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娟
現今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與進步,幼兒園的教育極為重要,幼兒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質量更受到家長和國家的重視。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幼師應該以興趣為導向開展幼兒游戲化教學,游戲化教學路徑更符合幼兒的年齡和心理,也能夠讓幼兒在學習中感受到游戲的快樂,幼兒在游戲中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因此,幼兒教師必須對游戲化的教學形式進行積極的改變。游戲教學作為當下創新教育的研究成果之一,能夠很好地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對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教學設計要點,以及設計策略進行簡要分析,以供同行參考。
1. 幼兒課程游戲化的教學設計要點
1.1 根據幼兒實際情況提高游戲化課程的趣味性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講,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無疑是促進其參與學習活動的最佳助推劑。所以寓教于樂的游戲課程模式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幼兒期的年齡階段是孩子重要的發育階段,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幼兒園進行學習和課外活動。尤其對于小朋友的接受能力和健康發展要求來講,幼兒的心智發育還在萌芽階段,這個時候的幼兒做事往往會偏情緒化,也比較容易被外界的環境所左右,所以如果采用過于呆板的教學模式,孩子的思維和想象力就容易被教學內容所限制,導致智力和思想品質無法得到有效的發展。所以,教師要注重游戲化教學的教學意義,根據幼兒的實際特點,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學前教育活動中。而通過開展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設計,能夠有效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獲得文化知識的培養,鍛煉自身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能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對孩子的多元化發展也能起到促進作用。幼兒園教師將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與學前教育知識進行有機結合,通過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豐富的教學方式,為幼兒創設生動、有趣的游戲環境,從而替代單調、枯燥的學習模式。在傳統的幼兒園教學中,幼兒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會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幼兒對知識的記憶效果變差,教學效果難以提高。所以,根據幼兒實際需求創設趣味新穎的課程游戲化內容,是提高學前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1.2 結合游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課程游戲化教學模式的運用既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也可以提升幼兒的團隊意識和堅韌品質,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幼兒園學前教育不能將傳授文化知識當作唯一的教學目標。同時對于秩序性太過強烈的教育方式,在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障礙。因此,幼兒園學前教育的教學內容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幼兒教師需要深度解析教學活動創新與幼兒教學的關聯,要充分考慮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圍繞幼兒的特點開展新穎的課程游戲化活動設計;同時為了強化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學前教學活動設計必須遵從教育優先原則。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創設,比如趣味游戲教學活動實施、競賽性游戲或者合作教學模式的融入,讓孩子們能夠在其中參與不同的游戲項目,這樣就能夠獲得思想品質、文化知識、身體素質、生活能力等多維度的綜合性教育。幼兒利用多元化的游戲內容,在基于自身情感的基礎上,緊緊跟隨幼兒教師的指導安排,促進課程游戲化教學設計的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通過對學前教育游戲活動過程中的觀察,幼兒教師可以不斷修正教學策略,促使孩子得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并隨時根據教學需要,以及孩子的反應作出針對性的判斷,這也是提高學前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2. 幼兒課程游戲化的教學設計策略
2.1 依據興趣評定設計多樣化游戲課程
在幼兒園教育的過程中幼師開展課程游戲化設計,要充分貫徹“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不能盲目地照搬現有模式。所以幼師需要對幼兒的興趣進行科學的評定,還要對幼兒的心理、思維以及知識的認知能力進行評定,確保游戲化內容可以充分引導幼兒參與到游戲中,進而幼兒在游戲中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幼兒在游戲中的興趣以及好奇心能夠被充分激發,幼兒也能夠在游戲中更為積極地參與,進而幼兒也能更為高效地掌握知識內容,其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提高。舉例來說,在課堂教學之前幼師應該對幼兒的思維和認知進行了解,幼師要對幼兒進行繪畫教育,在繪畫教學的過程中,幼師可以讓幼兒以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觀察或者思考,幼師可以引導幼兒,并參與到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觀察中。比如幼兒在生活中對花草特別感興趣,幼師就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為幼兒創設與花草相關的游戲內容,幼兒可以在游戲中對花草觀察得更為細致,將在游戲中觀察到的花草進行繪畫,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其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提高。而如果幼兒對動物更感興趣,幼師就可以將各種動物制作成不同的卡片,幼兒盲選動物卡片并將其貼在自己的背部,幼兒知道別人選擇的動物卡片的動物種類但不知道自己背部是什么動物。幼師讓幼兒之間互相描述卡片上動物的外形,也可以通過叫聲描繪動物,幼兒進行猜測,在猜測的過程中幼兒對動物的記憶更加深刻,對動物的認識以及學習效率都能夠得到提高,其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的同時幼兒也能夠喜歡學習知識,進而課程游戲化設計的優勢也得以充分發揮。
