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利
有了幼兒園和小學九年的學習作為基礎,初中生已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儲備,但語文知識的累積還需要學生從課堂上獲得給養。因此,課堂效率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將會影響學生語文水平提升的速度。那么,應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呢?本文認為,在強調人文情懷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認識并克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學生從學習的機器培養成滿懷興趣走進語文世界的探索者。
一、高效語文課堂構建的基本意義
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而且便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快速提升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活動模式較為單調,學生難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此外,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但是很多教師依舊堅持“知識上位”思想,學生很難在課堂中發揮特長,語文學習效率也難以真正提升。針對上述問題,筆者總結了高效語文課堂構建的基本意義。
(一)多元化教學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興趣,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激情才會逐步升高。
(二)快樂教學
學生只有在愉悅的環境中才會比較輕松,學習起來才會全神貫注,獲取知識的效率才會不斷提高。在當前的社會,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的掌握要求很高,這就要求教師要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相關素養和水平,對學生非常有幫助,同時,學生是課堂的重要部分,初中語文課堂更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目前初中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差異
世界上可能存在很多相似的人,卻不可能有各個方面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此,即使是處于相同教學環境的同一個班的學生也會因為各自的語文基礎和領悟能力之間的差異,呈現不同的語文水平。而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片面強調教學進度而忽略學生個體差異,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容易使能力弱的學生因為跟不上課堂節奏而變得更弱,傷害學生的自信心,阻礙學生發展。
(二)課外閱讀嚴重匱乏
胸無半點墨,下筆難成書。語文教材在編寫時雖然選材謹慎,入選課文都是優中選優,但教材畢竟篇幅有限,其帶來的閱讀量只能為學生打基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學質量的綜合提升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補充閱讀。然而,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考核壓力和學生升學壓力大,教師都忙著趕進度,抓復習,不僅每周沒有留出二十分鐘的課堂時間給學生進行拓展閱讀,也忽略了培養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的意識和習慣。學生每天忙于各科學習,沒有教師的引導,缺乏進行課外閱讀的動力。
(三)教師不重視啟發式提問
提問曾是經久不衰的教學方法,但隨著現在授課壓力的增大,因為提問耗費較多課堂時間而被許多教師放棄。初中語文課堂也不例外,為了考前有更多時間復習,教師講解課文的節奏越來越快,通常直接將課文的剖析結果灌輸給學生,而忽略了通過提問來引導、啟發學生如何閱讀和賞析文章。這種“授人以魚”的方式,讓學生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耽誤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
初中時期的學生面臨人生的第一個節點,那就是中考。因此,部分語文教師就會將中考放在主要位置,為了讓學生考得高分,順利通過中考,教師在教學中就會過于注重知識性教學,讓學生按照自己要求的去做、去考試。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時間是為學生分析中考考試大綱、題型、常見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模板等。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會讓學生的分數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學生自身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這樣的課堂是枯燥的、乏味的,很難讓學生提起興趣。雖然這種方式對于成績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師卻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沒有關注到他們的興趣點和實際需求,無法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五)師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互動
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若是能構建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那么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還可以強化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讓學生敢質疑、敢回答、敢參與。如此一來,課堂的教學效果就能夠得到很好的提高。但是,在傳統理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還有一種“師者威嚴”的思想,導致學生對教師比較畏懼,所以在課堂上不敢提出疑問、不敢與教師互動。這樣的課堂是很難達到高效教學的,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會很理想。
