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阿芬
“雙減”政策的提出讓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切實貫徹“雙減”理念成為當前的首要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分析,緊扣目標設計教學,密切關注學情,為學生的主體發(fā)揮留出充足的空間,并對課堂教學中的“加法”與“減法”進行科學的把握,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為落實“雙減”政策的重要陣地。
在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普及的教育形勢下,學生健康身心的成長、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成為了學校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而就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中小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大、校外培訓機構的無序發(fā)展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不僅造成了中小學生嚴重的學習焦慮、影響了其身心健康的成長,同時也增加了家庭經(jīng)濟負擔、加劇了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面對這種教育情況,中共中央辦公室、國務院辦公廳及時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使“雙減”成為了眾望所歸。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地利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這一重要陣地,引導學生有效回歸課堂,并通過課堂教學加減法的科學把握,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為落實“雙減”政策的主陣地。
一、明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學習任務日益加重,教師很容易忽視學生主觀感受,試圖通過題海戰(zhàn)術來提高學生成績,不僅使學生陷入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甚至會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心理,結果適得其反。響應“雙減”政策,首先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從根源減輕學生壓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手段將書本上沉重繁瑣的文字簡單化,讓學生能夠理解接受語文知識,接受課程改革理念,適應現(xiàn)代語文教學體系。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立足于學生的心理特征與發(fā)展需求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設計新穎趣味的語文課堂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愿意去探索學習,才能有效鍛煉其思維能力,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也為今后的自主學習提供堅實基礎。
為了緩解學生壓力并幫助學生構建整體性學習體系,教師還可以設計單元目標并開展教學,如二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就涉及到風土人情與自然風景。在學習《場景歌》的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輕松愉悅的氛圍以及兒童昂揚向上的生命活力;在學習《樹之歌》的過程中,學生能認識到我國常見的十一種樹木品種,幫助其拓展見識面;在學習《拍手歌》的時候,學生能感受到動物世界的奇妙,并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識;學習《田家四季歌》時,認識到不同季節(jié)的農作物,它們的茁壯成長需要農民伯伯付出多么艱辛的努力,真正感受到“粒粒皆辛苦”以及美麗的田園風光。教師在研讀該單元的教材編排還可以發(fā)現(xiàn),在識字方面需要學生重點掌握形聲字,并要求學生找出漢字的部首,通過部首在字典上查其讀音。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多加以練習,以保證學生在面對生字時能夠借助字典自主學習。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在減壓減負的同時,還要提質增效,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做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深刻掌握知識內容。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其目的多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考取好成績,因此教學更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而忽視了生生與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學生思維得不到有效發(fā)散,課堂氛圍枯燥,很容易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改變傳統(tǒng)的“一言堂”教學模式,真正促進師生與生生間的良好互動,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情境表演活動,如學習《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這一文時,就可以讓學生對文中的角色進行扮演,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慢性子裁縫說話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因此扮演者說話語速要慢;急性子顧客性格急躁,該扮演者說話語速要稍快些。通過情境表演的方式構建生動趣味的語文課堂,并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明白做事要明確目標,不能三心二意,否則最終只會一無所獲。其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交流互評,如教學“人物描寫一組”時,可以讓學生交換作文進行評價,找出對方的切入方式與寫作手法,汲取他人的寫作優(yōu)點,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其次,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小組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教師需要了解每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學習能力,將其劃分為A、B、C三個等級,每小組六個人左右,秉持著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共同學習平臺。同時,組與組之間還可以形成競爭或合作的關系。教師提煉出教學部分的核心內容,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圍繞該內容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展示出來。這種方式有效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并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協(xié)作交流能力。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都有一個共同探究的目標,讓優(yōu)等生與學困生之間形成協(xié)調共進的關系,構建了“比學趕幫超”的語文學習氛圍,在與成員交流、論辯、表達、合作的過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
