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衛



[摘 要]數學閱讀能力是數學關鍵能力中的一種基本能力,數學閱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的提升。依據當前學生數學閱讀現狀分析,有針對性地創設數學閱讀情境和提供技巧指導,可有效提升學生審題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關鍵能力;數學閱讀;數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20-0080-03
長期以來,部分地區小學數學閱讀資源匱乏,有些教師由于數學閱讀意識淡薄,一味要求學生重復進行枯燥、煩瑣、機械式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數學閱讀資源缺乏、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網絡課程資源發展緩慢等因素,導致部分地區的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一直處于提升的盲區。因此,開發和利用數學閱讀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成為每一位數學教師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
筆者首次執教三年級時,總感覺學生課上聽不明白筆者說的話,課后做練習題時也不理解題目的意思。多數學生都是拿到題目就做,但往往答非所問,錯題率極高。到底是因為三年級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不強,還是因為筆者的教學方法不合適?筆者通過在課堂上不斷觀察學生的表現以及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學生經常做錯題的原因在于沒有仔細讀題,以至于出現漏字、看錯字等情況,這反映了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薄弱。因此,探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成為筆者研究的重點。
一、開發閱讀資源,提升數學閱讀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從數學閱讀興趣的培養開始。于是筆者帶領課題組成員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書籍、報紙、雜志等,基于學生的數學閱讀現狀,尋找適合學生閱讀的數學繪本,以此提高學生的興趣。如讓學生自主閱讀蘊含“周期”的《星期鐘》,閱讀蘊含“序數與基數”的《饑餓島大冒險》,閱讀蘊含“簡易函數”的《女巫的神奇罐》,閱讀蘊含“集合與子集”的《抓住貪吃賊》,閱讀蘊含“坐標”的《解救公主》,閱讀蘊含“對比”的《五個廚師和大餓魔》等繪本。又如,帶領學生觀看《外婆的紐扣寶盒》《一起一起分類病》《時間的故事》《猜猜看:統計與概率》一系列數學繪本視頻,讓學生在繪本情境的閱讀中探索數學的奧秘,體會數學閱讀的樂趣。
以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為目標,帶領學生在繪本閱讀的世界里找關鍵點,找數學元素,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助力學生豐富數學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二、扎實推進數學閱讀課程,形成科學評價方式
筆者所在的學校于低年級每班每周設置2節40分鐘的數學閱讀課,于中、高年級每班每天設置25分鐘的數學閱讀課。同時,學校每周一組織數學教師共同探討數學閱讀課的思路與方法。在一系列的探討研究過程中,我們剖析數學閱讀課的特點和方法,分析怎樣將語文閱讀能力遷移到數學閱讀中,探究指導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進一步完善了數學閱讀教學法,優化了數學閱讀指導法。在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學生自學與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方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探究閱讀、反思閱讀三個環節自主走在前,教師引導退居幕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交流、自主反思、自主訓練的作用。在閱讀指導方法上,教師讓學生配合相應的主題制作數學閱讀手抄報,彰顯合作的力量;引導學生根據經典故事創作數學兒歌,讓學生走進經典,與經典對話。我校的這一系列活動培養了學生“樂學善思、批判質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等精神,收效顯著。在這些活動中,我校加強管理,實行“校長、校干負責制”,每一位校干都要進入班級聽閱讀課,查作業,發現問題隨即指出。通過這樣的方法讓每一位教師扎實上好每一課,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三、精心編排閱讀教學課程,進行全方位推廣
小學階段的閱讀以打好文化基礎為根本任務。語文閱讀范圍廣,那么,從小學語文課程資源中可以借鑒遷移的閱讀內容是什么?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了以數學思維拓展為核心,以故事為依托,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出發點,結合教材,遵從源于基礎、高于基礎的原則拓展內容,認真篩選故事,融入適合的數學內容,并編寫短小精悍且適合不同年級學生閱讀的數學內容,如《誰是最受歡迎的羊》(一年級)、《數學游戲》(三年級)、《方法把握》(四年級)。我們注重編排“適合”的數學閱讀課程,根據教師水平、學生年齡層次、同年級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形成不同的學生數學閱讀評價方式,讓數學閱讀課程更加系統、科學、完善。在我校的午讀、暮省中,數學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數學閱讀聚焦的是數學學科,數學的外延是生活,基于閱讀能力的提升,數學閱讀資源的開發應緊扣數學學科的聽、說、讀、算等數學素養的提高來制定目標、內容和評價體系。課題組成員正在群策群力編寫低、中、高年段三套校本閱讀教材,打算在午讀、暮省中投入使用。數學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故數學閱讀要結合生活中的活動才會更具生活氣息,才能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驗閱讀的成就感和樂趣,如結合元旦猜燈謎的活動,把數學閱讀題做成燈謎的形式,掛在燈籠上,學生答對一題得一顆星,集齊十顆星可兌換數學閱讀小獎品。通過活動讓學生在玩中體驗閱讀帶來的快樂,為學生的童年烙上數學文化的印痕,一改數學學習的枯燥乏味,讓數學閱讀滋養童心、潤澤童年。
四、探索高效閱讀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力