2.2 小組合作游戲提升幼兒綜合素養
對于幼兒來講,課程游戲化是培養幼兒綜合素養的有效手段,而且游戲可以順應幼兒的天性,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方式。通過游戲,幼兒可以得到快樂,觀察事物,學會思考和行動,構建學前教育游戲課程需要具備課堂教學的靈活性,教師首先要設定明確的游戲任務導向,結合分組學習的方式把幼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幼兒找到正確的游戲方式并可以從身邊的小朋友身上取長補短,促進綜合能力的快速提升。另外,幼兒教師要在分組互動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給幼兒提供額外的學習動力。孩子們能夠在輕松的狀態下參與學習,這樣便能夠更好地進行運用和游戲,提高教學效率。又能讓孩子們獲得一定的自主空間,可以根據自身的愛好和興趣進行探索式的游戲。同時也要引導其有組織、有紀律地開展活動。幼兒正處于學習認知的增長時期,教師應多為他們準備有分工合作的內容,讓幼兒能夠在彼此的幫助下,完成自己一人無法完成的目標,培養其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幼兒的思想和行為正處于發育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在幼兒犯錯誤或是做出不好的行為時,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批評,很容易對其今后的學習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游戲教學為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形成了積極的影響。
例如,踢毽子是幼兒喜歡的體育課程,在進行小組合作競賽時,所有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體配合踢毽子,一定要注意羽毛毽子不能落到地上。每個小組自行安排先后順序,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任務。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逐漸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充分激發集體意識。另外小朋友比較情緒化,如若出現小組內部產生矛盾的情況,幼兒教師要及時進行調節和引導,及時制止不良行為的出現,將傷害降到最小化。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不僅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還為幼兒營造了自由、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提高了整體教學效果。幼兒園教師要有效地利用小組合作的教學設計,結合傳統民間體育游戲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在更好的環境下展開學前教育的學習。小組合作模式的引用可以創建有效的課堂,激發幼兒的潛能,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體育課堂變得更加有趣。
2.3 利用競賽游戲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幼兒到幼兒園來上學,對于小孩子來說是第一次長時間地離開家,往往會有陌生感,容易拘束,由于社會經驗匱乏,會較為膽怯,不知如何融入集體中。因此,教師就承擔著讓幼兒打開心扉的責任,要讓幼兒能夠快速適應環境,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游戲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潤滑劑,用幼兒最喜歡、最熟悉的方式,來消除幼兒的拘束感,在與其他小伙伴的競爭中,提升自身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而通過游戲的方式,教師和孩子之間有了更頻繁的交流,可以在教與學之間形成密切的聯系。教師也可以通過更多的交流,向幼兒傳遞自己的愛心,讓幼兒體會到親切的感覺,有助于幼兒更好地進行學習活動。這對于幼兒今后的學習和人際交往都有重要的意義。游戲不僅僅是簡單的活動,它可以形成輕松的課堂氣氛,可以幫助學生思想和心理的認知和發展,啟迪學生的智力。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認知和智力發育水平設計游戲內容和難度,在游戲過程中重視引導,給幼兒足夠的自我展示和思考的空間。在游戲設計上不能過難和過易,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應設計不同難度的內容。舉例來說,對于小班的幼兒可以進行一些最基本的游戲,教師準備一些畫有動漫圖案的卡片,卡片上寫著1-10的數字,讓幼兒們根據數字的大小為動漫人物進行排序,比拼誰排好的速度最快,這樣的游戲可以讓幼兒熟練地掌握數字的排列順序。對于大班的孩子,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寓言小故事,讓幼兒們分角色進行表演,對故事內容和角色形象的了解會更加深刻,滿足幼兒的表現欲望,訓練各方面的能力。與此同時,幼兒教師要注意游戲中一定要有獎懲措施,這是激勵幼兒的重要方式。對于完成最快、表演最好的幼兒給予小紅花的獎勵;而表現不佳的幼兒就要給予一定的小懲罰,懲罰不要太嚴厲,更多的是鞭策作用,也是一種活躍氛圍的方式。比如可以讓小朋友給大家唱一首兒童歌曲,或者給大家扮兩個小鬼臉。這樣不但不會打擊幼兒脆弱的自信心,還會激勵幼兒更加努力地完成課程學習。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享受學習,進而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養都能夠得到提高,同時也為幼兒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
結束語:
以課程游戲化為導向進行幼兒園學前教育教學,能夠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幼兒更愿意在幼兒園中學習,也喜歡與其他幼兒玩耍,也有利于幼兒提升對學習的認知;幼兒在游戲中也能夠迅速掌握知識內容,進而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與培養。幼兒教師要秉持著合理的教學模式去推動孩子的發展和進步,讓孩子感悟到學習的美好和樂趣,在游戲中提高學習效率,實現人性化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