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才
[摘 要] “三全育人”是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重要抓手,是實現中職美育目標的重要舉措。文章在分析中職學校美育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堅持“五育并舉”,重視美育在中職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全面深化中職學校美育改革,使學校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落實“三全育人”,科學運用評價機制,強化中職學校美育的功能運用等觀點,為中職美育提供了借鑒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三全育人;中職教育;美育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將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的各學段,以實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凸顯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為“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職學校開展美育工作明確了方向。
一、中職學校實施美育的現實意義
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賦予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凸顯了職業教育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特殊作用。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基礎環節,承載著為高等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顯得越來越重要。
在價值觀多元化和信息源廣泛存在的今天,良莠不齊的審美觀念會影響思想尚未發展成熟的中職學生。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渴望獨立、展現個性,但是由于缺乏必備的審美知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一旦受到不良審美思潮的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就極易出現偏差。在中職學校開展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教學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還對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中等職業學校美育仍存在問題和不足的當下,深入推進“三全育人”下的中職學校的美育工作,探索美育工作的改革與發展,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現實依據上都顯得十分重要。
二、中職學校美育現狀分析
2021年2月,筆者所在課題組對安徽省16所中職學校的356名師生做了問卷調查。經調查發現,當前中職學校的美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以學校為主體的美育育人機制建設不夠完備
中職學校普遍對美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美育制度建設欠缺,“三全育人”機制尚未得到充分建立。美育工作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而這個工程的實施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學生等各方面的合力。在受調的16所中職學校中,沒有一所學校設置了專門的美育領導部門、專職的責任領導和專業的研究機構,75%的學校沒有制定美育制度,68.75%的學校未將美育工作列入學校的重點工作,37.5%學校的工作計劃中未涉及美育工作。“三結合”的美育機制未得到建立,重技能、輕美育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中職學校美育不能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美育效果不夠明顯
在問卷結果中我們發現,中職學生對美的追求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他們對美的追求意愿越來越強烈,對美育知識的學習熱情也不斷高漲。中職學校美育工作卻顯得相當滯后,甚至少數學校還存在美育被極端邊緣化的現象,這就嚴重抑制了中職學生的美育需求。
1.美育課程建設方面存在著較大短板。美育課程設置不夠合理,62.5%的學生認為學校的美育課程單一。大部分學校只開設了音樂、美術等基本的美育課程,只有1所學校開設了美學基礎知識課程,一些和美育關系緊密的戲劇、影視欣賞等課程未被提及,學生能接觸到的美育類課程十分有限;68.75%的學校美育類課程課時較少,甚至有些學校的音樂、美術課在整個中職學段只開設了一個學期;美育資源缺乏,學生只能從僅有的幾本教材中獲得美育知識;美育內容簡單、形式單調,部分教師一味迎合學生喜好,導致在課堂教學中重流行、輕經典的現象十分嚴重;美育實踐活動開展不足,87.5%的中職學校的美育課程是在教室里完成的;美育未得到其他學科教師的重視,絕大部分學校未能將美育融入其他學科的課程教學中。
2.師資隊伍建設不能滿足美育教學活動需求。教師是學生的心靈導師,也是學生成長之路的領路人。但在問卷結果中我們發現,包括音樂、美術在內的大多數教師教育理念相對落后,對美育熏陶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夠,更不能把美育融入日常的教學中;75%的學校師資結構不合理,美育教師短缺現象十分嚴重;美育教師學習培訓渠道不通暢,美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能力及美學修養難以得到有效提升;50%以上的美育教師不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大部分教師把美育停留在完成教學任務層面,美育活動不能滿足學生需要,美育效果難以實現。
3.設施、設備不能滿足美育教學活動的需求,活動內容形式單一。除了少數以藝術專業為主和部分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學校,絕大部分中職學校都存在美育設施陳舊、設備不足的問題。在所調研的16所學校中,美育課外活動往往停留在年復一年的書法作品展、聯歡會上。調查表明,95.5% 的學生希望多增加美育社會實踐活動,66% 的學生希望建立美育社團,90.2% 的學生希望學校多開展美育活動,以滿足學生對美育的要求。
4.校園文化建設千篇一律,美育特色不鮮明。環境育人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中職學校的校園建設大多停留在綠化、香化層面,而美化方面明顯不足,常見的雕塑、文化墻、音樂柱等美育元素較少。
5.美育效果評價和結果應用不充分。美育教育的評價結果未得到應有的運用。在調查中,81.25%的中職學校未對美育的質量和效果進行量化考核;18.75%的學校雖然進行了美育質量考核,但考核評價存在考核主體單一、評價內容簡單、評價流于形式等問題。
(三)學生在美育中應有的主體地位未得到充分發揮
美育的對象是人,中職學生是中職美育的受教者、受益者和實現者,是學校美育的主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育學習、美育實踐和美育活動,激發起對美的追求,并逐步內化成美育自覺。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職學校美育的實施方法
