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 黃克斌 余亞 李坤艷
[摘? ?要]中小學生是數字化社會中的重要成員,在互聯網智能背景下,正面臨著的生存安全和個體發展兩大問題。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是一種以提高中小學生數字公民素養為目標的教育,旨在幫助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字公民觀點和態度,健全數字公民人格,具備數字化生存的意識和技能,最終養成數字公民素養,能夠更好地適應數字化社會。提升我國學生數字化公民素養可采取以下策略:政府建立中國特色數字公民素養教育政策和主體框架;學校探索數字公民素養教育與核心素養教育的融合路徑;家庭助力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的認知和價值取向;社會營造數字公民素養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交融的思想陣地。
[關鍵詞]數字化;互聯網智能;數字公民素養;教育政策;家庭
我國正加快網絡強國與數字中國的建設。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生存也變得越來越錯綜復雜,中小學生在數字化社會的生存安全與主體發展面臨重重危機,數字原住民向數字公民轉變成為趨勢。[1]據《哈佛深紅報》(The Harvard Crimson)報道:哈佛大學撤銷了2021屆至少10人的錄取通知,因為他們曾在臉書(Facebook)的私密小組內發布過明顯帶有色情意味的表情包和針對少數族裔的不良信息。[2]這說明學生需要對自己在網絡世界里的數字軌跡負責。在我國,由于直播平臺的興起,“網紅”成為互聯網社會的焦點。據最近一次理想職業調查,有近八成的中小學生表示自己的理想職業是“網紅”。這說明很多學生在還沒有形成正確的網絡認知和數字素養前,價值觀先一步受到了影響。這也暴露出中小學生數字公民素養的缺乏以及相關教育引導的缺失。在此,本文嘗試分析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內涵,并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的提升策略。
一、互聯網智能:問題意識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296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0%。報告還顯示,按年齡劃分,19歲以下群體占比17.6%。同時,國內市場檢測到的互聯網應用主要是基礎應用類、商務交易類、網絡娛樂類、公共服務類四類,其中網絡娛樂類應用中,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5.54億,占網民整體的53.6%。這說明,中小學生作為數字社會的重要一員,他們的社交、學習、娛樂、購物等都與這個由大數據、互聯網智能等技術構筑的數字化信息空間息息相關。但要警醒的是,在思考中小學生由互聯網智能所帶來便利的同時,更要思考其安全性及學生主體的發展兩大問題。
1.學生數字化生存的安全性
數字化生存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與生存狀態,需要置身其中的人們具備不同于現實的生存的能力。[3]中小學生直面虛擬社會時面臨的生存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傳統的學科知識和培養模式顯然不能化解數字化社會中各種突發性的差別或無差別沖突,以及暴力和網絡空間存在已久的各類頑疾。由于數字技術本身的特殊性和互聯網智能固有的弱點,數字化社會的模糊邊界,包括個體之間、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邊界,若出現漏洞,極易釀成災難性后果。信息空間客觀存在著大量網絡惡搞、網絡傳謠、網絡欺詐、網絡暴力、網絡色情等現象,一旦個體枉顧數字安全與數字責任,被困其中,最后很有可能淪為數字社會的“低智兒”,甚至出現違背良知或觸犯法律的行為。中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成長階段,還沒有具備完全的批判性的思考和理性的決策,容易成為侵害目標,輕則損失財產、感情受騙,重則失去生命。在將現實與虛擬進行數字連接之前,中小學生須學會基本的網絡安全知識與自我保護技能。
2.學生的主體發展
在保證了數字化生存安全之后,要考慮學生的主體發展。當中小學生有更多時間獨自面對網絡上的新聞、購物、游戲以及交友時,他們的注意力和行為數據會被資本捕獲,資本隨著數據足跡“尾隨而來”。這一趨勢不僅產生了隱私保護、信息繭房、大數據殺熟、算法歧視與陷阱等問題,還造成了注意力缺失、游戲與短視頻成癮等心理與行為失調。[4]并且大部分中小學生并不會考慮網站與產業間有何種關聯,以及關聯度影響背后的可信度。尤其在數字閱讀中,中小學生更容易陷入信息知識的碎片化、過多化、過快化、膚淺化、浮躁化等陷阱,[5]導致“低頭族”“鼠標手”“近視眼”越來越多,學生的身體健康受到損害,精神實質實難提升。當分享變成流量,鏈接產生數據,而學生個體并不了解數字技術背后的真相時,極易隨數據而逐流。長此以往,將導致認知與行為出現問題,不僅生活在被數據“精心打造”的世界里,而且也會慢慢喪失生活的主動權,偏離作為一個“自然人”或“社會人”的主體性發展。
二、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
1.數字公民與數字公民素養
數字公民概念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不同于現實社會的個體“公民”,數字公民體現的是數字化社會的共建共享邏輯。實際上,數字公民的概念已在國際上有過探討,并達成了一些共識。如美國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將數字公民定義為:能夠踐行安全地、合法地、符合道德規范地使用數字化信息和工具的人。[6]本文將基于這一定義進行討論。