數學閱讀的環境創設好了,閱讀的陣地——繪本找到了,還需要有閱讀方法的引領——閱讀技巧。閱讀技巧是數學閱讀的靈魂,學生掌握了閱讀技巧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指揮大腦思考,有條不紊地分析題目信息,從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提升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
1.略讀——圈畫題目的關鍵詞
低年級的練習題多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趁機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如教學“時、分、秒”時,筆者出示例題(如圖1)。
這道例題的問題比較多,雖然配了鐘表圖,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難度還是很大。對此,筆者讓學生自己讀一遍,并要求學生邊讀邊圈畫出關鍵詞,以便明白這道題先問什么,再問什么,最后自己概括出題目要問的是什么。學生讀完第一遍就能概括出這道題是要數出鐘表上的大格子和小格子的數量。如此長期訓練,學生就能在閱讀中學會拆分題目,找出關系,從而提高做題的正確率。與此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逐步得到提高。
2.精讀——深刻理解題目的意思
有些題目會把一些條件隱藏在圖畫中,有時候單憑略讀是無法完整掌握信息的,需要學生進行精讀。精讀要求學生邊看圖邊思考題目中的關鍵詞、重要數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 如筆者出示三年級的一道圖文結合的例題(如圖2)。
學生精讀后,發現僅僅靠文字提供的兩個條件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在背景圖里還藏了“共有4層樓”的隱含條件。這道題要求學生不僅要在字里行間找條件,還要學會在背景圖里找隱含條件。如此,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提升了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其順利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3.自讀——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若學生能在略讀和精讀的基礎上透徹理解題目的意思,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讀。自讀要求學生眼不離書(看書)、手不離字(手指字)、腦不離思(想問題),找出關鍵詞,然后獨立解決實際問題。如圖2所示的這道題,解答“一共放了多少盆花”這一問題,需要先求“每層放多少盆花,這幢教學樓有幾個教室”這兩個問題??梢宰寣W生自讀后說一說先列什么算式,再列什么算式。學生通過不斷地分析、追問,就能找出與問題相關聯的條件。這都需要學生在自讀的過程中仔細分析、認真揣摩。學生將題目理解透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做題的正確率也能大大提高。
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對學好數學至關重要,所以教師要抓好數學閱讀,以此提高學生的讀題、審題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開展豐富活動,踐行數學閱讀的魅力
1.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為有效促進數學閱讀的順利開展,學校精心策劃了猜燈謎活動(如圖3、4)。校園里,學生穿梭在燈籠和謎語之間,或駐足思考,或喃喃自語,或熱烈討論,整個活動使校園充滿了歡聲笑語。
學校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總結性梳理,把“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灌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學生表示,在這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收獲了快樂和知識。
2.在閱讀競賽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學校定于每周五每班選兩名優秀學生參加閱讀競賽。競賽對閱讀的時間和閱讀的速度都提出了要求,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在競賽中,學校不只是關注優秀的學生,對其他學生也出了類似的競賽題目,讓他們在班級內進行同步競賽,從而使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不斷的訓練中得到有效提升。
一次閱讀活動,就是一次心靈碰撞的活動。數學閱讀強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真實自然地思考、傾吐和交流,以此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深度的思考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3.在寫作中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
數學關鍵能力的提升,要從低年級抓起、從數學閱讀抓起。通過交流研討,課題組成員發現,學生關鍵能力的提升,除了各種閱讀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進行有效輸出也尤為重要。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還探討了分年級段讓學生開展數學故事、數學作文的撰寫。學生在閱讀之后,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不斷提煉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圖5所示為學生寫的數學作文)。
總之,數學學科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其學習過程的枯燥乏味。利用數學閱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的深層次思考,不斷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能力。只有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育人平臺,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落實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責編 覃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