臨的教學管理挑戰與機遇,并提出具體策略,希望對教學有所助益。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校長;教學管理;策略
校長是學校管理活動的執行者與實施者,是推動新課改等重要理念落實的強大力量,其教學管理思想對于學校發展和辦學特色形成具有主導作用,校長在高中教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就在于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好學校是社會的期望,好校長更集聚人們期待的目光。”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一方面素質教育改革理念、雙減等新政策為課改理念的落實帶來全新挑戰,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技術的推動下,人才培養的理念及模式發生轉變,教科研模式也發生轉變,學校管理愈發透明,這些都給高中校長開展管理工作帶來諸多挑戰與機遇。在這一現實背景下,傳統的“大棒”加“胡蘿卜”式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發展,高中校長要增強教育發展競爭意識,把握時代脈搏,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實現高中教學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校長面臨的教學管理挑戰與機遇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校長面臨的教學管理挑戰
1.教學管理的理念較為陳舊
高中新課改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關懷,樹立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且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全新標準——培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學科核心素養等能力素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面對這一全新教育價值追求,高中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樹立創新管理意識,才能夠實現課改精神的真正落實。而校長作為教師思想的引路人,更是要轉變原有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思想,以此進一步推動教師思想變化,這樣才能夠為新課改理念的落實提供更為堅實的思想保障。但受制于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影響,部分高中校長仍以學習成績、升學率為重,缺乏創新管理意識,堅持從管理中要成績的傳統教學管理思想,只關注課堂紀律、校園風紀遵守情況,忽視學生綜合素質培育工作。這種較為傳統的管理思想無法激發教師的創新管理意識,進而導致部分教師仍沿用應試教育模式下以教師、學校制度為核心的管理思想,進而影響了課改理念的有效落實。
2.教學管理的手段較為陳舊
受制于傳統管理理念影響,部分學校教學管理的手段仍十分陳舊。首先,體現在部分學校仍采取傳統的“一刀切”管理方法,要求全體學生遵守整齊劃一的管理目標,缺乏對新課改背景下教學全新價值追求與學生多元需求的有效關注,缺乏對學生個性發展的人文關懷,缺乏創新管理的手段。這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且極易造成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矛盾,進而影響教學管理的有效開展,對于新課改理念的高效落實極為不利。其次,部分學校教學管理模式存在不足,多設置以校長為核心、以各類管理制度和管理體制為輔助的管理體系,但各個體系缺乏協同意識,缺乏對學生學習狀態和教學管理的動態化監管,進而導致實踐中教學監管的效果不佳,新課改理念的持續落實也隨之受到影響。
3.信息化時代校長、教師、學生思想及角色變化帶來的挑戰
首先在學生層面,高中生本就處在成長發育全新階段,自我獨立意識急速增長,不喜歡教師簡單粗暴的管理手段與說教,渴望與教師、與學校溝通,渴望構建更為民主的管理制度及模式,且新課改本就要求將學生確立為教學中心地位。面對這一全新變化,建立學生與教師、學校溝通的機制便成為教學管理的全新挑戰。其次在教師層面,互聯網時代使教師相關管理政策變得愈發透明,同時也使教學管理負面輿情傳播得更廣,部分教師渴望與學校溝通,渴望嘗試全新管理政策。這既給學校管理的透明度、公平度提出了全新要求,又為學校如何平衡教學管理“試錯”成本帶來挑戰。最后,面對學生與教師在各個層面的變化,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作為教師的引路人,校長要如何轉變自身角色便成為全新挑戰。如若堅持傳統管理模式不變,忽視教師與學生的變化,勢必會導致管理方法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進而影響新課改理念落實。如若徹底轉變為師生的“服務者”,溝通機制的建設便成為教學管理的全新挑戰。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校長教學管理理念發展機遇
