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業遠


身為職初教師的我每天都在認真備課,用心上課,期待著有朝一日像師父一樣成為一名有“好口碑”的教師。但是,事與愿違,學生在我的課堂上經常會出現行為隨意、興致不高、注意力渙散等課堂失范行為,令我不知所措。轉機出現在一節師父的籃球訓練課上,這節課讓我對課堂教學的理念發生了徹底的顛覆,尤其令我對“以學定教”有了新的認識,基于學生立場,通過對課堂教學方式的大膽轉型,我收獲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別樣表現。
一、尊重天性,從學生興趣出發
“請所有同學把球放回球框里,呈課前的四路縱隊,集合。十!九!八!七……”要求中夾雜著“命令”的口吻。學生們小聲議論道:“下課了?”“還有一會才下課呢,怎么就收球了呢?”“孫老師好像生氣了,我們快點。”隨著倒計時的結束,學生們很快便恢復成了四路縱隊。
我最終還是沒能壓制住心中的“怒火”,開始發泄對學生的不滿:“你們二(1)班現在表現越來越差,運球都運不好,有的同學的球總是拿不住,還有小李、小王你們幾個,誰讓你們去投籃的?我們在練習運球,你們現在還小,能力達不到投籃,真是太不聽話了,你們要是這表現,以后我們就不要上籃球課了。”學生們被我的批評“震懾”住了,頓時變得格外安靜。
看著他們一雙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動不動地望著我,我反而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這時我突然想到了師父曾教誨我的話:“小學生和初、高中生不一樣,要哄,批評完還要及時安撫。”于是我放低了些音調說:“今天孫老師對大家的表現有些失望,請將你們今天所做得不恰當的地方,記錄到自己的體育課堂記錄本上,要好好記,我會檢查的哦。”學生們點了點頭,感覺有話想講又不敢講。
下課后,我邊回想上節課所發生的事邊向辦公室走去,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叫住了我,頓時讓我斂起思緒并連忙回應:“唉,師父,咋了?”師父說道:“剛剛的事情我都看到了,小學階段的孩子頑皮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有很多學生會表現出自控力還不成熟、接受能力較弱的現象,難免會在課堂上出現‘不守紀律的行為,我們可以從學生興趣出發,慢慢引導……”我們邊聊邊向辦公室走去。
二、目標引領,讓學生了解體育
我所任職的學校是江蘇省籃球特色學校,學校為此組建了3個梯隊,一、二年級為最小梯隊,由我和師父負責訓練,師父是主教練,我是助教。這一天,我像往常一樣組織完學生的放學路隊后來到訓練場地進行籃球訓練,師父的一個課堂提問立馬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同學們覺得籃球比賽最終的得分手段是靠什么?”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投籃!”這不免讓我心中一愣:這支隊伍才剛組隊,很多學生運球還不怎么樣,為何今天學投籃了呢?只見師父將學生分成了四列橫隊,開始教他們雙手胸前投籃手型,而我立刻進入隊伍中手把手地幫助學生糾正動作,此時腦海中卻不由得出現上次因擅自投籃被我批評的小李等學生。接著,師父又帶著學生們一起練習了投籃時下肢蹬地,手指撥球動作,每名學生都比平時認真很多,講話的明顯少了,雖然動作還不標準,球投得也不是很高,但是我突然覺得這幫學生是這么可愛……
“同學們,你們覺得比賽時想要獲得更多的投籃機會,我們還要學會哪些本領呢?”師父和藹地提出第2個問題。“運球、防守、傳球、合作?”學生們認真思索并回答道。“大家回答得都很對,所以,為了獲得更多的投籃機會,同學們首先要把傳球、運球的基本功練扎實了,這樣未來你們都能成為神射手!”師父耐心地講解著,而我的思緒卻已“翩飛起舞”……
原來學生們都是那么渴望投籃,之前我是不是錯了?是不是不該大聲批評小李他們?為此我又專門請教師父,他對我說:“有時候我們的課堂需要改變,不一定非得按部就班地按照課時計劃上課,只有適當地做出改變才能讓課堂活起來,有時候給孩子一個他們期許的目標,會讓你的課堂更出彩。”師父溫和的語氣讓我有些羞愧,原來讓學生知道錯了不只有大聲批評這一種做法。
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標,有目標的引領才會有不斷前進的動力。體育教育教學也是一樣,在進行一項運動技能的學習時,也需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標,尤其對于多動、自控力弱的孩子,讓他們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這個動作,要想掌握這個動作,還要配套練習其他什么動作,通過這種目標式的引領,讓學生對運動有整體的認識,讓學生全面了解體育。
三、“以學定教”,體驗體育的快樂
后來,我翻看了二(1)班學生上交的體育課堂記錄本,一些學生的話語讓我對以學定教的理念更是感觸頗深,學生A:“我覺得運球沒意思,我都會了”;學生B:“我想像科比一樣成為神射手”;學生C:“我也想好好練運球,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想要投籃”。為此,我決定實現學生們的“投籃夢”。利用午自習的時間,我特別邀請了二(1)班的學生協助我制作了一款兒童球筐。我們充分利用器材室長久不用的直徑為40cm的呼啦圈,并從網上購買了球網和2根25m的繩子,首先,用細繩將球網固定在呼啦圈上,簡易的球筐就做好了,相同的方法再做20個簡易球筐,接著將20個球筐以間隔1m的距離穿在兩根25m的繩子上(圖1),然后將繩子兩端分別固定于籃球場兩端的籃球架立柱上,考慮到學生比較小、力量不足,球筐與地面的距離約為2m,這樣一個擁有20個球筐的投籃器就做好了(圖2)。
還沒開始上課,學生們就圍在球筐下跳啊、蹦啊,一副新奇的樣子。“同學們你們想投籃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我從來沒有在課堂中聽過學生們如此響亮、整齊的回答聲,不知不覺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學生們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課堂學練積極性非常高,而且我特意叫上次被我批評的小李上來進行示范,他標準地將球投進了籃筐,并獲得了全班學生的掌聲,看著他驕傲的表情,我頓時明白原來低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學投籃,有時候不一定要按照原計劃內容上課,教學時給學生一個學練的目標也同樣重要。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理念中明確提出:“注重教學方式改革,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時代是在不斷發展的,學生的個性、特點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教學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更達不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因此,“以學定教”視域下的目標式教學可以滿足學生對體育課的需求,學生積極性提高了,在練習過程中自然可以體驗體育帶來的快樂,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