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梅
摘 要:幼兒園的課程要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幼兒的個性成長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在園生活,積極運用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開展豐富的活動,讓游戲化的課程模式貫穿各領域教育教學活動。在游戲中,幼兒通過與身邊及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等直接或間接融合接觸,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和積累相關的經驗。文章以幼兒自主游戲“雪中樂”為例,通過“賞雪樂、探雪樂、滾雪樂、挖雪樂、鑿雪樂、運雪樂”等玩雪系列活動,深入探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為《綱要》)所倡導的游戲理念。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并不是簡單地將幼兒的一日生活、集體教學、幼兒游戲穿在一起,促進幼兒主動、和諧、健康、全面發展,游戲既是課程的內容,也是課程實施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快樂教育;課程游戲化;幼兒發展
每年的十一月份,天氣悄悄地發生變化,幼兒園里的幼兒隨著冬季的來臨,學習的興趣、游戲的材料也發生了變化。“雪”成為了幼兒最有趣的“玩具”,也成為教師最有力的“教具”。天然的游戲材料、天然的游戲環境,讓師幼在大自然中、真實的雪游戲中共同探究、感知、分享、合作、交流。觀察雪花的神奇、探究雪的奧秘、感受游戲的快樂、體會自然的力量,正是快樂教育特色的呈現,寓教于樂,寓樂于教。
一、在課程游戲化中獲取發展的動力
追求課程游戲化,需要教師到幼兒中去,站在幼兒的立場,沉下心觀察、俯下身傾聽,發現、觀察、記錄幼兒在課程中的種種表現,反思在幼兒各異的表現背后存在著什么樣的問題,聚焦幼兒的發展。如在室內小組游戲中,幼兒是怎樣游戲的,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興趣怎么樣?持續性怎樣?從預設到生成的課程,教師要主動順應幼兒,支持幼兒的經驗,從幼兒的一日生活游戲中挖掘快樂教育的最大價值。
“雪中樂”自主游戲之“賞雪樂”。小班幼兒:“外面到處都是白白的,很冷,媽媽告訴我,下雪了。”“雪,長的什么樣,是從哪里來的?”“雪像白糖、像面粉,是甜的還是咸的?能吃嗎?”中班幼兒:“下雪了,我們可以玩兒打雪仗的游戲了。”“我想把雪裝到小桶里,拿進屋里玩,可是它一會兒就化了。”“老師,我們一起玩兒堆雪人吧!”大班幼兒:“下雪了,今天的雪下得很大很厚,我們可以用雪建長城、雪道、雪堡了。”“去年的雪滑梯有點短,這次我們要加高加長。”“太陽曬過后的雪會越來越硬,我們可以在雪上噴一些水,讓雪堡更堅固。”
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不同的發展特點,教師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預設和生成了適合幼兒發展的各領域活動和游戲。如小班語言活動故事《下雪了》:“冰涼的雪團原來是由一片一片的小雪花組成的,小雪花有花瓣,數一數它們有幾個花瓣,咦,雪花怎么不見了,變成小水滴了……”,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幫助幼兒了解雪的特征,帶領幼兒到戶外,在雪地里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直接感知雪。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親身感知和主動表達。中班科學活動“千變萬化的雪花”,通過有趣的實驗活動,幼兒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發現雪花的千姿百態,用小手繪畫設計屬于自己的雪花,幼兒樂此不疲,充滿無盡的想象。大班綜合活動“雪的奧秘”,幼兒小組合作探究雪的特性,查找資料了解雪的形成、存在形式、和溫度氣候的關系、雪的運動項目、探索雪的玩法等。在這個過程中,調動的是師幼兩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師幼主動參與、主動發展,既有教師樂教善教的主動,又有幼兒樂玩會玩的主動,師幼雙方不斷獲得主動發展的動力。
二、環境融合生活、游戲和教學
多年來,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發展,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集體教學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等,充滿快樂的自主游戲是有效的活動形式之一。
“雪中樂”自主游戲之“探雪樂”,對每個人都有誘惑力,無論是單純玩雪,還是利用雪的特性創造而生的滑雪運動等,幼兒對新奇事物的探索是持久的,是影響一生發展的。在雪多種玩法的探究過程中,對不同硬度、厚度、深度的雪有哪些探索和感知?關于在玩雪的游戲中,幼兒又有哪些新發現呢?在戶外雪游戲中,幼兒對雪產生了極大的探索興趣,大家爭先恐后地去進行各種感知,滾一滾、拍一拍、走一走、運一運、壓一壓,幼兒有各種玩雪的方法,聽一聽雪的聲音,壓雪、滾雪、跑雪、拋雪等,都是在親身體驗中去嘗試的,幼兒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天真的笑容,充分感受著雪帶來的樂趣。
