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蓉青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壓病人治療時,采取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的價值。方法 擇本衛生院2020年11月~2021年12月門診處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隨機數字法分對照組(行基礎護理)、觀察組(行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比較效果。結果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服藥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壓控制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能夠提高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效果顯著。
關鍵詞: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老年;高血壓;生活質量;服藥依從性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人出現高血壓的概率也在持續上升。但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的總體知曉率以及血壓水平控制率卻較低,不足一半。目前在對高血壓患者治療時,藥物治療為最有效的措施,但老年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較差,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在日常生活中,護理人員應加強隨訪力度,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控制血壓水平。基于此,本次研究分析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擇本衛生院2020年11月~2021年12月門診處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隨機數字法分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女為17/13;年齡為68~84歲,平均(72.13±1.15)歲;病程1~5年,平均(3.25±0.14)年。對照組:男/女為18/12;年齡為65~86歲,平均(72.25±1.44)歲;病程0.5~8年,平均(3.97±0.22)年。兩組基本資料一致,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均知情同意,且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基礎護理。在門診檢查時,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實際情況,監測血壓、心電圖等指標。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用藥方式、疾病相關知識等。
觀察組: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
(1)構建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小組。首先,患者在門診問診時,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當前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掌握度,以及日常生活基本情況,例如是否遵醫囑服藥,是否運動,飲食、睡眠等狀況,便于在后期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患者離院后,醫護人員可通過電話、上門、新媒體方式展開隨訪護理,確定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并建立相應檔案,便于在制定護理方案時提供科學數據。其次,建立一支專業化的隨訪服務小組,小組成員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豐富,護理水平高。
(2)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護理人員要加強高血壓知識的普及,使老年患者能夠全面了解高血壓的相關知識,例如血壓控制措施,藥物治療效果,飲食的重要性,規律生活、運動對高血壓的影響等,使其自覺開展健康行為活動。護理人員在進行知識普及時,可將相關內容制作成健康手冊,在社區或衛生院進行發放;也可與社區工作人員合作,開展講座、高血壓問診活動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方式,加強高血壓防治知識的普及度。
(3)心理隨訪護理。由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病程長,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來維持血壓水平,較易出現煩躁、焦慮等情緒。所以護理人員在后期隨訪時,應注意老年患者的情緒變化,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干預,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例如,護理人員可與老年患者進行溝通,聽患者講述自身年輕時期值得驕傲的事情,引導患者回憶年輕時高興的事情;或者可與社區聯合,定期開展老年活動,例如下棋、唱戲、練琴等。
(4)制定科學的服藥計劃。部分老年患者獨自居家或家中子女較忙,常會出現忘記服藥或藥量服用錯誤等情況。護理人員可建立微信公眾號,定時提醒患者服用藥物。護理人員還可指導患者設定鬧鐘,增加語音消息,對患者服用藥量進行提醒。護理人員也可鼓勵患者寫服藥日記,每天定時記錄自己的服藥情況,以及在服藥后是否出現不舒服情況。護理人員可制定老年患者幫扶計劃,組織多個老年患者互相提醒用藥。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加強對老年患者子女的健康教育,引導老年患者子女多關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親情。
(5)分享其他患者成功經驗。護理人員可利用俱樂部形式,定期組織同一社區或多個社區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見面,加強患者間交流,使其能夠有更多的渠道抒發心中的焦慮。患者間年齡相仿、經歷類似,加之病情相同,會有更多共同語言。但需注意的是,護理人員應注意患者交流的內容科學性以及合理性,避免一些“偏方”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損害。
(6)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在隨訪時,應加強科學飲食方案制定。①碳水化合物。一般情況下,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占總熱量的50%~60%,避免因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致使脂肪過度分解導致的酮癥酸中毒。②膳食纖維。據美國糖尿病協會推薦,患者攝入膳食纖維量在20~35g/d。③蛋白質。在攝入蛋白質時,其一般占總量的15%~20%,且所攝入的蛋白,至少1/3為動物蛋白,其他蛋白質可利用豆類制品或主食進行補充。
1.3 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利用sf-36評分評估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包含生理機能(10~30分)、生理職能(4~8分)、軀體疼痛(2~12分)、一般健康狀況(5~25分)、精力(4~24分)、社會功能(2~11分)、情感職能(3~6分)以及精神健康(5~30分)。對其進行評分,分數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相關。
(2)服藥依從性評分。利用自制表(效度為0.71,信度為0.76)探究患者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分數與患者服藥依從性成正比。
(3)血壓水平。在護理前后患者晨起空腹狀態下,進行血壓測量,每次測量3次,測量之間間隔1min,取3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記錄在冊。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利用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有意義。
2結果
2.1 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前,兩組水平相似,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1。
2.2 服藥依從性評分
干預前,兩組水平相似,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2。
2.3 血壓水平
干預前,兩組水平相似,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3。
3討論
高血壓是目前最為常見的老年疾病,也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種危險因素。國內外研究可知,高血壓屬于能夠預防以及控制的一種疾病,利用科學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壓水平,避免出現卒中等并發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當前在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時,本院主要選擇使用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對比生活質量評分、用藥依從性以及高血壓水平控制,觀察組均較優,P<0.05。不難看出,臨床在使用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后,老年高血壓患者能夠得到較佳的改善,在提高護理效果的同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控制血壓水平。
分析原因,在開展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后,護理人員能夠對患者血壓水平進行動態監測,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強健康宣教,能提升患者對高血壓知識的了解度,知曉若未遵醫囑可能會出現的危害。此外,在開展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后,護理人員通過各渠道,加強對患者心理護理,制定科學服藥計劃,確保患者每日能夠遵醫囑按時服用藥物,避免漏服、少服、多服的情況,提升患者服藥依從性。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開展后,護理人員利用發放健康手冊、舉辦講座、活動以及患者見面會等方式,改善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度,做好自我管理,改善心理狀況,減少患者治療期間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龐慶春[1]的研究中選取社區484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對照組與干預組,護理措施與本研究一致。對比結果,干預組健康行為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系統化護理隨訪服務,血壓水平改善顯著,臨床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龐慶春.社區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并發卒中影響的長期隨訪研究[J].北京醫學,2019,41(4):267-27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