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楚涵 邢淑芬編譯
為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提出《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學校和家長科學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為探究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與其課堂行為表現之間的關系,來自蒙特利爾大學的Maeie-Jpsée Harbec等人以加拿大魁北克省的966名6歲兒童(男生452名,女生514名)為研究對象,通過縱向追蹤,記錄他們在6-12歲時的體育活動參與和課堂參與情況,并探究了不同階段課堂參與與體育活動參與之間的關系。
結果發現,兒童課堂參與和體育活動參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長期、相互和積極的關系。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其在6-10歲時的體育活動參與和12歲時的課堂參與度都呈正相關,而女孩在6-10歲的課堂參與度和12歲女孩的體育活動參與呈正相關。即對于女孩而言,處于高課堂參與度的兒童在未來的體育活動參與水平更高,而對于男孩而言,處于長期參與體育活動的兒童未來課堂參與水平更高。由此可見,12歲時的體育活動參與是課堂參與軌跡的結果,課堂參與是體育活動參與軌跡的結果,二者能夠相互預測。具體而言,課堂表現良好且自律的女孩可能會在其12歲時更有可能于閑暇時參與體育活動。而對于長期參與體育活動的男孩,他們更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并在課堂上展現出自信,這可能是由于在體育活動環境中學習到的很多技能可以向課堂環境中轉移,如與同齡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具有規則意識等。此外,通過體育活動環境可以使他們獲得良好的社會經驗,從而利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以上研究結論對于“雙減”政策中體育活動參與的落實和兒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兒童期體育活動參與和課堂參與能夠相互影響,因此,可以通過向體育工作者提供兒童發展培訓,加強兒童身體和認知活動的干預以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并利用兒童自身的優勢和才能提高其積極情緒和成就感以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因此,在青少年干預方面進行財政資源的投資,為當代青少年提供環境和機會,使他們能夠在課堂和課外充分發揮潛能,有利于促進其更為積極和更佳的發展。
資料來源
Harbec, M.-J., Goldfield, G., & Pagani, L. S. (2021). Healthy body, healthy mind: Long-term mutual benefits between classroom and sport engagement in children from ages 6 to 12 years. Preventive Medicine Reports, 24, 101581. https://doi.org/10.1016/j.pmedr.2021.101581
(責任編輯 姚力寧? ?校對 郭向和)
編譯者簡介:唐楚涵、邢淑芬,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院,E-mail:xsf2986@163.com(北京,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