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燕
摘 要: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在“雙減”背景下,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才能夠讓減負增效的目標得到真正的落實。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對“雙減”要求以及學情進行充分理解和了解,結合實際情況來改進課堂教學的實施對策,減少傳統課堂中低效甚至無效的問題,構建具有較高實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自主學習能力,推動“雙減”政策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落實。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雙減;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們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獲得了很大的創新,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低效無效的行為,導致學生只能夠通過反復記憶的方式來彌補認知上的缺失,同時又使得學生對政治課程理論學習產生了枯燥乏味的印象,這對于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落實是十分不利的[1]。為了進一步鞏固課程改革的效果,“雙減”政策應運而生,需要教師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學習。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當對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關注學生的終身成長需要,從高效課堂的角度出發來探索教學的有效實施方法,促進“雙減”政策的落實。
一、解讀“雙減”,了解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
“雙減”的核心在于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現階段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教師過于強調以知識記憶為主的教學手段的問題,導致學生經常要經歷重復性強的學習活動,給學生的政治學習帶來了很大的負擔。減負增效的關鍵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高效地記憶并且理解所學知識,活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2]。
因此,結合“雙減”提出的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當要從思想政治學科的特征出發,發展學生的政治理論思維品質,讓學生學會對問題進行發散性、批判性、綜合性的思考,使學生掌握有效的政治學科理論學習方法。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政治課程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自覺養成用政治學科理論的觀點解讀生活現象的習慣,發展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
二、“雙減”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對策
(一)轉變師生觀念
“雙減”的要求是減負,但是如果僅僅是從教師的角度去減輕學生的負擔,那么也很難真正體現出“雙減”的用意,學生自身也必須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了解自己的需要,探索適合自己的高效率學習方法[3]。因此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學生要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雙方之間改變傳統的發布指令和聽從指令的關系,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的民主型師生關系,從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更好地展現出來。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并且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課堂上創造出寬松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展示出自己對社會問題的獨立看法,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使學生逐漸成為一個自主獨立的學習者。教師需要理解并且認同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時刻保持對學情的關注,了解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而不僅僅是以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為目的來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成就感。
(二)加強情境創設
政治思想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也只有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才可以展示出思想政治文化的美感和活力,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4]。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體現出思想政治學科的情境性,引導學生基于生活去探索政治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切實地弄明白所學知識的實際價值。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設計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
比如,在教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節內容的過程中,對于很多學生來講,中國夢是一個比較遙遠的詞匯,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疏離感。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注重引入生活中的事例:一個每天揮汗如雨的民工,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下,帶著自己的一家人進入了夢寐以求的新房子;一個小時候身體嬌弱的姑娘,在自己的努力鍛煉中,終于踏上了走遍祖國大好河山的道路……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一起對這些平凡的夢想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懂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以人民的幸福作為衡量標準的,中國夢沒有具體的形態,而是每一個中國人自身的夢想。這樣,通過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產生更多的代入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并且讓學生的思想情感獲得熏陶。
(三)注重課堂互動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自主獨立性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懂得如何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舒適的交流環境,給學生充足的機會來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做到想說、敢說、能說,啟發學生的智慧。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允許學生和自己之間對問題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在教學《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節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學生正確理解市場發揮作用的機制,強調學生對生活邏輯的理解運用,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因此為了讓學生可以正確地理解這節課的核心,筆者使用了案例分析的方式,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了“因為某地旱災而出現蔬菜價格上漲”的事例,引導學生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想一想旱災期間蔬菜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么,市場應當怎樣去調節這種問題,從而讓學生理解市場的變化規律和如何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市場的調節作用。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筆者注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親身體驗,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從更多的親身經歷中探索出規律,提高學生的認知,并且讓學生養成主動發表意見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質量。
(四)加強學科關聯
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應用范圍是十分廣泛的,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更要樹立起大的課程觀念,主動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引導學生將思想政治學科的知識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聯系在一起進行分析討論,從而促使學生形成更加發散且綜合的思維。結合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教師主要需要加強政治和歷史學科之間的滲透,同時根據具體內容,促進政治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流。
