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明
東莞中學教育集團于2016年成立,“頭雁”是百年名校東莞中學,加入“雁陣”的是東莞市南城中學。集團實行以緊密型辦學關系,匯聚政府、學校、社區多元智慧,探索公辦名校帶動更多學校優質提升,普惠更多學生和家庭的新模式。“雁陣”匯聚力量,共創美好品質的經驗,可以“文化”“特色”“融慧”等關鍵詞來總結回顧過去五年多來東莞中學集團化辦學的核心精神。
一、聚焦“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匯力前行
百年莞中的“刻苦求知勇于創新”和東莞南城中學“務本求實”精神在“雁陣”中融合,是集團化辦學成功的基石。
確立愿景、制定規劃。集團秉承“對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辦學宗旨,為南城學校確立了“六個一”的愿景:一個雅致現代的優美校園、一個科學系統的管理機制、一個踏實高效的管理團隊、一個樸實上進的教師群體、一個著眼學生終身及個性化發展的學校課程體系、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特色品牌。圍繞著明確的發展目標,集團制定發展規劃,以課程與教學改革為中心,引領成員學校的蛻變。
規范制度、優化管理。集團構建了“兩頭共治、中心自主”的緊密型集團化辦學關系,簡化人際關系、加快人事改革、規范學校管理,激發“雁陣”內部共振。一是南城街道的必要督導,從政策、績效等方面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二是龍頭學校的全力支持,集團內部教師常態化流動等措施激發了活力。三是成員學校享有較大的辦學自主權,例如人事聘任、中層干部選拔、績效評定等,調動了積極性。
凝聚精神、激發活力。教師是學校發展之本,集團聚力“外強約束、內壯精神”“外創環境、內化能力”兩條主線。“內”,注重引導教師認同“落在細處、干在實處”核心文化,形成信任與合作的學校風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外”,依托集團,外引資源,為教師拓寬眼界、增長見識,搭建多元、多樣發展平臺。2020年集團獲區級以上教師個人獎勵共200多項,2021年結題及在研的市級以上立項課題有37項。
二、聚焦“特色”,在銜接貫通中共享創新
集團化辦學并不是要完全復制“頭雁”的優點,而且允許、鼓勵成員學校保有特色、發展特色,讓“雁陣”更具力量。在“共建共享”和“銜接貫通”基礎上培育“特色”是集團化辦學成功的關鍵。
團隊聚力、智慧共享。一是組建了信息技術課程建設團隊,每周開展集體備課,共同開發課程、編制計劃和實施具體教學。二是信息科組教師在集團內實現常態化交流,打通初高中教學的壁壘,實現貫通教學。三是形成了集團教練團隊,對學生進行系統的信息技術培訓。成員校的信息奧賽獲獎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過程。2021年,提高級全國一等獎2人,全國二等獎10人,全國三等獎10人;入門級全國一等獎21人,全國二等獎33人,全國三等獎22人。
統整資源、共建課程。利用“頭雁”學校的優質課程資源,以核心素養為課程設計依據,建構了成員學校“三個功能”(基礎課程、延伸課程、創新課程)和“六大類群”(語言與人文素養、數學與邏輯、科學與創造、藝術與審美、體育與健康、實踐與社會理解)學校課程體系,以點帶面、以面帶全,各育特色,提升品質。
三、聚焦“融慧”,在示范輻射中持續發展
融慧共贏,是集團內學校的共同發展。一是鍛煉了一支得力的管理團隊和師資隊伍;二是南城學校的快速發展,為東莞中學期盼的智慧融合、文化共建、聚焦課程、多元培養等多方面初高中貫通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三是為東莞中學恢復初中辦學、吸引更多學校加入“雁陣”,共同提升教育質量提供了典型經驗。
融慧共贏,是在且行且思中持續成長。東莞中學教育集團先行先試,“雁陣”成效顯著,為后續成立的教育集團提供了可借鑒的“莞中樣本”,多個市內外教育集團先后來交流,《南方日報》等主流媒體多次跟蹤報道教育集團的改革成果。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