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雄和英雄精神是一個民族在任何時期都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推動力量,但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有關英雄人物和英雄觀的宣傳教育卻得不到重視,甚至出現大量攻擊抹黑英雄的言論。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加強了對英雄人物的宣揚,初步遏止詆毀英雄的囂張氣焰,進一步加強英雄觀教育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對大學生教育而言,加強英雄觀教育既是各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大學生;英雄觀;教育;現實依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關于英雄以及英雄主義的重要論述“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希望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1 ],讓我們對英雄觀有了全新認識,使全社會形成了“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良好風尚。與此不和諧的是,歷史虛無主義不斷采取新的手段和方法去抹黑詆毀英雄人物。作為培養新一代奮斗者主陣地的高校,只有不斷加強青年大學生英雄觀教育,才能培養出新一代具有英雄情懷、英雄氣概、英雄精神的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一、新時代加強大學生英雄觀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寄語“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記憶、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2 ]。因此,實施正確、有效的英雄觀教育,讓大學生感悟英雄背后的崇高品質便成為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不二選擇。
(一)崇高理想信念的確立需要以英雄精神為指引
理想信念是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也指出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就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當代大學生成長于改革開放新時期,相比前輩缺少在艱難困苦環境中的磨煉,并面臨著巨大的物質誘惑。只有以革命英雄為榜樣,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正確辨別出各種虛假丑惡,勇敢地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同時,也只有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才會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有用人才,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的教育任務。
(二)奮斗精神的培育需要以英雄形象為榜樣
“艱苦奮斗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革命英雄長期參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廣大青年是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3 ]但社會上“喪”文化、“躺”文化悄然流傳于年輕人之中,如任其發展下去就會使一批青年人放棄奮斗出精彩的人生,甚至影響到民族復興目標的實現。這時,加強英雄觀教育就是要當代大學生以革命英雄為榜樣,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樹立正確的奮斗觀、形成不懈的奮斗精神。同時,大學生也能夠在革命英雄的事跡中,清醒認識到當下這種一味逃避、只顧享受的錯誤傾向,能夠敢于直視困難、迎接挑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實現需要以英雄品質為模范
英雄人物所承載的崇高品德都體現著社會主義道德最本質的特征,“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 ],所以英雄們身上所體現出的“德”與高校所立的“德”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這時,各高校加強對英雄人物崇高品質的宣傳與教育,正是對“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的具體實現,也是對當前大學生“道德風險”的有力回應。在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英雄們生動的事跡與形象可以一改刻板說教的主流教育形式,使學生更加自覺地接受優秀道德的洗禮,從而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另一方面,英雄人物本身就是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最為生動的標桿,對與錯,好與壞,大學生都能在與英雄的直觀對比中得到參照,從而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二、新時代加強大學生英雄觀教育的現實依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實現中國夢為出發點,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良好社會風尚,為各高校開展英雄觀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社會條件。
(一)新時代崇尚英雄的氛圍空前熱烈
在習近平的倡導下,一方面,我國舉辦了各種紀念活動,使革命英雄人物的社會影響力和民族歸屬感進一步得到加強。過去幾年黨和國家舉辦了大量紀念活動,并將一些活動以立法的形式制度化,相繼設置了抗戰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等。這有力推動了全社會形成崇尚英雄、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媒體宣傳工作,尤其是加強對在社會各界中涌現出的平凡英雄的宣傳與報道,增強了人們的認同感,使英雄人物的社會引領作用得到提高。黨和國家在日常宣傳一些傳統英雄人物的同時,著重選擇宣傳了一大批契合時代發展并被廣大群眾所認可的現實的英雄人物或團體,他們平凡而偉大的事跡極大地沖擊著群眾的心靈,營造出強烈的崇尚英雄、認可英雄的社會文化氛圍。
(二)新時代捍衛英雄的制度逐步建全
英雄是一個民族的脊梁、國家的財富。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不同時期涌現出了大量英雄人物,形成了豐厚的英雄精神,這都是我國十分珍貴的歷史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所以捍衛英雄的名譽與地位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但一些人卻肆意抹黑詆毀英雄人物,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在中央的倡導下堅決與這種行為作斗爭也漸漸成為了社會共識。為此,國家進一步健全了捍衛英雄的法治保障機制,在2018年5月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沉重打擊了詆毀者的囂張氣焰,并使其得到相應的法律懲處。同時《英雄烈士保護法》的頒布也明確了各個部門法律責任,使責任主體更加清晰,這一切都為全面保護英雄烈士的形象與精神提供了最切實有效的保障。與此同時,在詆毀英雄最為喧囂的互聯網領域,在《英雄烈士保護法》的引領下各平臺的審核、處罰、退網機制逐漸完善,凈網行動初見成效,網絡環境風氣煥然一新,互聯網平臺也開始從抹黑英雄的輿論場逐漸轉變為弘揚英雄人物的宣傳陣地。在如此輿論環境下,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大學生開始自覺地遵守法律,樹立起捍衛英雄形象的意識并能夠運用法律武器同各種錯誤言論做斗爭。
(三)新時代學習英雄的途徑更加通暢
時代在變,英雄也在不斷涌現,但英雄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英雄精神卻是長存的,因此學習英雄的關鍵與核心就是學習與傳承他們的精神,并在英雄精神的引領下以青春之我來奉獻這個時代。習近平深知學習英雄精神的重要性,在河南蘭考考察時就提到“焦裕祿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重點挖掘梳理了一批極具代表性且對當代社會具有重大啟發意義的英雄精神體系,這對各高校宣傳、學習、領會英雄精神提供了最基本的遵循。另一方面,本著全覆蓋的原則,全國各地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愛國教育資源基層下沉工作也都如火如荼地展開,紀念館、紀念碑、烈士陵園乃至紅色旅游項目都成為了各界群眾學習英雄的重要場所,家、校、社區、企事業單位形成聯動,擴寬了學習英雄的渠道,由此產生的大量志愿崗位又給大學生提供了深入學習的機會。最后,我國還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借用短視頻、微博、微信等手段,宣傳英雄事跡、宣揚英雄精神,普通群眾的參與度大幅提高,青年大學生借助互聯網既可以隨時隨地學做英雄事跡,也可以自覺投身于英雄觀教育的實踐當中。
(四)新時代關愛英雄的情懷更加深入人心
關愛英雄是傳承英雄精神的責任。英雄是不平凡的,他們總是在國家遭受危難,人民遭受不幸時挺身而出,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步建立起來了以“五彰一簿”為代表的各層級具有中國特色的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給予保護我們的英雄以最大的敬意。將英雄的功績寫在共和國史上,以國家的名義獎予他們最高殊榮,這充分彰顯了英雄們為國家和人民犧牲和奉獻的偉大價值,也更加激勵著普通大眾尤其是青年大學生以英雄人物為榜樣,學習英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英雄又是平凡的。社會主義英雄觀的最基本觀點就是人民群眾推動著社會歷史的前進,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英雄和每一個普通群眾一樣,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人,也可能會存在一些缺點,同樣也需要基本的物質保障,基本的情感生活。不能讓英雄既流血又流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給予英雄更多的理解與關愛。提高老兵生活補貼和烈士家屬待遇、軍人配偶免費醫療等政策的落實,既解決了英雄們的后顧之憂,又引領了全社會關愛英雄的風尚。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03(002).
[2]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2021(4):4-11.
[3]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2(002).
[4] 習近平.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9-30(002).
(作者簡介:趙星,遼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想政治思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