在寬松的、無憂無慮的自然游戲環境中,幼兒相互交流、自主學習、主動探索,使幼兒實現了自主、自由、自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獨立學習過程的機會。環境將生活、游戲和教學融合起來,在游戲中體現教學,通過游戲形式展示教學的內容;在教學中產生游戲,為游戲的開展提供知識和經驗。
三、課程來源于生活,游戲再現生活
游戲不僅是教學的手段,也是幼兒認識世界、積累知識、豐富經驗的途徑,還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它起源于幼兒的生活,又以游戲的方式回到幼兒的生活中去。
“雪中樂”自主游戲之“滾雪樂、挖雪樂”。下了一夜的雪,俊彤特別喜歡冰雪游戲,他在雪地上觀察著雪的厚度,先躺上去,再用手抱住頭,又從雪坡的最高處往下滾,滾下來又爬上去,再滾下來,其他幼兒看到了,也加入了此次滾雪活動,樂此不疲。幼兒們帶了很多玩雪的玩具和工具,平鍬、鏟子、雪球夾、小桶、竹筐、爬犁……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工具游戲。夢彤選擇在一塊松軟并且雪多的樹下挖雪,在挖雪過程中,發現戴手套不方便,于是摘掉手套繼續挖。有的幼兒問她“你挖的雪下有什么東西?”“你是在給小兔子挖一個家嗎?”“冬季動物都冬眠了,里面會不會有小刺猬在睡覺?”在挖的過程中,他特別的執著,帶動了其他幼兒一起挖雪,操場上一個一個形態各異的雪窩,仿佛到了童話的世界。
游戲活動后教師問幼兒:“今天你們都做了什么?”幼兒開心地回答:“我們一直在玩兒、在做游戲。”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幼兒認為自己從頭到尾都是在“玩”,其實,正是“玩”引發和支持并促進了幼兒的學習活動。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嘗試探究科學的奧秘,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知,只要教師心中有目標,把教育目標從有形轉化為無形,滲透到游戲之中,幼兒就能在游戲中學習和發展。
四、實踐真游戲,實現真價值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應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游戲活動為中心,游戲不只為教學服務,游戲也有它自身存在的價值。
“雪中樂”自主游戲之“鑿雪樂、運雪樂”。幾次戶外自主游戲后,幼兒對雪的厚度、硬度又有了不同的感知。在有了初步探索的樂趣后,幼兒們玩雪的樂趣越來越濃厚,雪已經凍得很硬了,明軒在雪地中撿到了一塊尖尖的雪塊,他仔細看了看手里的雪塊,又在雪地上試試硬度,他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鑿工具,拿著小雪塊不停地鑿另一塊地上的大雪塊,其他幼兒也加入了,他們鑿得很有力氣,他們用“自制小雪鏟”開鑿雕塑出了“小桌子和小椅子”。大班的幼兒為了建造大型冰雪組合玩具,充分發揮想象力,提前設計圖紙,共同協商制訂運雪的方案,在幼兒建造的反復探索過程中,遇到新問題,幼兒們想要運很多的雪塊,卻發現雪凍在一起了,用小鏟子挖不動,怎么也拿不下來,他們嘗試了很多辦法,發現用清雪鏟、鐵鍬可以翹動,可以得到想要的冰塊。幼兒力氣小,在用小車運雪的過程中,他們又遇到了新問題,雪塊并不好運送,一會兒車歪了,一會兒車子卡在雪地上了,每次運送只能運一塊,他們放下手中的工具共同研究怎樣才能運送的又省力、又快捷,他們發現雪很滑,在雪地走路人總是滑倒,運用這個特性,他們嘗試了幾種辦法:一種是爬犁運雪,一種是用大塑料布運雪,一種是用紙箱運雪……經過嘗試發現塑料的運送能力最好。最后幼兒們得到了想要的雪塊,建構活動在快樂的分享中、合作中、交流中進行著。在實際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完全沉浸在游戲中,從不考慮自己玩兒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游戲,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真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具有價值的生活活動和學習活動。
玩雪活動過程中,幼兒不但大膽嘗試而且反復感知。在探索的過程中,幼兒發現了雪的樂趣,進一步萌生了對雪的探究欲望,相繼開展了“賞雪樂、探雪樂、滾雪樂、挖雪樂、鑿雪樂、運雪樂”等玩雪系列活動。整個過程中,教師順應幼兒的興趣,為他們提供材料支持,幼兒在游戲中實現了深度學習與多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教師有意識地為幼兒提供各種自主學習、探究和發現的時間和空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發展,在自由、自主、自發的游戲中最大程度的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教師支持幼兒在不斷地嘗試、操作、探索中獲得更豐富的經驗,達到幼兒持續而全面的發展。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戲是快樂的學習。讓教育回歸生活,把游戲還給幼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