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前的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Go for it既是一個教學環節,又是一個教學內容,還反映出一種教學思想。教師首先要對Go for it新教材的特點進行分析,以形成正確的教學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實現對知識的教學,這樣才能真正運用正確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才有可能設計出符合初中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活動。人教版新目標Go for it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關鍵詞] 初中英語;Go for it;知識特點;教學理解
在當前的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Go for it既是一個教學環節,又是一個教學內容,還反映出一種教學思想。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看,人教版教材編寫組根據國家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修訂與編寫了初中英語Go for it新教材。這樣的一套新教材,不僅體現出語音、語法、詞匯在語言學習中的基礎作用,而且強調了語言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交際功能,與舊版教材相比呈現出新的特點。[1]教師要對Go for it新教材的特點進行分析,以形成正確的教學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實現對知識的教學,這樣才能真正運用正確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才有可能設計出符合初中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活動。
一、Go for it的特點分析
在英語語境中,Go for it是一個含義豐富、運用廣泛的句子,既作為俚語存在于多種情境中,也作為正式的語言存在于教材中。前者如在賽場上,當運動員面臨一些復雜情形的時候,觀眾就會通過“Go for it”的呼喊去鼓勵運動員“再拼搏一次”,此時它作為俚語而存在;而像美國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也曾以Go for it為主題進行過教材編寫,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模式來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融匯話題、交際功能和搭建語言結構,這樣也就形成了一套循序漸進的帶有生活化意味的學習程序,其所體現出來的教學思想通常也是用Go for it來描述的。
實際上,在英語語境當中,無論是作為俚語存在,還是作為教材中正式的內容而存在,Go for it都是一個非常實用且具有約定俗成含義的句子,其在“鼓勵他人盡力嘗試,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意思表達方面,有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效果。我國的英語教材編寫也充分借鑒了這一思想。通過對現行初中英語人教版教材Go for it進行評估,就可以發現此教材在詞匯、聽說讀寫等方面既符合傳統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也符合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所提倡的“任務型教學法”,是符合英語教材編寫的基本理論的,其主要特色也是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與學習需要的。因此綜合來看,Go for it這一教學內容信息豐富,形式多樣化,具有時代性,[2]對初中生來說也有著高度的適切性。
分析得更具體一點,利用Go for it來引導學生形成更明確的學習思路,也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個特點。如在七年級下冊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材首先設計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這一環節,讓學生將圖片內容與英語表達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困難,這個時候就必須有Go for it的意識,進而去發展相關的能力。除此之外,其他教材設計也有類似的內涵。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教版新目標Go for it的教學,就是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二、Go for it的教學理解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發現,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的教學目標,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幫助學生在積累相關英語學科知識的同時,不畏困難找到英語學習的方法,這也就是說,在英語詞匯學習、語法學習、詞句篇章的閱讀與寫作過程中,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生成自己的語感。
例如,分析初中英語知識的特點,就可以發現about是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單詞。對于這個單詞,從英語語言運用與基本評價的角度來看,其常見的用法有兩種:一是作為副詞用。這個時候about所表達的意思一般是“大約;到處;附近”等。如“I walk about two miles to school every day.”(我每天上學大約要步行兩英里。)“We are leaving at about 6 oclock this afternoon.”(我們將于今天下午六點左右離開。)二是作為介詞用。這個時候about可以用來表示“關于;在……周圍”等意思。如“This is a book about the old.”(這是一本關于老年人的書。)“There are many trees and flowers about the house.”(房子周圍長著許多花草樹木。)[3]
教學經驗表明,對于此類教學內容,學生學習起來是有困難的,他們不知道副詞和介詞的概念,更不知道如何正確地運用這些性質的詞匯來造句。根據筆者在教學中的觀察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要么是在教師的要求之下進入重復甚至是機械記憶的誤區,要么是選擇放棄。那么,有沒有更好的教學思路呢?其實,學生沒有不想學好英語的,他們缺少的就是有效的學習方法。所以這個時候,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去研究學習內容,結合課本知識運用,從而真正進入Go for it的學習狀態。
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中,已經增加了相應的板塊來提高詞匯的“復現率”,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改革措施。對于初中生來說,像about這類詞匯的運用,根本不是教師就某一兩個典型的句子講其詞性就能夠形成正確的認識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在重復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直覺,以此產生學習信心,克服學習障礙。結合人教版教材的這一特點,教師應當努力尋找教材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讓學生Go for it。這里不妨對其解析一下:Go其實代表著一種學習動機與行為,而for則代表著學習的目的,it代表的則是范圍更加廣泛、意旨更加豐富的內容。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鑒教材的這一思想,將其他一些教學內容也運用類似的教學思路來實施教學,那樣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Go for it的教學反思
對教材的分析是運用教材進行教學的基礎。在核心素養理念的引導下,結合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教師在運用教材的時候,要有更多的思路與措施,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發揮教材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所以教師要對Go for it教材進行診斷性解讀和分析,并根據新課標的相應要求,結合課本附錄的語音知識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從實踐層面出發,將語音教學策略與方法滲透到Go for it教材各種課型中。[4]
由此反思Go for it的教學,教師既需要形成一般性的教學思路,也需要形成與自己的教學風格相同的教學思路。在這里,筆者認識到,當下所用的人教版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形式豐富,符合初中生的興趣特點,但是在知識的整體性上卻略顯復雜,尤其是一個單元中包括多個細致的內容板塊,如此多的板塊放在一起,絕大多數學生難以發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因此也就容易出現一些人為的學習困難。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可以考慮將Go for it的內容進行整合,然后去抓住核心——重點詞匯、語法和典型的句篇,讓學生對初中英語形成清晰的認識,這樣就能夠對教材內容有更為準確的理解,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品質。
參考文獻
[1]劉慧,盧萍翠.初中英語Go for it新教材特點分析——基于八年級上冊[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0(5):82-84.
[2]江異奕.初中英語教材《Go for it》試評估[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8):89-91.
[3]盧愛龍.初二英語(Go for it)Units 4-6重難點解析[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04(19):74-76.
[4]李丹丹.初中英語Go for it!教材中英語語音教學探究[J].英語教師,2016,16(15):144-150.
[作者簡介]嵇慧(1983—? ? ),女,江西高安人,高安市瑞陽實驗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