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怡 蔡文伯
【摘要】幼兒時期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語言的健康發展對幼兒的一生有著重要影響。本研究以布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為基礎,旨在探討家庭文化資本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影響。通過對中部地區城市與縣域的358名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并對358名幼兒進行語言測試,研究發現:家庭文化資本與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呈顯著正相關。所以,本研究倡議:家長應當注重文化環境的提升,增加與幼兒語言學習的親密時光;政府多開放免費學習場所,為縣域地區幼兒創設更多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家庭文化資本;學前幼兒;幼兒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2)07/08-0081-06
【作者簡介】劉佳怡(1995-),女,河北石家莊人,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蔡文伯(1962-),男,新疆巴里坤人,塔里木大學“昆侖學者”特聘教授,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
一、問題的提出
兒童的語言健康發展就像兒童的身體、心理、智力一樣,越來越受到家長與老師的密切關注。學前教育是個體終身教育的開端,對于促進個體早期的身心全面發展具有價值[1]。語言是兒童在與他人的溝通與交流中認識世界、發現世界的工具,并且語言的健康發展能夠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對幼兒的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2]。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在教育界一直備受關注,部分學者認為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受個體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如自身能力和外部體驗等。其中,家庭文化資本是影響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3]。不同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具有差異性,有的幼兒能夠清晰地表達出書中圖片所表達的內容,而有些幼兒需要在他人引導下表達圖片所隱含的故事。通過分析發現,造成該現象的因素有家庭環境、家庭的經濟水平以及幼兒成長所在地等[4]。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家長要想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就要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態度和不同的家庭文化素養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5]。家庭中客體化資本豐富多樣、親子互動頻次高,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6]。有研究表明,家庭的環境與幼兒的詞匯能力發展呈現正相關關系[7]。彭小紅的研究表明,家庭中語言輸入的特點影響幼兒的語言習得,在不同環境中成長的幼兒在言語習得以及語言能力發展方面存在差異[8]。因此,本研究從幼兒成長的微觀環境——家庭文化資本入手,探究其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影響。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在本研究中幼兒家庭文化資本的現狀調查采取問卷的形式,以中部地區城市與縣域中的中班、大班幼兒家長為調查對象,幼兒語言能力測試在父母填寫有效問卷的基礎上進行,本研究共收回358份有效問卷,并測試了358名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研究工具
1. 家庭文化資本量表
本研究將家庭文化資本劃分為三個維度:制度化資本、客體化資本與身體化資本。制度化資本為定性數據,客體化資本與身體化資本采取量表的形式。客體化資本量表是以李芳雪編制的“家庭文化環境”量表為基礎進行改編的;身體化資本量表是以張惠編制的“幼兒家庭語言教導信念”量表為基礎進行改編的。預調研過程中,量表中題目的分布借鑒相關學者建議補充修改,運用SPSS26.0數據分析軟件對量表因子進行項目式分析和探索性分析,最終形成的“家庭文化資本”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均符合測量學標準。該量表中共36項題目。問卷采用李克特五分制計分法,得分越高代表幼兒家庭文化資本越好。量表總α信度系數為0.97,兩個維度分量表α信度系數在0.95~0.97之間,具有良好的信度。兩個維度量表的KMO和巴特利特檢驗值為0.96與0.97,說明該問卷效度良好。
2. 幼兒語言能力量表
該量表依據天津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學齡前兒童語言能力測試》一書的“36~84個月兒童語言能力測試題”部分內容,將幼兒語言能力劃分為詞匯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三個維度22個題項。量表總α信度系數為0.96,三個維度分量表α系數在0.81~0.93之間,具有良好的信度。該量表的KMO和巴特利特檢驗值為0.97,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三)研究假設
本研究基于中部地區城市與縣域的抽樣調查,分析驗證家庭文化資本對幼兒語言能力是否存在顯著影響,從而進一步提出有效的策略,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根據相關文獻的閱讀,提出以下幾方面假設:
