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鋒
摘要:基于真實情境的教學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產生深度學習體驗,是一種符合現階段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方式。文章從真實情境與生物學深度學習的融合角度展開分析,以“維生素”“人體的免疫防線”為例,闡述了教師如何利用真實情境開展初中生物深度教學,以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真實情境;初中生物課程;深度學習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把學科核心素養作為育人目標,為學生構建真實情境,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主動思考與分析問題,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掌握必備的學習能力,全面提升教學效率。
一、真實情境與生物學深度學習的內在聯系
教師構建真實情境,能讓書本上的知識與現實情況產生直接的關聯。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學習,能提升實踐能力,深度理解課堂上的知識與內容。如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從生產生活、科學史料、科學研究、時事熱點、科技前沿等方面取材,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更加了解知識內容的形成與發展。
深度學習是當下國際教育領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研究內容,也是未來教學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教育部在基礎課程教材編制過程中,提出了深度學習的教學方式,強調要確保深度學習在初中階段生物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積極地進入一些真實情境,從生命系統結構、生命系統穩定與平衡關系、生命延續等方面,深入研究與分析生命的本質。在真實情境中,學生能養成從假設、論證到結論的思考方式,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努力,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實踐與思維能力,提高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加強構建內容的結構性,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合理遷移。基于真實情境構建的初中生物教學,是一種深度學習的情境教學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問題驅動下,開展思維對話、活動探究,對知識進行深刻的分析與理解,還可以讓學生獲得情感方面的深刻體驗,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后期,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地總結和反思,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由此可見,深度學習模式下的真實情境教學方式,符合當下初中階段的生物核心素養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基于真實情境下的深度學習教學方式
筆者以“維生素”“人體的免疫放線”課程教學為例,詳細分析了基于真實情境如何開展深度學習。
(一)構建真實情境,了解學生真實需求
1.課程設計
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本中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不論教師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必須構建一個完善的情境。
如今,大部分教師都已經認識到真實情境對教學工作的重要性,能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抽象的、棘手的問題。同時,諸多學者都先后提出了真實情境構建的標準,要求教師創設的真實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效果。
2.教學案例及流程
筆者以“維生素”一課為例,闡述了具體的教學方法:
(1)課程導入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首先闡述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維生素是人體必要的一種有機物,也是人體免疫力的重要組成物質成分。目前,世界上已經發現數十種維生素成分,其中包含這節課中講的維生素C。
(2)設定目標
課程導入后,教師需要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具體的“比較不同果蔬的維生素C含量”,并設計合適的探究活動。教師先介紹維生素C是一種可以讓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物質,隨后讓學生進行試驗,觀察高錳酸鉀溶液的褪色程度,并估算出不同果蔬當中維生素C的含量。
(3)提出問題
明確教學目標后,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如教師可以提問道:“同學們,請問哪些蔬菜或者水果當中的維生素C含量較多?”然后讓學生做出假設,制訂具體的實驗計劃。接下來,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各種蔬菜和水果,將新鮮的蔬菜與水果在研缽當中研磨,之后將研磨出來的汁液過濾到燒杯中,然后滴加高錳酸鉀,讓學生觀察高錳酸鉀的褪色程度,比較提取液當中維生素C含量。
(4)小組合作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提出不同的假設,并要求小組代表闡述本小組的假設和實驗設計。
(5)課程實驗
當小組代表闡述本組的思路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不同的蔬菜和水果進行相應的實驗,并比較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提升實驗的準確性,教師要設計好實驗方案,保證每一次使用相同規格的滴管,控制好實驗變量。
(6)教學反思
在實驗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復盤整個教學過程,總結教學內容。
(7)教師總結
教師利用類比實驗,能讓學生比對和觀察實驗結果,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了解和分析。另外,教師對維生素的延伸教學,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維生素C是一種人體必需的能量,及時補充維生素C,可以提升個人的免疫力,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合理膳食。
(二)提出核心問題,激發學生深度思考
1.教學理論
教師提出一個核心問題是開展真實情境教學的基礎,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能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學生解開困惑,進行深度學習。另外,為了讓學生能在學習生物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對知識內容實現深層次的理解和建構分析,教師應提前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將其融入真實情境教學設計,保證學生能結合相關信息內容,積極思考,提高思維能力。
2.教學案例
同樣以“維生素”一課為例,為了利用提出核心問題的方式促進學生深度思考,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構建核心問題
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要幫助學生提煉出核心問題“維生素C的含量與價值”,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引導學生思考
生物課程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逐漸形成邏輯思維,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同學們,你們知道皮膚是人體抵御病原體的防線嗎?狗為什么會舔舐傷口呢?這是屬于什么類型的防線,或者什么物質在起作用呢?”在這些問題提出之后,學生可以進行深度思考。
(三)設置主題活動,促進學生深度體驗
1.教學理論
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對象,所以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并設置圍繞學生開展的主體活動,這樣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加強在學生資料分析、小組討論、成果匯報、角色體驗和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作用。在“維生素”“人體免疫”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擴展教學的形式與內容,可以利用實驗操作、調研研究、小組談論等,全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學案例
以“人體免疫”一課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以下方式設置主題活動,促進學生深度體驗。
(1)明確活動安排
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開始前,教師要設置具體的教學活動安排。
(2)初步探究
教師可以運用圖文閱讀、動畫播放和歸納總結的方式,帶領學生對人體第一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開展針對性分析。
(3)深入探究
當學生大致了解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分析三道免疫防線的組成部分,探究人體免疫力的具體組成。
(4)小組討論
在之后的小組活動當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人體當中第二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進行分析,也可以播放細菌吞噬過程的視頻。在這樣的真實情境下,學生能直觀地了解人體的免疫系統。
(四)教學評價,提升學生反思能力
首先,為了保障深度學習的效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較強的教學引導能力,還要在完成初步教學之后,及時給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現階段,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師都是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綜合考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學習目標的實現情況,避免“以結果論英雄”,限制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保障創設的情境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可以始終保持與實踐之間的聯系。這樣有助于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生物知識結構體系,全面保障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基于真實情境,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加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認識,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趙雙玉.如何做好初中生物學課后教學反思[J].新課程,2022(19).
[2]張志強.構建初中生物學高效課堂的思路及策略[J].新課程,2022(19).
[3]孫松松.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學單元整體教學[J].新課程,2022(19).
[4]寇得勝.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2022(19).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第三十九中學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