(一)堅持五育并舉,重視美育在中職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中職學校要充分認識美育在社會發展、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把美育與德、智、體、勞擺在同等地位。通過成立美育領導小組,強化學校對美育工作的組織。做到美育工作組織到位、制度到位、人員到位、保障到位、實施到位,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讓學校美育成為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全面深化中職學校美育改革,使學校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
1.開足美育課程,豐富美育活動內容。中職學校要在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和課程設置方案要求的基礎上,加大音樂、美術、舞蹈、器樂和藝術欣賞等藝術類課程比例,并結合學生成長需要開設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元素的美育選修課程,不斷豐富美育課程內容,豐富育人內涵。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積極探索具有中職學校特色、符合學生特點、貼近學生實際的美育實踐活動形式。通過經典誦讀,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培育學生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通過職教活動周、校園文化節、美育主題班會和社團活動,為全體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活動機會,將美育滲透于學生的生活中;通過開展參觀、研學等美育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自然美、社會美,享受美的浸潤。
2.優化師資結構,提高育人能力。美育工作能否得到順利開展,教師隊伍是關鍵。中職學校要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要求,加強對美育教師的培養,提高美育教師的育人能力,不斷優化師資結構,補齊美育教師不足的短板,著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道德品質、過硬專業素質、扎實美育學識的高水平美育師資隊伍,保障中職學校美育的長足發展。
美育教師應樹立高度的育人責任感,運用更新穎、更真實、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段開展美育活動,把教學思想的現代美、教學主體的形象美、教學語言的藝術美、教學氣氛的和諧美等融入教學中,讓美育課堂洋溢美、充滿美。
3.擴展育人渠道,創新育人載體。中職學校要不斷拓展育人渠道,豐富育人載體。特別是在信息化發展迅速的當下,中職學校要強化“互聯網+”背景下的美育活動,積極開發優質美育數字課程和網絡教學資源;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充分挖掘富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美育元素;通過合力搭建藝術交流平臺,不斷滿足學生對美的渴望和追求;鼓勵學生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并形成藝術專長。
4.改善育人環境,提升育人能力。校園環境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校要結合自身特點,建設富有本地、本校美育特色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發現美、欣賞美、享受美。學校要充分發揮校旗、校歌、校園廣播、校刊校報、宣傳櫥窗、校園小品、班級板報等校園文化工具的美育功能,積極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和美育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美的升華。學校還要持續加強美育硬件設施建設,通過添置美育教學設備、建設美育功能教室、拓展美育活動空間,確保美育課程和美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落實“三全育人”,合力做好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
“三全育人”的核心是“人”,根本是“育”,關鍵是“全”,基礎是“合”。“三全育人”既是對當下育人項目、載體、資源的整合,又是對長遠育人格局、體系、標準的重新構建。
1.做到全員育人。中職學校要制定教師、干部和職工在學校美育中的工作目標,明確全員在美育中的責任和義務,強化對每一位成員美育工作的考核。積極構建全員育人的美育網絡,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落到實處。學校管理部門要制定好學校美育制度和美育方案,大力保障美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廣大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美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廣大職工要做好服務美育的工作,在服務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美德,讓美育工作在中職學校落地生根。
2.做到全方位育人。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中職學校要強化以校風、班風、教風、學風為主的“四風”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將美育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深入持久、扎實細致地開展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工作,將美育教育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
3.做到全過程育人。中職學校要結合學生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年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基礎等個性化特點,在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中捕捉美育時機,將美育貫穿學生學校生活的始終,滲透到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為學生的終身成長奠基。
(四)科學運用評價機制,強化中職學校美育的功能運用
積極推進美育評價改革。按照《意見》中的重要精神,建立健全美育評價機制。堅持導向性、整體性和發展性的評價原則,建立多元化評價主體,充分發揮學生、教師、學校、家長、企業、社會等不同主體的作用。將課堂學習評價和實踐活動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并將美育評價結果應用到用人單位招聘、學生畢業和對口升學中,從制度上保障美育課程的重要地位。
美是一種力量,美育更是一個合力培育、長期養成的過程,只有貼近學生心靈、服務學生成長、貼合學生實際、與時俱進的美育,才是充滿活力、富有成效的美育。
參考文獻
[1]馬海濤.淺談美育在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4):106-107.
[2]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