1. 在人口學變量上家庭文化資本存在顯著差異;
2. 在人口學變量上幼兒語言能力存在顯著差異;
3.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受到家庭文化資本的正向影響。
三、研究結果
(一)總體數據分析
本研究根據李克特五分制評分標準計算幼兒家庭文化資本與幼兒語言能力得分總和,并求得各分類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家庭文化資本均值為2.52,各維度類別的平均值為2.41~2.74,其中家長教導角色得分最高(2.74),家長教導歷程得分最低(2.41);幼兒語言能力均值為2.48,各類平均值為2.27~2.58,其中詞匯能力得分最高(2.58),表達能力得分最低(2.27)。
(二)家庭文化資本、幼兒語言能力的人口學變量差異性
如表2(見下頁)所示,為剖析幼兒家庭文化資本和幼兒語言能力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別,分別開展了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
1. 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差異分析
在幼兒不同居住地方面,幼兒家庭文化資本(T=111.73,p<0.05)和幼兒語言能力(T=80.73,p<0.05)分別存在顯著性差異:城市地區家庭文化資本高于縣域地區家庭文化資本;城市地區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好于縣域地區幼兒。城市中的圖書館、科技館、公園、游樂場所要多于縣域,而這些場所又方便于家長帶領孩子游玩或體驗科學的熏陶,孩子在無形中受到更多的教育,從而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
2. 幼兒年齡不同的差異分析
在幼兒年齡方面,幼兒家庭文化資本(T=64.51,p<0.05)和幼兒語言能力(T=48.71,p<0.05)分別存在顯著差異:大班幼兒的家庭文化資本好于中班幼兒的家庭文化資本;大班幼兒的語言能力好于中班幼兒的語言能力,這與修萌(2016)[9]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通過在幼兒園的觀察發現,大班幼兒由于面臨“幼升小”階段,幼兒園會在大班涉及一些傾向于小學化的課程,同時在家庭中父母更加重視家庭環境及教養方式的問題,以便孩子后期能夠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這也造成了大班幼兒家庭文化資本及語言能力發展水平高于中班幼兒。這一研究結果與陳彤彤(2020)[10]等人的結論相同。
3. 家庭月收入不同的差異分析
在幼兒家庭文化資本方面,各階段收入之間的幼兒家庭文化資本(F=7.58,P<0.05)分別存在差異性。其中,月收入10000元以上(M=2.66)的家庭文化資本整體水平得分最高,月收入5001~8000元(M=2.42)的家庭得分最低。在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方面,家庭月收入為10000元以上(M=2.71)的家庭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最好,月收入為5001~8000元(M=2.24)的家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較差。由此可知,家庭經濟狀況好可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語言教育素材,為幼兒打造一個更加舒適的學習成長環境,使幼兒語言能力得到更高水平的發展。
4. 父母年齡不同的差異分析
在家庭文化資本方面,各年齡階段之間的幼兒家庭文化資本(F=1.50,p>0.05)不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父母年齡在30歲以下(M=2.60)的家庭文化資本最好,父母年齡在41~45歲(M=2.14)最低,31~35歲(M=2.52)和36~40歲(M=2.44)的幼兒家庭文化資本整體差異水平極小。父母的年齡在幼兒語言能力方面(F=1.41,p>0.05)不存在顯著差異。究其原因,可能是當前社會中家長逐漸意識到幼兒的學習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積極參與。
5. 父母職業不同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將父母職業劃分為“企事業單位領導”“企事業單位職員”“服務行業人員”“工人”“專業技術人員、教師及文藝工作者”五組。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父親職業(F=39.47,p<0.05)與母親職業(F=57.68,p<0.05)在家庭文化資本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父親為企事業單位領導(M=3.63)與母親為企事業單位領導(M=3.63)的家庭文化資本最好,父親為工人(M=2.25)與母親為工人(M=2.20)的家庭文化資本較差一些。父親職業(F=65.21,p<0.05)與母親職業(F=89.20,p<0.05)在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父母為企事業單位領導的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最好,父母為工人的幼兒語言能力發展較差。研究發現社會認可度高、“地位”較高的工作可為家庭帶來穩定收入,致使其有更多的經濟實力為幼兒打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由于父母職業不同,其工作性質也有所差異,有些父母的工作性質需要經常加班或出差,導致在幼兒語言能力發展關鍵期內缺少對孩子的陪伴,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相對較弱。
