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芬
現如今我國開始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新課標實施不久,“雙減”政策被提出和落實,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了緩解,但這也加重了教育機構對課堂教學的重視。如何實現教學任務的合理安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現階段所有教師都廣泛關注的話題。對于地理教學來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角度出發,注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引導性設計,加強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保證作業布置的適當科學性,以此來全方位深化教育,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
一、“雙減”政策設立的意義
“雙減”政策要求學校減少校內作業與校外補課,而且目標對象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學生。“雙減”政策的目的是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避免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從學生的成長發展出發,過多的作業任務以及校外培訓任務,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容易養成學生機械化思維。首先通過對作業總量的有效控制,在學校教研體系中加入作業設計因素,來為學生提供靈活、個性化的作業內容,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其建立更自由的學習空間。其次在“雙減”政策下學校需要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應支持學生自主選擇,并建立菜單式課后服務項目,并為其提供免費在線學習服務。同時“雙減”政策的出現有助于促進區域內干部與教師的流動,特別對小學生來說,嚴格堅持起點教學,學校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試,嚴禁分重點班與實驗班。“雙減”政策致力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成長環境。
二、“雙減”政策下的地理教學要求
目前教育機構在實行教育職能過程中,需要嚴格落實“雙減”政策,推動教學改革。基于這種教育背景,地理教學需要實現教學理念的創新,同時掌握新時代的教學要求。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為學生傳授每節課程的理論知識,并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以此實現對知識的鞏固,保證學生學科成績得到提升。而“雙減”政策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思路,教師需要使用更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來增加教學效果,保證學生的學習不受影響。在“雙減”模式下,教師要樹立整體教學思路,將課堂重心放在學生身上,將學生化為教學主體,結合現代化素質教育規范,通過地理課堂來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重新確立教學目標,細化教學任務,將課堂教學與課下鞏固集中統一,整合到總教學流程中,制定有條理的教學內容,實現科學教學。地理教師需要切實從學生角度來展開教學,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進而在作業壓力與輔導培訓壓力減少的基礎上,保證學生地理學科成績得到提高。
三、“雙減”政策下提升學生地理學科成績的措施
(一)以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角度來強化學生的學科成績
1. 通過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
讓地理學科成績得到顯著提升,必須要從學生的心理層面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配合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培養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科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2. 通過生活教育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地理課程有很多教學內容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存在聯系,“雙減”政策對教學質量有了更嚴格的要求,為此教師應該強化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加強課程記憶點。可以將地理科目與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以簡單常見的事物為出發點來引導出對應的地理知識概念,簡化知識的難度,更易被學生所理解。另外,通過這種方式,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他們對知識的探索欲望,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盡量為學生提供戶外實踐的機會,通過課外實踐來激發他們的思維發展,在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立課題,讓學生在活動中一邊考察一邊研究,以生活化的姿態來滲透學科知識。學生在其中可以建立學習小組,共同探討教學問題,實現自主研究、綜合實踐。同時針對每個小組,可以組織競賽,發動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相互學習,及時糾正對方的錯誤,培養學科興趣。
3. 通過圖形繪制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雙減”政策下,學生的作業任務得到減少,雖然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對課堂鞏固有了一定的要求。要想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就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對于初中地理課程來說,圖形繪制技能是學生需要充分掌握的,在實際考試中屬于常考內容,教師應加強學習技能的培養工作,根據知識點來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圖形繪制,并形成良好的習慣,而學生長期堅持圖形繪制,有助于形成空間思維。
(二)以優化課堂設計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成績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張告知式的知識傳授,這種教學模式缺少學生與教師的活動,通常屬于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在其中只是記憶教師所講的內容,很容易導致學生形成慣性思維,對教師形成過度依賴。現階段教學課堂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教師在講臺上講,突然之間問了個問題,而臺下的所有同學都保持沉默,像是沒有反應過來。這就是因為教師更注意知識講授,且教學內容概念過多,導致學生思維僵化,課堂效果不盡人意。但如果教學設計過于注重過程參與,一味地強調學生在課上是否開心,也是很難提高學習效果的,因為這樣一來就減少了學生課上練習的時間,需要課后增設作業來補救。課堂教學設計要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不影響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來提高學生的課上體驗,協調優化兩者之間存在的問題。
(三)以合理預留作業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成績