三、打造高效課堂的對策
(一)重視學情,縮小學生差距
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結合學情,將教學難度維持在大多數學生能接受的水平,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例如,在《木蘭詩》一文中,有“杼、韉、轡、柝”等現代白話文中少見的生字,很多學生不僅不知道這些字的意思,甚至不知道其讀音。在學習時若教師直接講解課文,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困惑而跟不上進度;若把課文分解后教,基礎好的學生又不屑于聽課。為了同時滿足兩類學生的需求,教師可以先把難點字詞單獨講解,再以句子為單位對文章進行拆分教學。同時,對于語文學習能力較弱的內向學生,教師可以制作一份預習指南,便于他們在課前先科學地學習一遍課文;對于語文學習能力較弱但相對外向的學生,教師可劃定學習互助小組,利用合作的力量幫助他們學好語文。如此一來,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會產生一種“老師在關注我,我得好好表現”的感覺,而這種心理暗示將會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動力。
(二)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微課的誕生,使學生可以用課前時間自學教材,并根據視頻推薦進行拓展閱讀,既提高課堂效率,又增大閱讀量。例如,在學習《社戲》時,微課的應用讓學生能夠在課前掃清生字、熟悉文章內容,便于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畏懼心理。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引入《合陽線胡》《關中剪影》之類的文章讓學生與課文進行類比閱讀,拓寬閱讀渠道的同時,使學生從文字的學習中增長對祖國各地特色文化的見識,鞏固微課學習成果。通過這種方式,語文教師只需在課堂上教授精華知識,由高效課堂節省出的時間可以用來開展拓展閱讀交流、相關知識拓展等活動,課內課外雙管齊下,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三)運用多媒體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和多媒體逐步成為輔助教學的重要工具,能夠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便捷,因此出現了高頻率使用的現狀。初中語文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點,對于學生而言難免有些枯燥,因此教師需要及時挑戰教學策略改變這一現狀。多媒體的出現恰好彌補了此缺陷。教師可以嘗試運用多媒體資源實施教學活動,將課本以多彩的形式呈現,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也會隨之提高,學習效果和成績也在積極性的牽引下快速提升。
例如,在學習《故鄉》一文時,教師先借助信息技術設備將文章作者的肖像以及個人簡介展示出來,促使學生直觀地了解文章作者的生平,同時也將本文寫作的背景講述給學生,使學生了解作者在寫作時處于什么狀態,激發其學習興趣。在學生大致了解了作者以及文章背景后,教師鼓勵學生仔細閱讀文本,找出寫作線索以及主要故事情節。在學生閱讀完畢后,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照片,引導學生從外貌分析兩者之間的差距,既形象又直觀,隨后從課文的語言文字表述中找出其中的不同,并且深刻體會到不同時期的閏土在動作語態以及對“我”的態度和對生活態度的區別,進而深度挖掘文章主題。多媒體輔助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轉變,獲取知識的效率也明顯提高了。
(四)運用教學等待,培養學生語文興趣
就初中語文教學現狀而言,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講解文章的模式也相對僵化,“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好詞好句”三步走式教學法充斥課堂。在這種教學模式里,教師看似節約了課堂時間,卻忽略了學生是否有興趣、有效地接受和吸納這些教學內容。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將課堂等待和課文教學結合起來,留出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從容品讀課文。
例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可以通過紫藤蘿的科普短片來引出課題,然后空出十分鐘時間,讓學生品味文中成片紫藤蘿那攝人心魄的美,思考作者從哪些角度以及為什么從這些角度著筆刻畫紫藤蘿的美。此外,在學生自行品讀思考的這十分鐘里,教師也不能完全放松,而是應該巡視教室,觀察學生的品讀情況,待品讀結束后,抽選品讀較認真和品讀不認真的學生進行發言,通過這樣的方式,給認真學習的學生以鼓勵,給學習敷衍的學生敲警鐘。視頻和抽問的加入分別從增強課堂趣味性和閱讀緊迫感兩個方向督促學生參與課堂,不同角度同時發力的教學方式使教學質量的提升變得容易起來。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需要,人們對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這一生就是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度過,初中學習是人生學習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是打基礎,又是對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初中語文是初中學科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對學生的學習生涯非常重要,如何讓學生更高效地學習語文、打好語文基礎是每個教師的任務和責任,也是每個學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