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

一、問題的提出
《普通初中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內容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包含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主題語境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涉及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等內容,為學科育人提供話題和語境”。基于閱讀主題語境開展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建構主題意義下的詞匯網、信息網,形成結構化思維,使學生具備用英語就主題內涵以及相關內容進行有意義的交流的能力。這種對主題意義由淺入深地理解和探究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思維和積極正向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行為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初中英語教學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聽、說、讀、寫幾項能力的基石,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的重要手段。同時閱讀能力的提高能為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英語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是英語教師要重點關注的方向。
二、基于主題意義設計語境在閱讀教學中的主要作用
基于閱讀主題語境設計不同層次的學習活動有助于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有關主題語境的相關知識,深化對主題各個維度的認知與理解,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圍繞持續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科育人的目標,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聚焦主題意義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其學習動力
對于已經具備一定認知水平的中學生來說,片面追求課堂氣氛而開展的趣味活動和孤立的語言知識學習難以讓他們有持續的學習動力。在主題語境下開展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且具有一定思維挑戰的主題意義探究活動,才能夠真正激活學生的思維并激勵其進行閱讀和表達。對于一些有強烈表達愿望但欠缺用英語表達想法能力的學生,這種探究活動還能激發其主動克服語言學習困難并進行英語學習的動力。
2. 提升學生的認知與反思能力
中學生對很多主題內容的認知和理解都已達到一定水平。他們對英語閱讀中主題內容的理解和探討能幫助其更深入地理解主題內涵和主題意義。基于主題語篇并圍繞主題意義的深入閱讀有助于學生發展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他們有條理地表達主題意義的能力。此外,主題意義探究有助于學生對主題內容和自我產生新的認識。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基于所讀內容對已有的主題意義理解進行反思。反思之前對文化差異的觀點是否恰當,進而深化主題理解,明確自我改進的方向和目標。
三、開展主題意義的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策略
在譯林牛津版教材中,筆者認為在平時的教學時,每個單元的Reading,即閱讀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集精讀和泛讀以及詞匯和語法教學于一身,一般需要三課時完成。關于如何開展主題意義的閱讀教學,筆者有如下做法:
1. 巧用有關主題閱讀文本相關背景資料的前置學習和研讀
九年級的閱讀課本通常比較長,詞匯量很大,長難句子眾多。班級中中下等學生閱讀起來困難重重。因此,每節閱讀新授課前,我總會布置相應的前置性預習作業。如,搜集相關人物的個人信息或相關對象的背景知識。例如,9A Unit 5中著名作曲家譚盾的自然信息,Spud Webb 的個人信息等。同時,也設置一些前置性的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前置性的學習,并帶著預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有準備地進行課堂學習。這種前置性學習研讀,比干巴巴的老師“一言堂”效率要高很多。例如,在學習? ?Unit 5 Art World “Music without Boundaries”一文時,我設置了如下的前置學習任務:通過閱讀文本,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
前置性作業:Try to find out some personal information about Tan Dun
Year of birth:? ? ? ? Place of birth:? ? ? ? ? Job:
Interest:? ? ? ? ? ? ? ? Education;? ? ? ? ? ? Works:
Achievements:
2. 巧用多種多樣的導入引入文本和新單詞
融入視頻、圖片、聲音等元素圖文并茂形、形式多樣地導入新課話題或新單詞,以激發學生對文本學習的興趣。例如,9A Unit 4 Growing up Reading一文,描述的是NBA著名球員Spud Webb的成長勵志故事。介紹了他如何克服身高矮小等困難,不斷追逐夢想,永不言棄,最終成為一名NBA歷史上最矮的扣監大賽冠軍。課堂開始,為學生播放了關于韋伯的灌籃大賽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興趣。最后過渡到文本的學習,讓他們對這個人物有一個初步印象。這樣有助于文本地深入學習。
3. 巧用問題串即“Question Chain”進行文本學習
