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巖
摘 要: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召開開啟了全民閱讀時代。校園閱讀是推動全民閱讀的關鍵力量,“書香校園”可以營造出更好的閱讀條件,可以聚集更多的閱讀資源。家校的有效溝通有利于提升“書香校園”的建設效果,共育書香童年,推動書香校園的發展,構建全民閱讀社會。
關鍵詞:全民閱讀;書香校園;家校共育
2012年,“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一項重要舉措;2022年4月23日,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國人民自信自強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書香校園是推動全民閱讀的關鍵力量。校園閱讀,不僅引領中小學師生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豐富活躍著校園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推動了教育課程改革。建設書香校園是每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校共育的書香校園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它以點帶面、整體推進,輻射和帶動了書香家庭乃至書香社會的構建。
一、建書香校園,涵養書香少年
在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我們看到語文地位已經遠遠超越其他學科,課時占比20%,并且要求“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整本書閱讀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這使大家明確了閱讀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語文教師的任務與責任。
1.四維閱讀,助推校園閱讀
第一,借助平臺,進行閱讀積累。學校借助“學習通校園閱讀app”開展建設“書香班級”的活動。教師在“學習通校園閱讀app”上布置讀書作業,每月至少讀一本書,家長和孩子們共同閱讀。
第二,編輯手冊,進行閱讀展示。學校結合每個年段學生的特點,編寫了每個年級的《“悅”讀手冊》。“悅”讀手冊包括閱讀篇和積累篇兩部分。在“閱讀篇”之前,還設計有“閱讀箴言”和“個性小檔案”。在閱讀篇中,設計了好書推薦、整本書閱讀、讀書“show”、閱讀儲蓄卡四部分。每學期期末,根據閱讀數量、成果展示以及自評、家長評、互評和師評,評選出閱讀小學士、閱讀小碩士、閱讀小博士等,讓學生真正做到從閱讀到“悅”讀。
第三,開發課程,進行閱讀實踐。學校結合家鄉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開設“四季課程”,即春種、夏長、秋收、冬趣。“ 春種節”上,學校結合“世界圖書日”為學生“播種”愛讀書的好習慣;“夏長節”時,學生進行“古詩吟誦”“經典新唱”;“秋收節”到來時,“師生閱讀”“親子閱讀”,尋找“有溫度的朗讀者”;“冬趣節”時,學生在雪地上堆出一個個書中經典的人物形象。
第四,與閱讀手冊配套使用的還有“妙筆童心”習作手冊,分為“即興練筆”“習作表達”“自由表述”“佳作整理”四個板塊。如果說閱讀是輸入部分,那么習作手冊就是學生很好地輸出渠道。
2.主題活動,密切家校關系
為建設書香校園,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閱讀活動,如以學校定期舉辦的“讀書節”這個活動來說,在這個節日中,學校會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曬曬我的書房”“我和圖書比身高”“我薦書你來讀”“最美朗讀者”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亮出自己的書架,展示自己的藏書,和家長共讀一本書……學校最后會舉辦“彩虹橋”家長會,分期分批約請家長和校長、教師面對面,交流活動感受。會上,很多家長表示,在活動中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是怎樣讀書的,又知道了自己家的孩子應該怎樣讀書,榜樣就在身邊。
建設書香校園,只有學校和家庭深入合作,無縫對接,才能為學生的閱讀創造良好的環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建書香校園,營造書香家庭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始教育和奠基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2022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標志著家庭教育全面納入法治實施軌道。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校園,首先要取得家長的認同與合作,做好家校共育,號召家長爭創“書香家庭”。一個有著濃濃筆墨紙硯氣息的書香家庭,腹有詩書,其品自高;腹有詩書,其德自謙;腹有詩書,其身自正。
1.教師推薦,家長走近“悅讀”
家長閱讀由班主任教師擔任領讀教師,每個家庭自愿參加,閱讀與教育或者現代生活有關的書籍。在疫情來襲的時候,有的班主任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科普類以及心理輔導類的書籍。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結合當前形勢引導家長給孩子講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措施,比如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適度鍛煉、保證充足睡眠等,讓孩子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并提醒家長做好自身的心理輔導等。有的班主任還很有儀式感地為班級中參加閱讀的家庭辦《閱讀存折》,記錄讀過的書。通過帶動家長閱讀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家長們的閱讀興趣和家庭教育品質,也是創建書香家庭的有效方式。
2.閱讀打卡,開啟親子閱讀
攜手家庭親子共讀,尤其在低年部,學校建議家庭定期開展以繪本為載體的“主題式”閱讀活動,促進親子關系和諧有愛,讓孩子們隨處體會閱讀的樂趣,在心中種下熱愛閱讀的種子。例如,要讓識字量少、閱讀能力差的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循序漸進。從學生一年級一入學,教師就建議家長每天陪孩子閱讀15分鐘并堅持記錄閱讀內容,在班級群打卡互動;二年級時,家長要督促孩子睡前閱讀,并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完成。許多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養成了睡前閱讀的習慣。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和家長一起交流,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獨特想法,進一步走進孩子內心世界。親子閱讀,增進了家長和孩子間的情感交流,拓展了孩子的視野,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閱讀能力。
3.家長開講,共建閱讀課程
家長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有的擁有淵博的知識,有的懷揣高超的技能,有的社會閱歷豐富,每一個人都有讀書的經歷和經驗。我們請他們給孩子講自己讀書的收獲,也講不讀書的危害,此時的他們已經不是某個孩子的家長,而是全班學生的家長,乃至全校學生的家長。他們走上講臺,有的講一本書帶給自己人生的啟迪,有的講自己幼年時由于家庭生活的貧困只能借書看抄書看的經歷,有的講自己在工作時如何擠出時間來看書等。鮮活生動的例子向孩子們昭示著讀書帶給人成長的巨大作用,告訴孩子們擁有書籍是多么令人羨慕的事情。讓家長成為“編外教師”,由教育的旁觀者變為同盟者,由教育的參觀者變為參與者,由教育的評論者變為支持者。家校共育到達了一個新高度。
4.云端誦讀,共享“疫”線課堂
疫情不斷反復,但是教師們巧妙開啟云端課堂,線上誦讀,尋找云端最美聲音成了家校閱讀新模式。在每日的線上課程表上,學校安排了每日讀書晨光,家長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云端自習室悄然無聲,有時候教師會播放溫柔輕緩的音樂給家長和孩子們伴讀。在“世界讀書日”期間,學校推出“云端·品讀”線上誦讀比賽活動。學生態度積極踴躍,誦讀聲情并茂,有的還精心準備了服裝、道具和配樂。低年部的家長也和孩子們一起出鏡誦讀。一篇篇飽含智慧的經典詩文,一段段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經過學生的深情演繹,展現了一個個陽光少年意氣風發的風采。云端伴讀凝結著教師和學生的智慧,更離不開家長的關心和支持。
唯有書香最醉人。自古以來,中國人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天,閱讀已不僅僅是承繼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家風傳統,更上升為一項“國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我們一起為創建“書香校園”努力,家校聯手互動,培育“書香少年”,打造“書香家庭”,共享“書香社會”。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