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顯強 陳恒平 侯大全
[摘? ?要]在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晦澀難懂、枯燥說教、載體缺乏等問題。視覺藝術能夠以一種更為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破解這些困難,在視覺藝術環境下,通過常規教學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通過常規實踐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通過常規評比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入血液”,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視覺藝術;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1]同時,還指出:“任何一個思想觀念,要在全社會樹立起來并長期發揮作用,就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在思想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如何根據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教育活動有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應該著重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培育現狀
價值觀是人用于區別好壞,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傾向體系,它反映人對客觀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評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綜合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紐帶,是社會和諧的價值支撐。[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人民對社會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公民應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
當前,各中小學校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其開展主要以課程為載體,并且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校和課程以灌輸和說教為主,最終因內容抽象、形式單一而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導致課程難以有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也停留在表面。
二、將視覺藝術
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勢
1.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視覺藝術是指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可視化的具體生動的造型藝術。它包括影視、繪畫、雕塑、建筑藝術、實用裝飾藝術和工藝品等,依靠形象的、直觀的形式來表現人們對于生活的理解、情感及態度。[3]根據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視覺藝術培育中小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能有效吸引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的興趣。此外,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引導其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知行合一的理想狀態,使教學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破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難題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視覺藝術中,能有效破解中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內容抽象、形式單一、載體欠缺等問題。同時,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環境出發,還能有效避免培育過程中只重知識傳授而輕視社會實踐的弊端,避免完全依靠課本而缺乏本地特色的被動教學。
三、視覺藝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
1.內容契合
視覺藝術作為一種基本語言,背后有其自身的內涵。例如,油畫《父親》所表現出的勤勞、樸實、善良的父親形象,電影《阿甘正傳》中主人公的自強不息,雄偉的萬里長城背后反映出的人民的辛勤等。此外,不論是在西方還是東方,浮雕、壁畫等視覺藝術都長期作為文化宣傳的重要手段,中國的字畫也被社會各界人士作為對話的載體。因此,視覺藝術作品不僅讓人賞心悅目,還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包括政治、道德、宗教以及法律等意義。這些思想內涵都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事物而得以讓人們感知、了解并且接受。
2.屬性契合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具有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美術課程作為視覺藝術的重要學科之一,其屬性與視覺藝術同樣具有相通性。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視覺性所呈現出的直觀特征符合中小學生認知規律,有利于降低難度而有效吸引其眼球;實踐性引領中小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結合,促進其知行合一;人文性可巧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契合,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無意識的內涵學習;愉悅性有利于中小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提高學習效率并產生持久的興趣。
3.目的契合
本文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視覺藝術指的是優秀的、通俗的、正能量的視覺藝術。黑格爾說過,藝術是幫助人認識心靈的最高旨趣,也就是說藝術的目的在于通過感性的直觀形式讓人們去認識背后的真理,通過審美作用去實現認識功能,這就強調了藝術的真善美的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追求真善美的價值觀。要把增強全社會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作為宣傳教育的重要著力點,引導人們辨別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自覺做到常修善德、常懷善念、常做善舉。[4]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好的視覺藝術作品都是追求真善美的統一。
四、基于視覺藝術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1.入腦——視覺藝術環境下的常規教學
常規教學活動是通過課堂教學引領學生學習,是整個育人目標的主要陣地與重要環節。因此,中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可以充分利用有效視覺藝術資源,在視覺藝術的語境下以美術學科教學,或融入其他學科課程教學等方式,認真遴選優秀視覺藝術作品以凸顯視覺性,在降低教育難度的同時迅速吸引中小學生眼球;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增強愉悅性,以不斷形成的課堂小高潮激發中小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根據視覺藝術的人文性,反復推敲使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適切,促進對中小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通過課堂這一主渠道盡快武裝中小學生的頭腦,并實現最大限度的普及。
一是巧妙運用美術教育教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美術課程應該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的現代公民”[5]。美術作為視覺藝術的重要學科,對培育中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積極的作用。在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可引領中小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在提升中小學生審美素養的同時,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例如,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新時代優秀美術作品,幫助其了解美術作品創作的時代與文化背景,提升審美品位與文化底蘊,在直觀的視覺情景中理解“和諧”“平等”等詞的真正含義。