6. 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將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劃分為“高中或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四組。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家庭文化資本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父母受教育程度為研究生的家庭文化資本最好;父母受教育程度為高中或中專的家庭文化資本最差。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幼兒語言能力發展(F=199.32,p<0.05)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幼兒語言發展能力越好。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能夠影響幼兒的語言能力,這與麻麗麗(2019)[11]的研究結果一致。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自身的文化資源越豐富,詞匯量也越豐富,致使幼兒在生活中可以接收到更多的語言刺激,父母在與幼兒日常生活交流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接受過不同教育的父母在學識、見識與思考方式上可能會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幼兒的語言能力。
(三)家庭文化資本與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探究家庭文化資本與幼兒語言能力二者關系之前,需對二者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見下頁),家庭文化資本與幼兒語言能力兩者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進一步分析得知,家庭文化資本與幼兒語言能力各維度之間均呈現正相關關系。其中,在家庭文化資本與幼兒語言能力具體維度之間,幼兒語言學習角色與幼兒的詞匯能力相關程度最高。該結果說明在所調查的中班與大班幼兒群體中,家庭文化資本越好的家庭其幼兒語言能力也越好。
(四)家庭文化資本與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回歸分析
如表4所示(見下頁),在控制人口學變量的情況下,該線性回歸模型擬合度良好(R2=0.820),這意味著本次研究的結果可以真實反映出家庭文化資本中家庭文化環境、幼兒語言學習角色、幼兒語言學習歷程和家長教導歷程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影響情況。回歸方程顯著(p<0.001)。其中家庭文化環境可以正向影響幼兒語言能力(β=0.104,p<0.05);幼兒語言學習角色可以正向影響幼兒語言能力(β=0.296,p<0.05);幼兒語言學習歷程可以正向影響幼兒語言能力(β=0.222,p<0.05);家長教導歷程可以正向影響幼兒語言能力(β=0.230,p<0.05)。由此可知,良好的家庭文化資本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五)討論
1. 家庭文化資本與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現狀討論
家庭文化資本總體均分為2.52,處于中等水平,幼兒的語言能力在詞匯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從研究結果可知,家庭文化資本是影響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這與申曉梅(2017)[12]研究的家庭文化資本與親子游戲關系的結論相同。在家庭文化資本中,幼兒語言角色得分最高,家庭文化環境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庭文化資本整體水平。通過分析發現,制度化資本對于家庭來說是相對穩定、不易改變的,但父母可以在閑暇時間通過多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改變傳統的育兒觀念,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多采用科學的育兒方法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幼兒語言能力具體維度中幼兒的詞匯能力表現最好,表達能力表現最弱。在實地測試中,主要采取幼兒為圖片命名的形式考察幼兒的詞匯能力,發現兩地區幼兒的詞匯能力得分都高。但是,部分城市幼兒在為圖片進行命名的過程中會應用一些形容詞對圖片內容加以修飾,而縣域幼兒大多只是用簡單詞語說出圖片內容。本研究中,表達能力主要考察內容為看圖說故事。父母的課后引導和幼兒自身的表達是阻礙表達能力的主要原因。測試過程中部分幼兒看到圖片后沉默不語,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也能夠將自己所想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提高幼兒語言能力方面,教師要引導幼兒敢于表達,家長要具有“家園共育”的意識,在幼兒回家后,家長協助學校陪伴幼兒親子學習,以家庭文化環境為烘托,在親子學習中不斷提高幼兒語言能力。
2. 家庭文化資本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影響
家庭文化資本能夠正向預測幼兒語言能力。說明當家長能夠重視孩子的語言學習,充分利用資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及時反思總結在教育孩子語言學習上的不足時,幼兒的語言學習經驗更為豐富,詞匯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越強。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運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其進行語言方面學習遠勝于用蒼白的語言、平淡的語氣強制其學習。家長若掌握陪伴孩子語言學習時的語氣、動作等技巧后,孩子的語言學習興趣將會顯著增加。
