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軍
[摘 要] 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成為教師的重點教學方向。小學階段的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階段,還是學生能力成長的黃金時期。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發揮語文學科的價值與意義,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與發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語言表達能力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語言去描述事物或表達自身情感、思想的一種能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直接影響到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交際。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及語言表達知識有一些欠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一、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現實意義
在小學階段,語言表達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階段小學教學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程度仍然不足。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應當明確,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讓學生理解語言的構成,感受語言所包含的各種情感和信息,提升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具體應用,幫助學生深思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內涵。為此,教師應當明確語言表達對學生成長及學習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
由于小學語文科目的特殊性,語文中所涵蓋的知識點較為豐富,并且內容也較為廣泛。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往往對部分知識點的學習不夠明了,導致對接下來的語文學習喪失信心,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壓力。在此情形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夠讓學生增強學習體驗,還能夠讓學生在發現自己的不足時,第一時間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更加樂于表達,從語言的特征中掌握語言知識的共同之處,進而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新知識,增強學生的興趣,實現語文學習的長遠發展。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語言知識,還要讓學生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學會用語言記錄自身的感悟體會等。在以往的教學中,為了完成這些教學目標,教師往往會布置大量書寫類作業或作文,讓學生增強這方面的能力。但這種方法忽略了學生學習的初衷,給學生造成了學習上的壓力,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在學習新鮮的知識之后,學會用語言表述出來。用有趣、豐富多彩并且伴有感情的語言進行表達,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欲望。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自然而然地會選擇動手記錄自身的語言,從而提高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
三、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拓展教學內容,豐富語言知識
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匱乏,導致學生在語言素材的積累上相對薄弱,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受到了較大的限制。[1]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拓展教學內容,給予學生鍛煉語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完善語言表達素材,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在《望廬山瀑布》這節課的教學中,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下,教師往往更加重視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效果及分析能力,學生語言表達素材的積累并未得到充分關注,這也就導致學生的素材積累較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素材。
(二)自主復述課文,參與表達實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豐富學生表達素材的同時讓他們充分運用,而通過自身語言表達復述課文就是較為有效的方式之一。[2]復述課文主要是讓學生在教師教學之后結合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組織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在復述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充分培養。
比如,在《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教學基礎知識,還可以通過開展活動的方式組織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復述,讓學生在鞏固課堂知識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記,在寫作層次上主要是根據游覽的先后順序敘述的,從去雙龍洞的路上到洞外的景象,再從洞外到雙龍洞內部依次進行描寫。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時可以不必運用這種表達的方式,讓學生運用自身的語言與思路進行表達。例如,學生可以先從洞內的景象進行描寫,隨后反方向去描寫來時的路。讓學生通過組織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出作者游覽的經過,或者讓學生表述出作者返回時可能會見到的場景,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
(三)構建教學情境,引導準確表達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教學情境能夠對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度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構建教學情境主要是指教師結合文章的內容以多樣化的方式為學生構建與文章情境相符的課堂,將學生帶入情境中,讓學生結合發散性思維進行語言表達。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結合情境進行精準的思考和語言的應用。
比如,在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準確地表述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核心內容,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表達準確度作為主要的培養導向去構建教學情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在課堂中為學生直觀展示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嘗試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表述情境內容。
(四)開展交流活動,重視語言表達
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積極地開展相應的活動。將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交流,讓學生結合文章中的一些內容和實際生活的一些素材,暢談自身的體會和體驗,鼓勵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記錄自己深刻的思想感情。學生學會用這種方式,用自己獨特的體會和自身的情感去打動他人,幫助他人理解自己所說的內容,以此真正實現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的時候,由于本篇課文是站在作者幼時的角度描寫的文章,并且文章的語言具有天真活潑的特點,與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特點相類似,教師就可以此為主題,給學生講解文章中的一些具體內容,讓學生對比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深入體會,鼓勵學生比較文章中動態的語言,講述自己最近一次出去旅游或者游玩時所發生的故事,引導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融合自身的感情,帶著欣喜、后悔或者懷念等情緒,向他人進行訴說。最后,讓互相交流的學生反思這段故事是否打動了他人,是否能夠從對方的語氣中感受到對方的心情,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明確自身語言表達的不足,促使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多樣化的策略和多方向的培養方法。但無論是哪種方法,都需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情,以及班級中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語言表達教學的策略,嚴格把控課堂教學的節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德慶.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J].知識窗(教師版),2018(7):22.
[2]孫芹娣.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