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岳新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16個學科的課程標準,新課程方案和課標將課程目標定位在學生的核心素養。素養是在復雜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從“知識”到“素養”,體現了現代教育價值觀的變遷,彰顯了新時代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的變革。
江蘇省無錫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基于“現場學習力”概念,提出了“學生現場學習力”的表述,從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和學習毅力三個維度闡釋了其內涵,通過設計有意義的“學習現場”,創生和迭代 “峰值體驗”“認知學徒”和 “挑戰逆商”三類主題課程,讓學生在知識發生的現場,解決實際問題,這與當前新課程強調的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是高度一致的。
一般而言,實踐基地大多結合自身的特色資源來開發課程,其設計思維更多傾向外部視角、生活視角,相對忽視學生內在的需求與發展。江蘇省無錫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則堅持“學生視角”和“素養導向”,基于現場學習力培養的教育理念,強調真實現場學習中知識與經驗的融合,知行與行知的融合,學生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的全面提升。
傳統教育中學生終日被束縛在教室里,學到的知識不能靈活轉化運用到生活的現場。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睂W生現場學習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真實的現場學習中,通過沉浸式的體驗學習、專家式的探究學習、淬煉式的反復訓練,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感受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在各種真實的現場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得到激發,高階思維得到培養,心智得到了鍛煉,耐挫能力大大提升,而這些都是能夠遷移到不同情境中,并影響學生一生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學生現場學習力培養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原創性,體現了新時代背景下學習觀的變革,引領了實踐基地(學校)課程的迭代升級,指引了實踐基地的教學改革,實現了實踐基地與普通學校教育的錯位發展、特色發展。
漢代大學問家劉向說:“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是認識真理的應有途徑,更是學習的應有邏輯。三類課程的教育實踐,指向學生現場學習力培養,對指導與推動中小學實踐基地課程建設、提升實踐基地育人功效具有重要價值,為有效破解當前中小學生學習動力內在不足、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心理承受力較弱等突出問題,做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