地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避免出現機械重復、過于簡單的內容,強化自主設計能力,同時在教學中展開分層作業模式,注重作業批改質量,根據批改結果來制定教學方案,為學生展開評價反饋。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更應做好作業管理,在教學中作業能夠起到輔助作用,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任務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點,同時也有助于補充教師未注意到的教學事項。只有保證教學質量才能確保清減作業后學生的學習水平有所提高。地理教師應跟進國家所制定的相關政策,確立教學目標,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大化利用,保證課后所布置的作業量少而精,以此真正意義地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成績。而在作業設置過程中,由于班級中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基礎,他們對知識難度存在理解差異,如果對其布置同等難度的作業,很難從總體上提高作業布置的效果。就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來分析,在安排作業任務時應向其引入情境化因素,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到所學知識以及自身所擁有的技能,作業重心也要確保不偏離主題。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些帶有開放性特點的作業,以此來促使學生生成探索精神。另外地理教師也可以將作業設計得帶有趣味性或是生活化特點,將地理作業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學習地理來解開學生對生活的疑惑,促使其更加熱愛生活。最后教師還應在作業中加入一些探究性因素,新課程的出現,呼吁教師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注重于教學上的創新,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是在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只將作業定位在知識鞏固方向上,就無法將作業價值全方面地發揮,并導致作業更具機械重復的特點。在設計作業內容的環節中,教師應從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來出發。作業是一堂課程結束后的鞏固,可以說它自身承載了整節課的知識點,作業和教學配合得當,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在預留作業時,應結合預習、課上、周末、單元等不同時間所展現的學習特點,來規劃作業應把控的重點,保證作業內容能夠激發學生思考。教師在不斷的作業設計中,也應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來展開分層作業設計,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上的提升。
(四)以創新教學方法的角度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成績
地理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學方法決定的,如果一直遵循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新時期,國家開始提倡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不僅應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還應全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此來最大化發揮教學價值。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歸納了幾點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其一是展開圖片教學。地理學科有很多知識點都存在圖片解釋,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應根據課本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展開圖片輔助講解,將相關理論知識用更形象化的形式展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能更直面地理元素,深化理解。而在課堂教學階段,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探究式地理學習活動,比如說在學習世界氣候的相關知識點時,要求學生辨別各地的氣候類型,這時候就可以通過探究式學習法,讓學生從海陸位置、經緯度的情況來分析其氣候類型,比如熱帶氣候就可以通過緯度位置來確定,而季風氣候可以根據該地的海陸位置來確定。通過圖片教學,便于學生對知識點更好地理解,強化學生的印象記憶。
其二是開展歸納教學法。對于初中地理課程來說,其內所富含的知識點很多,相關的地理名詞、專業術語非常復雜且繁多,想要提高學習成績,學生就需要將其都記憶在腦海中。如果只依靠死記硬背的方法很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最終學習效率很低,而是應在對這些內容系統理解后,再進行梳理歸納。教師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展開歸納教學,從整體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以此來尋找學科知識體系之間存在的聯系以及對應的發展規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一同來分析分類,實現對地理知識體系的優化完善。
其三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在現代化教學中,電子信息技術開始逐漸出現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通過對這種技術的應用,實際教學出現了更多的形式,像是微課、網課、PPT教學等,極大地豐富了地理課堂內容,教學開始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隨著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逐漸增多,學生得到了更好的教學體驗,教師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來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時也可以將抽象化的問題引申為形象化的概念,有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目前來看,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如何加大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大化發揮教學價值是教學主要的研究方向。學生地理成績的提高,與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聯,教師應該不斷自我學習,強化自身,提高教學水平,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案例,來創設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雙減”政策的出臺加強了教學機構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要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注重課堂設計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同時教師應該轉化傳統教學理念,強化學生自主地位,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注重興趣的引導,不僅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教學體驗,還要確保學生切實有效地吸收和理解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多方面建設來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