四、建議
(一)全面加強家庭文化資本的建設
家庭文化資本能夠顯著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本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保障[13]。首先,增加家庭制度化資本,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家長應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幼兒的成長中為孩子樹立熱愛學習的榜樣,使幼兒在家長的言傳身教中語言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其次,在客體化資本與身體化資本方面,父母對幼兒進行語言方面的教育時應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選取科學的方式教育幼兒,盡可能地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家長可通過高質量的親子溝通緩解幼兒在語言能力發展方面遇到的挫折[14]。最后,家長應該重視家庭文化資本的內在延伸與演變,無論是在家庭文化環境、家長語言教導信念還是制度化的教育資本方面,都應該意識到家庭文化資本的占有量對幼兒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都存在競爭性。
(二)多方減少家庭文化資本的差距
城市與縣域家庭由于地區等方面原因,會存在不同的差異,而這種差異無法從根源上消除,并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成長過程。因此,家庭文化資本應當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共享”一詞也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各地政府可以多建設免費圖書館、科技館,促使更多的家長可以帶著幼兒去體驗文化、科技的熏陶。如在縣域中,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去圖書館中借閱免費的書籍,彌補客體化資本帶來的差異。
(三)全力優化幼兒語言學習環境
社會中有能力的組織要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縣域地區由于教育資源的限制造成的幼兒語言能力差異,可通過公益活動,幫助本地區幼兒獲得均等的語言教育,從而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社會組織可為幼兒提供一定數量、富有童趣并且符合幼兒心理、年齡特點的書,這不僅能夠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還能為幼兒提供積極、豐富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 龐麗娟.加快學前教育的發展與普及[J].教育研究, 2009,30(05):28-30.
[2] 任佳鴻,王速.5~6歲幼兒語言發展水平與情緒理解能力相關性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4):7-16.
[3] 尹靜.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19(04):66-80.
[4] 郭芙蓉. 家庭背景對5~6歲兒童詞匯水平的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5] 曹俊玲.家庭教育對幼兒語言發展重要性[J].當代家庭教育,2020(10):26.
[6] 張惠.家庭文化資本與幼兒語言發展水平的關系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
[7] Leffel Kristin,Suskind Dana.Parent-directed Approaches to Enrich the Early Language Environments of Children Living in Poverty[J]. Seminars in Speech and Language,2013,34(4);267-278.
[8] 彭小紅,李琳.照看者對兒童早期語言習得的影響[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6(04):111-112.
[9] 修萌.基于繪本的幼兒園戲劇教育活動設計策略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6.
[10] 陳彤彤.家庭文化資本與4~6歲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關系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0.
[11] 麻麗麗,許學華,李穎,秦金亮.母親受教育水平對幼兒詞匯發展的影響及語言支架的中介作用[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9,27(01):34-36+45.
[12] 申曉梅.幼兒家庭文化資本與其親子游戲的相關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13] 王鵬程,龔欣.家庭文化資本對學前教育機會的影響—基于CFPS數據的實證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20(12): 43-54.
[14] 洪意婷.學前兒童早期閱讀興趣的培養—基于家庭文化資本的視域[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13):167-168.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深度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政策績效的測度與評價研究”(項目編號:71864032)階段性研究成果。
通訊作者:劉佳怡,1085537837@qq.com
(責任編輯 張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