首先,在新課改背景下,合作教學、游戲教學、情境教學等教學理念發展日新月異,這些教育理念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實現對學生合作意識、創新精神等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學生也能夠成長為更加符合課改理念的創新人才,課改精神也隨之得到深度落實,可以說這些先進的理念為新課改理念的深度落實提供更多助益。其次,新課改理念推行的“走班制”“學分制”推動了學校教學管理及課程管理制度創新發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能夠得到最大限度滿足,校園特色文化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學校教學管理也隨之迎來發展的全新機遇。最后,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一方面大數據技術、網絡存儲功能為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多便利,教師能夠通過網絡吸收更多先進教學經驗,也能夠通過構建教學資源庫減輕備課的壓力,學生也能夠借助資源庫高效完成預習與復習工作,教學與學習的效率都能夠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網絡教研等全新教學科研模式實現了不同區域教師的交流,進而實現了教育資源均衡發展,部分學校正是通過網絡教研引入區域內優秀教師參與教研,使教師對于課改精神的把握更加準確,落實課改精神的策略更加有力,可以說信息技術為課改精神的落實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各個學校要對此予以關注。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校長的教學管理策略
(一)校長要積極轉變角色,推進教學管理理念創新
面對新課改理念提出的全新育人價值追求,以及人文關懷等全新教育理念,高中校長要積極轉換自身角色定位,創新教學管理理念,以此推動課改精神落實。為此高中校長首先要做教學管理的引路人,統籌兼顧時代脈搏、國家政策、學校實際情況、師生多元化需求變化等諸多因素,圍繞新課改背景下育人價值目標追求科學設計學校教學管理目標及發展方向,與教學管理團隊一同對學校教師隊伍管理模式、育人模式、課程體系建設等層面進行一系列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使學校的管理理念更加符合課改背景下的教學價值要求,進而為課改精神的深度落實提供體制上的保障。其次,高中校長要做教學管理團隊的指導者,指導教師落實人文關懷,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將傳統的“一刀切”管理模式轉變為“剛柔并濟”的管理模式,既要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層面設置適度的“柔性”管理指標,又要采取獎懲和規章制度結合的剛性管理模式,以更富有人文關懷的理念為學生適度預留個性發展的空間,以此推進學生全面發展,進而實現課改精神的有效落實。最后,高中校長要做團隊的服務者,深入基層走進教學管理團隊,暢通與基層溝通的渠道,及時了解教學管理團隊思想動態,想團隊之所想,急團隊之所急,以此提升團隊的凝聚力,進而為持續高效落實課改理念提供有力支撐[1]。
(二)創新教學管理制度,深度推進課改精神落實
首先,科學的管理制度是落實辦學理念、提高學校管理效率、保障教學管理活動開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校長要與學校教學管理團隊深度解讀課改理念,并圍繞教師教學素質及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這一目標,建立起與課改精神相匹配的教學管理制度,強化對教師教學及學生日常校園生活等各個層面的管理,提升教學管理制度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并不斷推動學校各類資源向提高教學質量和優化管理方向的有效傾斜,進而為課改精神的高效落實提供教學管理制度上的保障。在這一環節,學校與教師可適度加強教學管理的民主性,或設置學生會,或通過匿名郵箱等手段,廣泛吸收學生、教師等層面建議,以此提升師生對學校管理制度的滿意度,使其能夠更加積極配合學校管理,進而減少管理層面存在的阻力。其次,課程體系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重要一環,也是落實新課改的關鍵所在。一方面新課改理念提出了學分制、走班制等全新理念,另一方面傳統高中課程設置缺乏實踐性等問題。因此為落實課改精神,校長要與教學管理團隊強化課程體系管理,一是可在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設置課程的基礎上,通過學分制適度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課程,以此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自身發展需求。二是圍繞地方特色、學校辦學特色等因素,加強校本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內容互為補充,深度落實課改精神的同時深化培養學生綜合素養[2]。三是要將社會實踐課程與課堂教學、課堂實踐相結合,以此實現實踐與理論的有效結合,深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實現新課改背景下育人價值追求的有效實現。最后,學校要圍繞課改精神創新教學評價機制,將課改背景下的創新能力等指標納入學生評價體系,并樹立“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舉的原則,強化對學生發展的動態監管,使學生能夠成長為符合課改理念的創新人才。同時在學生評價環節,可按照課改精神,引入師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以此凸顯評價制度的優勢,以此深度促進學生發展[3]。
(三)加強教師團隊建設
