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受到極大重視。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師更為重視學生學科素養以及閱讀能力的提升,這就使得高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但是就教學現狀來看,英語閱讀教學基本上是依托課本來進行的,將教材內容與相關閱讀素材相聯系進行教學的較少,更別說以英文短篇故事作為閱讀素材的補充了。本文以故事教學法為切入點展開論述,論證英文短篇故事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可行性,試圖利用英文短篇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提升其閱讀能力。
關鍵詞:英文短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作者簡介:蔣明,前黃高級中學國際分校。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成了不同文化和不同國家之間溝通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經濟、科技和政治交往的重要媒介。在這樣的背景下,英語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礎英語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的英語教育,是學生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對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有著巨大的影響,而英語閱讀在英語學習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是學生獲取信息、提升英語表達能力、積累詞匯、豐富思維和提升自我文化修養的重要載體。
一、英語閱讀教學概述
(一)國內英語故事教學的研究現狀
我國在英語故事教學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較晚,部分教師還沒有意識到故事教學的重要性。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在知網中以“英語故事教學”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找到的文獻僅有1794篇,而碩士以上的論文只有146篇,其中最早的為劉性門在1984年發表的《結構主義、故事及英語教學》,該文譯自美國教育學家Collett B. Dilworth 1983年在《英語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總結和研究,可以總結出故事教學的課堂提問方式。筆者對這些文章的觀點進行了梳理。
首先,我國英語故事教學的方法可以歸結為三步英語故事教學法、四步英語故事教學法以及五步英語故事教學法等。三步故事教學法最初是由廈門大學的紀玉華教授提出的,其在《從重復和記憶的關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學法”》一文中從性質、具體應用等角度對該教學方法進行了全面闡釋,認為該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英語初學者,可以用于過渡性教學。四步英語故事教學法是由王建鳳提出的,其將故事教學法具體分為聽、說、演以及編四個階段,以此來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其撰寫的文章中還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步驟,以及每個步驟的操作說明和建議。五步英語故事教學法可以分為準備、展示、復述、討論以及表演五個階段,該方法是對四步英語故事教學法的發展和深化,該方法將故事作為主線,更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以更高的熱情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中。
其次,我國英語故事教學所涉及的主題主要有神話故事、童話故事以及文學等。比如房萍的《希臘神話故事與大學英語教學》、楊萌的《童話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都是這方面的典型。
最后,英語故事閱讀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初中兩個階段,針對高中和大學階段的研究非常少,尤其是高中階段。另一方面,英語故事教學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往往是針對聽、說、詞匯以及語法等方面的教學,而針對寫作和閱讀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少。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欠佳。雖然大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閱讀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是在進行課堂規劃和實際教學的時候,存在方法過于單一的問題,而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如何,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觀察高中階段的英語課本會發現,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閱讀文本的篇幅會越來越長,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投入到課本中,而教學方法的單一導致學生失去閱讀興趣,嚴重的話甚至會對英語這門學科產生厭惡感。
2.學生照本宣科,缺乏閱讀體驗。學生的閱讀體驗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缺乏對于文章內容的深層次解讀能力和解讀欲望,只是停留在簡單的記單詞、背短語、理解語法層面,與文章的主題不能產生共鳴,這樣也非常不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3.學生閱讀隨意,教師缺乏引導。教師在閱讀前沒有對文章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以及素材特點進行必要的引導,導致學生在閱讀時隨意性過高,再加上該階段的學生學習自主性并不是很高,導致并沒有達到閱讀的目的,效率非常低,英語成績無法提升。
二、故事教學概述
(一)故事教學的內涵
故事教學的定義尚不統一。華玉琴認為,故事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故事來達成教學目的,促進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方法。王薔認為,故事教學并不是單純地給學生講故事,而是將故事作為一個載體,利用故事中所包含的情境、情節、角色特點以及趣味性來發揮故事的功能,開展與教學相關的各種活動,以此來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高。
(二)開展故事教學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故事一般會有一個主題,有的講的是神話故事,有的講的是寓言故事,有的講的是對某個國家風情的描述,相較于單純的背單詞、背短語、理解語法,無疑這樣的內容更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2.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通過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可以讓學生擁有積極的閱讀心態,促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故事所包含的豐富的內容和生動的情節,能夠讓學生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到閱讀過程中,通過文章的閱讀與故事角色進行互動,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完成閱讀,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態度、提升閱讀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可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打好基礎。
