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而英語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并對學生的英語閱讀策略進行指導,以提升初中整體英語課外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主題語境;初中英語;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3-0010-03
引? 言
在媒體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英語作為學生需要掌握的一種語言,在學生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幫助初中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鑄就獨特的英語閱讀思維品質,教師應積極順應多媒體環境對教學提出的要求,結合主題語境,優化英語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英語知識,并指導學生使用這些知識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深入主題語境,了解教學作用
首先,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在閱讀文章時,學生通常會將自身的注意力放在重難點單詞的記憶上,或者花大量的時間來理解較長較難的句式,忽視從整體上對文章進行有效掌握,同時也忽略了對句子之間邏輯關系的理解,這就導致學生無法進行有效閱讀。由于學生在閱讀時一直以背誦、記憶相關的單詞為主,所以自身很難認識到閱讀需要從語境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能精準地獲取文章相關信息,更無法找出文章的主題內容,對閱讀材料的審視流于表層。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利用語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著重了解句子的深層次含義,避免出現以偏概全的現象,或者在詞匯理解上出現偏差。
其次,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材中的某些主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不緊密,導致學生常常無法讀懂材料。教材中的很多內容是直接整合歐美國家的報紙、圖書、網頁進行編纂的,學生在沒有語言情境的情況下,很難對其進行有效閱讀。因為在語境的影響下,某些單詞的本意很可能發生了改變。將語境主題閱讀模式與閱讀材料結合,能夠加強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性。此外,將生活與閱讀材料進行聯系,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最后,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往的閱讀材料與學生的關注點不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進行有效教學。將語境主題教學應用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教學難度,拓展教學維度,擴大閱讀材料的范圍,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探究教學現狀,查詢問題來源
首先,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相對于小學比較單一。在當前階段的英語教學中,雖然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做了適當的改變和優化,但依舊存在灌輸性教學現象。多數課堂教學依舊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相對尷尬,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無法實現高效教學。教學開展的目的主要是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若教學方式滯后,跟不上時代發展,那么就無法培養更多具備創新性能力的人才。
其次,無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當下,不管是多媒體技術還是微課教學,層出不窮的新技能與媒體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為提升教學質量和推動教學改革提供了助力。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這些現代技術和教學資源的使用并不充分,出現了資源浪費的現象。甚至還有些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較弱,對電子技術的使用缺乏熟練度,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學質量差強人意。
最后,教師沒有創設有效問題鏈接。對于初中生而言,學會閱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閱讀時出現思維混亂、難以理清段落結構、主旨提煉更是費力而不得的現象。究其根源是教師并沒有為學生創設問題鏈接,沒有通過問題引導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并且在教學中忽視了中英之間的文化差異,導致學生出現理解上的偏差。雖然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相應的問題,但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沒有在意邏輯細節,過于關注學生的閱讀結果,缺少主題語境的滲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理解主題語境上就出現了脫離現實的現象,影響了閱讀效率。基于主題語境的閱讀教學解決了傳統閱讀教學的模式化和刻板化等問題,同時也改變了英語閱讀教學中長期流于形式的教學現象,并為英語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
三、豐富主題語境,整合教學資源
在閱讀過程中,為了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充分借助互聯網資源將教學素材進行延伸和豐富。以閱讀教材為前提,教師可以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并創設多元化的主題語境,讓學生在主題語境的引導下慢慢融入英語學習場景。教師此時應給學生提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再為學生推薦相關的網站,讓他們自行搜索答案。這樣學生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體會原汁原味的英語環境,深入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將有助于學生高效掌握重點詞組、語法、句式。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悟,對課外閱讀主旨的看法。這種自主式的探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并依據學生的表述進行適度調整。另外,學生在課堂上發言討論,無形之中也鍛煉了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口語發音及記憶力。
例如,在教學牛津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1 Past and present時,教師就可以結合這一主題內容,讓學生思考什么是過去與現在。
師:Tell m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and present.
生:What happened before is called the past, what is happening now is called the present. For example, buses used to have no air conditioning, but buses now have air conditioning. There used to be low houses, now they are tall buildings.