作為教學活動的管理者與有效的組織者,教師自身的能力對于課改精神的落實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為實現課改精神的落實,校長還要加強教師團隊建設,以此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而為課改精神的持續落實提供保障[4]。為此學校首先要創新對教師的管理機制,一是要設立激勵機制,對教師優秀教科研成果予以一定的精神及物質獎勵,激勵教師不斷參與教科研活動,以此推動教師教學能力持續提升;二是要通過如教學基本功競賽等教科研活動不斷增強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三是要創新對教師的管理制度,適度減少教師行政層面的壓力,為教師預留出充分的教學時間,使教師能夠更專注于落實課改精神;四是要對教師開展長期化、制度化的培訓工作,以此不斷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及能力。其次,教師自身也要在校長科學的教育思想領導下,深度解讀課改精神,并以此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角色定位及課堂教學管理方案,進而實現課改精神的深度落實。為此教師要將自身轉變為教學的引導者,積極采用游戲教學、合作教學等更貼近課改理念的教學模式,針對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等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樹立終身學習思想,不斷關注課改新思想等層面的變化與最新教學成果,以先進的理念武裝自己,以此為課改理念的持續落實提供保障[5]。
(四)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校長教學管理發展展望
正如上文所述,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日新月異發展的信息技術為高中校長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與機遇,高中校長要直面挑戰,并抓住這一機遇,以此推動教學管理理念深度創新發展[6]。首先,在管理層面,學校要依托現有學校網站或各類辦公軟件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明確管理的各個流程及權責,并定期在這一信息化平臺公開評獎評優、教師各類政策、課改精神相關綱領文件等內容,利用校長信箱等途徑暢通與教師溝通的渠道,廣泛收集基層各種管理建議及教學需求,以此提升學校管理的民主性、透明度、公開度和滿意度,并達到規范學校管理體系、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目標。其次,在教學層面,高中校長應牽頭與教學管理團隊依托大數據技術、網絡存儲等功能加強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以此減輕教師備課的壓力,提升學生預習復習的效率,并深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養,課改理念也隨之得到深度落實。最后,高中校長要增強網絡教研意識,通過網絡教研這種形式引入區域內外優秀教研力量參與學校教研工作,以此進一步把握課改精神,提升學校整體教學及管理的能力,進而為課改精神的持續、深度、高效落實提供保障[7]。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深入推廣,高中教育階段的育人價值等層面發生全新變化。這就要求高中校長積極創新教育思想,樹立全新教育管理方法,加強課程改革及評價體系建設,并依托信息技術不斷推動教學管理創新發展。同時高中教師也要在校長的引導下,積極轉變教學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案,深度落實“培養創新人才”的課改精神,以此實現課改理念的深度落實。同時伴隨著教育信息化進入2.0時代及課改精神的不斷發展,高中校長也要及時把握時代脈搏,結合教學管理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理念,積極調整教學管理方案,以此為課改精神的持續高效落實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彭斌.新課改視閾下高中校長教學管理模式的構建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28):218-219.
[2]范秋明.校長要下功夫引領課堂教學改革[J].基礎教育參考,2010(24):17-19.
[3]高翔.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校長的教學管理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5):3.
[4]王繼山.試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校長的責任與使命[J].新課程研究,2018(8):2.
[5]李華.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校長談教學管理的困境和對策[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16(11):249.
[6]周有禮,緱賓波.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校長教學管理的困境及對策[J].考試(教研版),2013(8):1.
[7]邱建民.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教師管理策略的轉變[J].學校管理,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