2016年,崔文順(Moonsun Choi)提出,數字公民素養包含網絡政治活動、專業技能、地方/全球意識、批判性思維、人際網絡這5個要素。[7]阮高峰認為,數字公民素養包括數字安全、規范交往、數字生存、數字學習等四個維度。[8]2020年,鄭云翔等學者總結了國內外研究,認為數字公民素養由四個部分組成:數字理解、數字素養、數字使用和數字保護。[9]而后其又將數字公民素養的數字準入素養、數字商務素養、數字權責素養、數字健康素養、數字禮儀素養、數字安全素養、數字法律素養、數字素養和數字通訊素養九大要素進行了界定和內容分解。[10]總之,數字公民素養可以理解為在數字化技術背景下,數字公民應具備的一種基本生存能力和適應發展能力。
2.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內涵
根據總結劉曉琳[11]、余慧菊[12]、蔡櫻華[13]等學者的研究及國外一些相關教育網站的資料,本文認為目前國際上主要有四類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的探索模式:一是國家政策切入式,如將數字公民素養列為《國家教育技術標準》或《國家網絡安全計劃》;二是社會組織參與式,如啟動數字公民項目;三是兒童安全中心式,如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網絡安全服務;四是學校主導式,如開發數字公民素養課程以及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相關支持服務體系。其中,以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為例,其陸續推出的學生標準、教師標準、管理者標準等,意味著美國不僅只是探索實踐,還在實踐中針對性地細化具體落實。歐盟在2011年建立數字能力框架后,于2017年又提出了“數字能力框架 2.1”并不斷更新,所涉及的范圍更廣,內容也更加完善。加拿大目前建立的“使用、理解、創造”三個層次的“數字素養教育框架”,涵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不同年齡段的數字素養,并且每個省和地區都制定了本地化的數字素養教育政策。
張立新曾提出青少年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增強數字公民安全,并在數字世界中表現出責任感,從而推動數字世界有序發展。[14]張春華等提出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數字化環境,掌握數字技術,增強網絡安全,合理負責地使用和創建數字資源。[15]本文認為,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有雙重目標:其一,讓學生能夠在數字社會中獲得生存安全的能力,合理使用、創建數字技術和數字資源,能夠適應數字化環境;其二,學會發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獲得健全數字公民人格,為未來學習和社會建設做好準備。總之,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是一種以提高中小學生數字公民素養為目標的教育,旨在幫助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字公民觀點和態度,健全數字公民人格,具備數字化生存的意識和技能,獲得數字公民素養,能夠更好地適應數字化社會。
三、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的提升策略
1.政府:建立中國特色數字公民素養教育政策和主體框架
一項面向中小學教師的以中小學生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調查[16]顯示:雖然中小學教師有參與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的強烈意愿并能夠自發實踐,但是不僅家庭相關教育存在缺位,而且我國與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相匹配的政策和資源也十分短缺。
因此,應立足“以人為本,面向國際、面向未來”,制定中國特色數字公民教育政策和主體框架。要完善數字化軟硬件環境,規劃和開發從幼兒園到高中各階段學生的數字公民素養課程內容與配套資源,實現數字化時代的家校社數字公民協同治理。數字公民素養代表了數據化時代的一種基本適應能力和特殊綜合能力。基于中小學生面臨的數字化社會生存安全和個體發展兩大問題,建立由政府領導、學校引導、家庭主導、社會參與的數字公民素養教育主體框架,積極創設完整的一體化的視角,構建健康網絡生態與環境。
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其中“網絡扶智”“智慧教育”和“信息素養”表現出全面消除教育“數字鴻溝”的共同邏輯,[17]既體現了教育公平、創新智慧、數字技術,也頗具中國特色。2021年5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發布會中表示:將繼續加大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力度,計劃用3個月時間集中開展“清朗·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18]政府堅持規范管理和鼓勵創新并重,在現有青少年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功能設置。政府通過相關教育政策引導和教育平臺搭建幫助受教育者能夠在數字化環境里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與安全,明確自己的權利和責任,合理規范使用信息技術和工具,具備跨文化、跨地域的溝通交流、理解的能力和開拓創新意識,同時又能在網絡空間中堅持、引導和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