比如,在教學《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這節課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認識到社會形態更迭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因此,為了讓學生從更加廣泛的視角上去理解這一觀點,筆者在教學當中引入了“商鞅變法”的歷史知識,讓學生結合教師提供的資料,以及自己掌握的商鞅變法的知識,想一想為什么商鞅變法可以取得成功,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正是生產力,用歷史知識來為政治理論做出補充。這樣,通過用已經發生過的歷史來闡述理論性比較強的政治理論知識,可以提升政治課堂的趣味性,并且讓學生學會利用各種角度來綜合分析政治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積極性。
(五)優化問題設計
課堂提問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的主要方式,一個有意義的問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而且可以引起學生更多的思考,從而落實對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改變過去低效提問的方式,對課堂提問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優化,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思維上的提升。
比如,在教學《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這一節內容的過程中,筆者將課堂上的問題進行了總分設計,從而幫助學生在層層遞進的問題解決中構建出完整的認知框架。筆者將這堂課的核心問題設計為:為什么說資本主義的結局必然是滅亡,而社會主義一定會獲得勝利?圍繞著這個核心問題,筆者在整個課堂上和學生針對“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都是如何形成并且發展起來的”“奴隸制的社會生產關系有什么特點”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讓知識教學水到渠成,并盡力提升學生的思考水平。總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問題的實際效益,加強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減少“是不是”“對不對”等封閉性問題的引入,從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思考,提高學生思維在課堂上的參與水平。
(六)重塑學習習慣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會減少,因此要想保持學生的學習效果,更需要學生自身具備良好的學習品質,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有很多學生存在以死記硬背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十分低下,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追趕進度。對此,教師有必要針對政治學科的特點,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塑造,將學生從不良的學習行為中引領出來。
首先,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很多學生都存在著被動學習的問題,習慣了讓教師來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沒有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對此,教師有必要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制訂學習計劃、自主開展探究性學習等方式來改善學生的態度,使學生在常規養成中獲得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能力上的提升。
其次,教師也要從自身做起來凸顯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思想政治問題的探索中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而這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因此,教師不能形成急功近利的心理,而是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領悟、體驗和實踐,在各種各樣的經歷當中受到啟發。
(七)合理運用媒體
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有著較強的抽象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脫離感,無法正確地將政治觀念和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對此,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借助信息技術來優化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通過發揮出媒體的立體綜合效應來創設學生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更加濃厚的探索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比如,在教學《我國的社會保障》這一節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去了解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明確社會保障的意義和內涵。在課堂上,筆者采取了創設情境的方法。在對“工作中的獲得感”這個議題進行討論的過程中,筆者使用視頻給學生展示了一個案例:畢業季到了,王宏作為一個畢業生面臨著艱難的選擇,他現在一共得到了兩家企業的邀請,第一家企業的正式工資是9000元,但是社保要自理,第二家企業的工資是5000元,但是會負責繳納五險一金,那么你認為王宏應當選擇哪份工作?在根據視頻中的資料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之后,筆者還使用圖片的方式給學生展示了當地的社會保障情況,引導學生結合所在地的實際情況來對如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建議。這樣,通過媒體資料的合理使用,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感性的分析資料,有助于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
(八)優化作業設計
作業設計是“雙減”下教師要探索的重要問題,而在過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經常會通過給學生布置大量作業、讓學生反復記憶標準答案等方式來進行課后教學,導致學生的課后政治學習積極性很低,并且感受到了很大的學習壓力。對此,教師應當結合“雙減”政策,對課后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展開全新的探索,以此來改善學生的學習質量,打造學生真正高效學習的環境。
首先,教師要注重作業內容的優化。作業是密切聯系教材上知識和學生現實生活的重要平臺,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也要注重融入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引導學生在課后從生活中發現政治知識,從而帶給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比如,在教學《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做主》的過程中,筆者設計了內容為探究的作業,讓學生在課下解決以下的問題:結合你自己的所見所聞,想一想你發現的能夠體現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事例有哪些?這個作業需要學生以搜集事例的方式來進行課后學習,從而讓學生在事例的關注和分析中理解我國的國家性質和黨的執政理念。
其次,教師要注重作業形式的優化。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進一步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設計滿足不同學生需要的作業。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合作形式作業的設計,改變學生的單一學習方式,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結合對學生差異性的了解,設計具有差異化的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減輕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可以在難度合理的作業完成中獲得提升。
最后,教師要改變作業評價的方式。過去的作業評價以教師批改作業為主要的形式,這就導致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以教師的評判標準作為自己的目標,很容易導致學生思維受限的情況,對此,教師應當要強化學生在作業評價中的主體性,通過讓學生自主批改作業、學生合作討論答案等方式來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反思,讓學生真正地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任務,并且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
結束語
面對“雙減”的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使學生的潛能被充分地釋放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減少學生無意義的學習行為,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董金芳.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
[2]邱斌.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1):54-56,60.
[3]陸文婷.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4]張志紅.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以高中政治教學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5(1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