二是將視覺藝術融入學科教學。在學科教學活動中,巧妙融入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覺藝術及其教學內容,增強教材對中小學生的吸引力,可幫助學生既能獲得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也能更加深入地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涵。例如,以“誠信”“法治”等為切入點,把它們以漫畫的形式融入中小學語文課本或者道德與法治課本中,讓中小學生能通過形象、生動的漫畫與文本,進一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于“誠信”“法治”的內涵與具體要求,做講誠信、守道德、遵法紀的合格公民。
2.入心——視覺藝術環境下的常規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活動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視覺藝術的實踐性加強實踐活動,可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浸潤與內化,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行合一。在此過程中,引領中小學生參與網絡學習、觀影實踐、研學旅行等實踐活動,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可以看到更多案例,接觸更多材料,面對更真實的場景,不但能擴大知識面,也有利于能力的提升,還可促使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更透切、更深刻,以彌補書本的不足,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廣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人心。
一是開展網絡學習與觀影實踐。可通過網站、博客、電影院等平臺,引導學生搜集、傳播、觀看優秀的、充滿正能量的視覺藝術作品與勵志電影,通過網絡搜集科學家、政治偉人、正能量的榜樣人物的成長經歷,觀看相關的經典影視,再通過數據、事跡、案例分析,組織學生交流互動,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
二是開展研學旅行實踐。實踐活動是中小學生培養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6]可組織學生走進景區,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提升審美素養的同時,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懷。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在感受前人偉大的同時,學習前人的敬業精神。
3.滲入血液——視覺藝術環境下的常規評比
根據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學依據,評比能激發中小學生學習動機及創作與表現潛能,增強其智力與集體榮譽感,還可以沉淀更多的視覺藝術資源為其服務。特別是視覺藝術的直觀性與視覺沖擊力,能瞬間給人以愉悅性,吸引與感染中小學生,并給其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通過視覺藝術環境下的評比活動,可以點燃中小學生創作與表現的激情,不但可催生其創作更多優秀的視覺藝術品,更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意識地奠基中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是非觀,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深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猶如滲入血液一般而成為學生的一種文化自覺。
一是美術作品創作評比。選擇中小學生喜歡、易實施,適合美育的美術作品種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開展創作評比活動,在激發中小學生創作欲望的同時,更增進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學習。例如,用“和諧”“敬業”“友善”等主題開展少兒漫畫或鄉土美術創作比賽,通過評比,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與反思自我,主動探索真理,在輕松與愉悅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感悟正能量,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是其他視覺藝術評比。舞蹈表演與演講除了極具視覺性外,還能給人以聽覺刺激,將其用以輔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組織全校性的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本劇表演比賽,鼓勵小學生自己組建小組團隊進行課本知識的表演重構,幫助學生在表演重構的過程中自主地去了解每一個角色的背景與行為,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真實內涵。再如,開展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為“自由”“愛國”“文明”的辯論活動,通過辯論比賽活動,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對不良行為給予駁斥,對正能量給予維護,從而形成正確價值觀。
4.深入骨髓——視覺藝術環境下的專題開發
在收集整理運用視覺藝術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的同時,開發基于視覺藝術的核心價值觀課程,作為國家課程的補充,建立視覺藝術資源庫。此舉不是被動地利用課程資源,而是積極主動地開發適合本地學生的課程資源。在此過程中,教師引領中小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參與課程方案擬定,開發其需要的最有利于學習的課程資源,實現在視覺藝術促進中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活的個性化學習,打造視覺藝術促進中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品牌,助推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一是開發基于視覺藝術的課程資源。結合美術、音樂、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開發教學資源與綜合課程。利用視覺藝術引領學生共同開發動畫、微課、繪本等教學資源與綜合課程,并巧妙融入諸如遵守社會公德、保護環境、熱愛勞動等主題內容,既主動服務課堂教學,又豐富了課程資源。例如,筆者學校開發的《小學生文明禮儀漫畫讀本》以其喜聞樂見的漫畫為載體,結合順口溜的形式,引領中小學生知禮儀、懂禮儀、學禮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建立視覺藝術資源庫。隨著互聯網的極速發展并進入自媒體時代,視覺藝術資源也存在大量急功近利、品位低俗的劣質品。教師要精選已有的或開發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的催人積極向上的優秀視覺藝術作品,為學生提供“優秀視覺藝術清單”供其選擇學習,同時,教導中小學生不去觀看、制作、傳播、模仿具有負能量的、低俗的視覺作品及形象,提升其道德水準,遵守法治底線。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 人民日報,2014-2-26(1).
[2]周志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目標與實現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24):4-7.
[3]劉冬曄.基于藝術教育視角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5(13):60-62.
[4]劉云山.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黨建,2014,(02):21-2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6]靳玉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形式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12):67-70.
(責任編輯 姚力寧? ?校對 郭向和)
作者簡介:胡顯強,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教師進修學校特級教師,E-mail:huxianqiang@163.com(重慶,409600)
陳恒平,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高級教師,E-mail:573370430@qq.com(重慶,409600)
侯大全,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級教師,E-mail:1617174334@qq.com(重慶,400015)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無經費課題“信息技術促進素養為本的中小學美術學科課堂策略研究”(編號:2021-38-271);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育家型教師和校長培養”專項課題“享受美育研究”(編號:2019-WT-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