教師可以利用對比式問題讓學生對這一主題產生獨特見解,之后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收集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以此為課堂導入及教學環節創建條件。結合這一教學主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小婦人》(Little Women)進行閱讀,讓學生通過對四姐妹的性格對比,以及書中主人公們的夢想闡述等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意義。
四、基于閱讀教材,貫徹主題語境
主題語境就是結合閱讀文章的核心,為學生提供探討環境,促使學生多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前對英語閱讀內容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尤其是對閱讀主題、內容及作者等方面加以探究,為主題語境教學奠定基礎。教師要在課前對英語閱讀內容進行詳細解析,并提前畫好思維導圖。教師在解析的過程中,要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三個問題順序進行。這樣的邏輯思維可以更加清晰地指導學生思考文章所闡述的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就是將作者的思路在學生面前再現和還原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九年級(上冊)Unit 3 Teen-age problems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分別從三個角度對文章進行分析:Why、What、How,以此了解文章的主題含義、特征及內容等,并在分析過程中對文章的主題意義進行明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青少年問題,首先教師根據閱讀材料提出“What is wrong with teenagers?”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結合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并將青少年常見的問題進行總結。其次,當學生找出這些問題后,教師還要追問,提出“Why do teenagers have such problems?”這一問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闡述這些問題可能會對學生造成什么影響。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為何會有這樣的影響,并讓學生用英語表述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最終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表述為什么會想到這樣的解決方式,這種解決方式和文章的主旨是否契合,如果不契合,要從哪些方面對答案進行改進。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這篇文章體現的人生哲學是什么,自己從中學習到了怎樣的寶貴品質,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五、設計主題語境,進行高效教學
在實際主題語境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材料進行劃分,設計出主題語境下更高效的閱讀教學活動。材料的具體劃分要依據學生現階段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后階段如何提升、提升的幅度如何這三個方面展開,最終體現這篇閱讀材料的價值[1]。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學生閱讀的材料越多越有利,教師要依據“雙減”政策的要求給學生減負。教師要謹慎為學生選擇閱讀材料,使其思維得到發展,提升其知識運用能力。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與多位教學專家的探討,筆者認為教師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還要在具體教學時,遵循兩大原則。其一,思維拓展性原則。教師對閱讀主題活動創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需能促使學生真正融入閱讀文本中,對文本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每一個活動都要圍繞文章的不同層次開展。這里所說的層次是指文章不同段落所表達的思想,同時,基于對文章的思考,要按照文章本身的邏輯結構設計相關的問題。其二,運用原則。學生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文本中所學的知識。這里所說的運用,是指學生在理解相關的主旨、句型、語法、單詞的深層意思后,可以依據活動的提示對這些知識加以運用,鞏固新的知識點。當然,教師也可以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相關語境予以變換。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了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相關的內容及該階段醫護人員的種種實際情況后,可以將文本內容進行改變,要求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結合閱讀材料,完成以下的文本填空。
The sudden outbreak of COVID-19 has changed our lives. Many health care () have played their part in this outbreak. To reduce the use of protective clothing even in summer to avoid cross-infection. Female nurses () better complete the work, not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long hair. Because of the selfless dedication and perseverance of these medical (), they finally defeated the virus and () us a healthy living environment.
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和文本內容的前期輸入,在閱讀文本時,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學到的詞匯,高效運用所學知識。
六、創設問題鏈接,理解主題含義
在正式教學前,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創設“問題鏈”,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主題含義進行梳理,讓學生根據相關問題展開一系列思考,深入了解文章表達的含義[2]。教師在設計相關的問題時,一定要盡可能地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可以將自身實際融入閱讀內容進行思考。另外,當學生聽到和自己切身相關的問題時,更容易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也愿意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甚至為了這種目的而將以前遺忘或者沒有理解的知識加以鞏固,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詢問:“Are you friendly with your parents? If not, what is your biggest problem with your parents?”接著教師再提問:“How do you persuade your parents to allow you to use a cell phone?”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要拉近學生與語境的關系,實現高效互動。教師要依據教學經驗,結合平時與學生的溝通情況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創設相關問題,彰顯探究主題含義的特征,讓學生積極加入相關活動,為英語閱讀學習奠定基礎。
當學生完成閱讀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出相關問題,并詢問學生主旨大意。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問題自行梳理文章的脈絡,對文章的結構層次有大致了解。之后,當學生繼續閱讀時,教師再提出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結合文章主題不斷思考。在細致了解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于作者的觀念,你們是否認同?若你是作者,你會怎么做?”這一問題提出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綜合閱讀材料,獲取相關信息,對作者的觀念進行評價,并加以遷移。
結? 語
總而言之,在建立主題語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閱讀資料,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還能促使學生發散思維,全面提升英語閱讀素養。因此,教師要結合主題語境,展開閱讀活動,為學生打造高質量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倪惠.基于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研究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22):30.
[2]余曉鳴.基于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專項課題“基于‘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E-c/2020/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周春娟(1981.5-),女,江蘇海門人,任教于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東洲國際學校,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