三、引入思維導圖,培養(yǎng)語文思維
“雙減”背景下要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一方面需要教師接受新的教育思想,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完善課堂教學模式,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配合教師工作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在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內容,更要掌握學習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有效的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恩格斯就曾經(jīng)說過:如果學生的思維精神是一束美麗的花朵,那么教師就肩負起園丁的職責,有義務采取有效途徑讓學生的思維花朵得以開放。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而語言文字的運用理解能力又與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息息相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將語言與思維緊密結合引導學生開展訓練。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一課時,該文從一粒花生來反映出整個人生。而文中的“落花生精神”,也是以出世的態(tài)度來入世。一方面保持著銳意的進取精神,一方面又秉持著安穩(wěn)平和的生活態(tài)度;一方面想要提高人生價值,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方面又認為人的命運是被既定的。許地山一生都在求索著人生的密碼與終極目的,也在行動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花生的特征與品格作為教學核心,讓學生以這兩點為中心向外延伸,找出其組成內容,明確其結構框架,制作相關的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
又如教師還可以通過問答的方式幫助學生發(fā)展求異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學習《狐假虎威》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出這樣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狐貍跟老虎一前一后向森林深處走去,那么它們兩個是誰在前誰在后呢?同學們猜測一下,并說出原因。”這時候學生就會以激昂的情緒討論起來,并勇敢發(fā)表自身的獨到見解。
生1:“狐貍搖了搖尾巴,說:我?guī)愕桨佾F園前走一趟。從‘帶這個字可以看出,狐貍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的”。
生2:“課文中明確提出了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那么一定是狐貍在前,老虎在后的”。
生3:“從百獸眼中可以了解到,它們是先看到狐貍,再向狐貍的身后看去,咋!一只大老虎。這也就表明了是狐貍走在前面的。”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卻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思考并獲取答案。像生1就是提煉“帶”這一關鍵詞,生2是從詞序的前后關系進行分析,生3也是從其它動物的第三視角來解答。一個啟發(fā)性的問題從提問到解答不過是三言兩語,卻能營造出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性與探究興趣。從而寓難點于設疑之中,寓解疑于趣味之中,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科學設計作業(yè),減輕學生負擔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讓多媒體逐漸覆蓋到教學領域,讓教材內容以多樣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深刻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因此,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語文作業(yè)當中,能打破傳統(tǒng)作業(yè)形式,不僅減輕了學生負擔,還在鞏固其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例如在學習《示兒》《題臨安邸》這些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朗誦音頻,通過抑揚頓挫的韻律找到詩詞的情感基調,從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傳統(tǒng)的作業(yè)形式,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內容廣泛,無法就學生的薄弱點展開針對性訓練,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后時間。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主題訓練,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難題。當學生遇見不懂的問題時,還可以與同學間交流討論,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
此外,教師還要不斷改進作業(yè)的講評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認識,從而有方向地提升自己。語文作業(yè)可以劃分為:基礎練習題、重難點習題、生活實踐題、趣味性習題、深度探究題、開放性習題等等。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自身水平合理選擇作業(yè)套餐,例如“自選作業(yè)”主要有好詞好句積累、課文背誦、課前預習;“必做作業(yè)”主要有文章結構整理、內容梳理、隨文練筆、寫話練習;而“自覺作業(yè)”主要有漢字練習、文章通讀等等。學生可以依據(jù)自身的能力水平將這些作業(yè)自由組合,以保證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優(yōu)等生獲得更深層次的發(fā)展,促進班級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同時,針對個別同學,教師還可以實施精準輔導,從而能夠及時查漏補缺,讓語文作業(yè)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帶來正向反饋。讓學生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并補齊短板,讓作業(yè)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最大化發(fā)揮。
總之,“雙減”政策是教育改革的趨勢,也是人心所向,但是這一政策的落實并不是以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為代價的。因此,教師在對“雙減” 政策進行落實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在“保質”“提效”的基礎上實現(xiàn)“雙減”政策的真正落實,促進語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