3.豐富學生的情感。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除了基本知識點的學習外,更重要的是對于學生價值觀和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故事作為現實社會和想象世界連接的樞紐,能夠讓學生通過文章的閱讀產生共鳴,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想象力的提升,有利于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豐富學生的情感。
三、英文短篇故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先行鋪墊,明確主題
在開始閱讀學習的時候,要先對文章的主題進行確認,還要將文章中的生詞部分進行處理。對于英文短篇故事來說,要從故事情節入手。比如,針對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拓展閱讀部分的文章“Mama and her band account”,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之前讓學生根據題目猜測一下文章的主題,然后帶入主題進行閱讀。這篇文章通俗易懂,非常容易給學生起到在學習之余放松的作用,文章中基本沒有生詞,而且文章的主題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主題,所以能夠降低學生的閱讀焦慮,讓學生在更加輕松的體驗中開始閱讀。
在閱讀英語短篇故事的過程中,詞匯是影響學生閱讀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一些相對比較難的短篇小說中,尤其是教師為學生找的課外閱篇故事中,往往會存在較多的生詞,如果置之不理的話,會影響學生的閱讀體驗,可能會讓學生失去閱讀下去的動力,如果碰到一個生詞就去查詞典,也會降低他們閱讀的欲望。所以教師要教學生在碰到生詞時通過拆分單詞、聯系上下文以及文章主題等方法來猜測生詞的意思,以此來完成文章的閱讀。比如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拓展閱讀“Of friendship”一文中有這樣一個句子:“The second fruit of friendship is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judgement that may be achieved through conversations with well-meaning and wise friends.”,其中的well-meaning 是一個組合詞,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并沒有學過。將這個單詞拆分發現,它是由well和meaning 這兩個單詞組成的,而well是“好”的意思,而meaning 表示“意思”,那么連接就是“好的意思”,再聯系整個句子的含義,很容易就可以猜出這個詞大概是“善意”的意思。所以,加強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能夠使得閱讀變得相對輕松。
(二)合作學習,把控整體
合作學習不僅僅指的是學生和學生的合作,還包括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生與學生的合作容易理解,就是以這個學生的長處來彌補另一個學生的短處,讓學生通過合作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而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指的是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共讀英文短篇故事,共同完成對英語短篇故事的理解。
對英文短篇故事的理解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表層的理解,比如故事的情節和主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主題性短篇故事的重點就在于對故事主旨的理解。另一個層面指的是更深層次的理解,即要關注故事文字所表達出的人物關系和人物思想,進一步領略閱讀的樂趣。要想達到第一層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將故事情節口述出來,將每句話翻譯出來,該層面可以以學生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教師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然后進行小組討論,通過這種合作方式讓所有學生都能讀懂故事。而第二個層面,可以采用教師進行提問,學生舉手進行回答的方式。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故事的內涵,可以提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以“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一文為例,可以先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和翻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檢查。針對第二個層面教師可以問學生誰知道為什么媽媽要將每一部分錢的用途都明確標注出來、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等,讓學生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層次意思是媽媽為了操持這個家,需要將每一分錢省著花,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卻能夠將整個家庭照顧得井井有條,讓學生理解母親的辛苦和偉大。
(三)思考主題,分享心得
在進行充分的交流和理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體驗的分享。通過思考閱讀本短篇故事后想到了什么、故事中所講到的情節和自己實際生活中發生過的哪件事有相似之處,讓學生以此為主題,通過寫作的方式來進行表達,將閱讀技巧和寫作訓練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如果故事是敘事類型的或者童話類型的,則可以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來體驗故事人物的不同情緒和感情沖突,這非常有利于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也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以“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一文為例,可以讓學生描寫自己的媽媽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樣操持整個家的,以及自己覺得媽媽有哪些不容易的地方。在閱讀完“Of friendship”后,讓學生自己動筆描寫一下自己的友誼,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朋友,自己和朋友之間發生過什么感人的事情。在學習“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后,讓學生分享在現實生活中自己有什么通過現象認識到本質的事情,比如認識的一個人,外表很邋遢,剛開始對其敬而遠之,隨著接觸,發現他是個熱心腸等。每一個短篇故事都有其主題,而每個主題都可以找到與自己相關之處學生應勇敢去寫和說,通過閱讀短篇故事,綜合性提高自己的英語寫作和應用能力,這才是短篇故事閱讀的魅力和精髓所在。
四、結語
英文短篇故事閱讀作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應該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重視。希望相關教師能夠聯系課堂實際和學生特點,找到適合的短篇故事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2015(16):6-7.
[2]王琴.五步英語故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口語中的應用研究:以重慶市第68中學為例[D].重慶師范大學,2014.
[3]吳顯友,劉士川.記敘文:體裁模式與文體分析:以格林的短篇故事為例[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82-87,110.
[4]岳亮,吳玉華.英語教學中的故事教學法與學生自律精神的培養[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3):50-5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