2.學校:探索數字公民素養教育與核心素養教育的融合路徑
結合我國2016年正式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中所提出的,學生應具備的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19]的備必品格和關鍵能力可以發現,核心素養重在立足當下與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關鍵在于立德樹人。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在其重點內涵解讀中的“技術運用”“信息意識”部分的內容,均與數字公民素養相關。因此,學校在探索數字公民素養教育與核心素養教育的融合方面,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與學校管理“新整合”。學校應該在辦學理念中整合核心素養教育與數字公民素養教育,學校管理理念及運行方式“數智化”,通過數字技術和工具的植入,打破管理和學習的邊界。學校自身應具備數字化生存的意識與能力,要有未來學校的超前意識,是能夠培養出應對數字化社會挑戰的學生,使他們既能生存與發展,也能創造與競爭。
二是與學科教學“新結合”。數字公民素養的教育,并不僅僅只存在于信息技術課,應連同核心素養一起滲透到日常的學科教學中,應用場景化多元化。搭建對各階段數字公民素養課程校內外資源的基礎框架,幫助學生理解、延展應用。
三是與師生關系的“新契合”。在互聯網智能背景下,基于教學的新邏輯與課程的新樣態,學校應幫助教師重新審視師生關系,教師應積極轉變角色以契合“數智化”學習與管理。不同于傳統的學校場域,信息空間也屬于師生關系生存的場域,一旦溝通出現裂痕,容易出現信息屏蔽、網絡關系斷聯的問題。
3.家庭:助力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的認知和價值取向
對大部分中小學生而言,在還沒有接受學校常規教育之前,就已經先一步接觸和使用互聯網了,所以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數字公民不能僅依靠學校教育,家長的言傳身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網絡習慣。
一是家長作為一名學習者,應具有數字公民思維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家長要不斷自我提升,學習與數字公民素養相關的家長課程:包括對數字化社會的正確認知與理解,同時學會使用數字技術與工具,在日常實踐中鍛煉孩子的信息識別能力,幫助孩子安全健康地建立網絡人際關系和進行網絡交流。
二是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數字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由于兒童在態度和行為方面具有很強的的可塑性,因此,應盡早培養他們的網絡安全、網絡使用和網絡禮儀意識,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家長要注重孩子網絡心理發展的動態,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其教育引導并監督其所處的網絡環境。如和孩子約定上網時長,不隨便打賞付費,規范網絡用語,陪同孩子玩一些益智網絡游戲等。
三是要對孩子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家長應以身作則,不沉迷于直播平臺、游戲軟件等,用陪伴和溝通幫助孩子認清虛擬與現實,做一個新時代合格數字公民的榜樣。同時家長應關注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引導孩子有夢想并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4.社會:營造數字公民素養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交融的思想陣地
隨著數字社會的發展,傳統線下活動已經不能滿足中小學生發展的需求,但中小學生還沒有掌握安全、正確地進行在線活動的數字使用方法,容易出現網絡欺凌和網絡欺詐等網絡安全問題,或知識侵權、知識剽竊等數字失范行為。以美國著名的非營利教育機構“常識教育”(Common Sense Education)為例,這是一家致力于“幫助學生掌握自己的數字生活”的組織。該組織認為,所有學生都需要掌握數字公民技能,以便充分參與社區活動,并在網絡和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選擇。為了提升媒體和科技對孩子的正面影響,他們為教師、家長和決策者提供更加公正的信息,可靠的建議以及最新的工具。這說明社會參與是推進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發展的重大力量。
一是應做好數字公民宣傳,加深公眾對數字公民的理解和規范。在網絡空間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數字社會的秩序,人人有責。
二是社會媒體應具備數字輿論素養,傳遞正能量。在網絡傳播中,重視對中小學生的隱私、名譽、產權等保護,積極引領網絡主流文化的價值引導。