問題串能夠讓學生快速梳理文章大意和主要內容.讓學生借助于問題,尋找答案,融入文本學習中。要基于主題意義理解目標合理設計問題,促進學生對主題形成深刻的認識和表達能力,并形成在相似主題語境中的行為能力。我們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幫助學生形成整體意義理解,由淺入深地設計一系列的問題串,并適時用why, how等問題進行追問,促成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深度理解,而不能僅僅就who, when, where等表層事實性信息設計零碎的問題。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深度和廣度的培養。
4. 巧妙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結構
Mindmap是一種被廣泛用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式。其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讓人更加直觀、簡潔地了解所要表達的重要信息。這種可視化結構的特點能展示所有描寫元素的內在聯系, 有助于學生對文章整體布局和大意的理解,并在腦海中形成印象深刻的烙印。例如,筆者在教授7B Unit 3 My Hometown一文中,將家鄉的重點信息通過以下Mindmap呈現,易于學生理解文章,并按照此模板寫出自己的文章。
5. 巧用Skimming和Scanning兩種閱讀技能
Skimming和Scanning即精讀和泛讀結合,在閱讀文本過程中,逐步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獲取大意或精讀文本,尋找細節信息的兩項主要閱讀技能,即尋讀和略讀兩種方法。這也是我們在各種大小考試中考查最多的兩項閱讀技巧。
6. 選用多種素材和媒體資源
選用多種素材和媒體資源適當地對文本進行拓展和延伸,讓學生能獲得更多的關于教材相關話題的文本信息,旨在能完成一定的語言輸出,即“output”。輸出任務要從主題范圍、語言形式、信息內容等方面盡量與閱讀內容相符合,使學生在完成輸出任務的過程中,實現對閱讀主題意義理解的內化、吸收以及遷移轉化。
例如,在9A Unit 5 Art World介紹完譚盾這個著名作曲家之后,我又補充了一篇關于鋼琴家朗朗的文本信息。讓學生仿照課本,用自己的語言組織介紹朗朗。先讓學生說一說,再動筆寫。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正體現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運用的特點。這說明輸出任務是學生深化主題意義理解和提升主題表達能力的重要保障。當堂學習,當堂反饋。以下是課后拓展內容和作業:
請你根據下面的要求,寫一篇介紹著名鋼琴家郎朗的英語文章。
出生日期:1982年6月14日。出生地點:遼寧沈陽。家庭背景:出生于一個音樂家庭。成長經歷:兩歲時,看動畫片時對鋼琴產生了興趣;三歲時,正式開始學習鋼琴;五歲時,參加沈陽少年兒童鋼琴比賽(Shengyang Childern Piano Contest),獲得第一名;九歲時,去北京學習鋼琴。主要成就: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辦音樂會。被授予很多國際大獎,是21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
注意:1) 條理清楚,語句通順。
2) 詞數80左右,開頭已給出,不計入總詞數。
Langlang is a famous Chinese pianist_____________
四、開展主題意義的閱讀教學的意義
要提升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教師要關注輸出任務和閱讀理解的匹配程度。輸出任務是學生深化開展主題意義理解、提升主題表達能力的重要保障。輸出任務要從主題范圍、語言形式、信息內容等方面盡量與閱讀內容相符合,使學生在完成輸出任務的過程中,實現對閱讀主題意義理解的內化、吸收以及遷移轉化。
例如,9A Unit 1 Reading設計的課后作業是“Search the Internet for more outstanding people and their job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r classmates.”。這個作業看似可以開闊學生的主題視野,但是與閱讀語篇的主題語境并不匹配。該閱讀語篇的主題語境是運用所學描述人物性格的形容詞介紹人物以及他們從事的職業這一主題。如果按照該教師的設計,學生的輸出活動很可能脫離這一主題,談論其他的人物和職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分層設計輸出任務。例如:任務一,從四位人物中,介紹自己最喜歡人物和他的職業并闡述原因,進行評價;任務二,用所學描述人物性格形容詞分別介紹文中四位人物,達到復述課文鞏固所學詞匯的目的,并作出評價。任務一側重知識運用能力,引導學生把所學主題語言以及信息表達的思路和邏輯遷移運用到新的情境中。任務二側重實踐應用能力,學生可以結合閱讀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如What personalities does Fang Yuan have?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以問題驅動形成整合性復述能力,并在精細化描述動作行為的基礎上提升就主題意義自我反思與分析評價的能力。
教師要關注輸出任務所涉及的主題語境與閱讀主題的范圍是否一致,在設計拓展輸出任務時應盡量基于文本,結合生活,適當遷移。教師還要注意主題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協調發展,不要有所偏頗,盡量讓學生就主題意義有話要說,有話能說,真正促使學生在主題意義理解和表達中學習、發展,實現多方位成長。
五、結束語
閱讀能力是一項需要長期精打細磨的重要能力,需要耐心和毅力去長期堅持的重要能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綜合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對所學文本的興趣。最終培養他們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