三是企業應有支持數字公民素養教育之責任,有義務創建和維護健康的網絡信息平臺,促進家校社的良性互動。運營者應進一步健全網站或應用程序內控規則和制度,把控和優化年齡分級模式,給中小學生留一方“凈土”。
參考文獻
[1]龍萍.數字原住民向數字公民轉化的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3):159-160.
[2]Natanson H. Harvard rescinds acceptances for at least ten students for obscene memes[J]. The Harvard Crimson, 2017, 5.
[3]張麗霞,袁麗.數字化生存能力的內涵與結構解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01):24-28.
[4]段偉文.數字化時代需要“數字素養”[J].中國報業,2021(14):7.
[5]鐘志賢. 數字閱讀的陷阱與規避[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12):15-25.
[6]楊浩,徐娟,鄭旭東.信息時代的數字公民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6(01):9-16.
[7]Choi M.A concept analysis of digital citizenship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age[J].Theory&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2016,44(4):565-607.
[8]阮高峰,張冬冬,等.美國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現狀及啟示[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19):17-21.
[9]鄭云翔,鐘金萍,黃柳慧,等.數字公民素養的理論基礎與培養體系[J].中國電化教育,2020(05):69-79.
[10]鄭云翔,黃柳慧,鐘金萍.數字公民素養的要素定義和內容分解[J].科教導刊(下旬),2020(18):162-164.
[11]劉曉琳,曹伍軍,張立國. 中國數字公民素養研究應該關注什么課題?——基于國際研究熱點和前沿的啟示[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0(04):81-89.
[12]余慧菊,楊俊鋒. 數字公民與核心素養:加拿大數字素養教育綜述[J].現代教育技術,2019,29(07):5-11.
[13]蔡櫻華.美國推動“數字公民”教育[J].上海教育,2017(05):58-59.
[14]張立新,范晶晶.青少年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的目標與內容[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19):5-8.
[15]張春華,白曉晶,吳莎莎.提升學生數字公民素養的必要性與策略分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8(06):42-44.
[16]阮高峰.中小學數字公民素養教育:現狀與建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19):9-14.
[17]馮仰存,任友群. 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教育扶智:消除三層鴻溝,阻斷貧困傳遞——《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解讀之三[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04):20-26.
[18]李平.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重拳整治網絡亂象[J].網信軍民融合,2021(05):25-28.
[19]楊新榮.《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堂教學落實之實踐[J].教育界,2021(19):75-76.
(責任編輯 郭向和? ?校對 姚力寧)
作者簡介:陳力,黃岡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E-mail:970012079@qq.com(湖北黃岡,438000)
黃克斌,黃岡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E-mail:hkb1980@sina.com(湖北黃岡,438000)
余亞,黃岡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E-mail:1214518285@qq.com(湖北黃岡,438000)
李坤艷,黃岡師范學院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E-mail:1402683563@qq.com(湖北黃岡,438000)
基金項目: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計劃項目“移動互動課堂數據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編號:D20192901);湖北省2020年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中小學智慧教育網絡與數據安全防控策略及實施路徑研究”(編號:20ZD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