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妤 顧全根
【摘? 要】企業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其內部組織結構、工作內容、審計監督以及內部控制體系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企業內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的內部控制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組織機構設置不盡合理、業務流程控制不夠科學、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夠等。論文從內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分析了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內部控制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財務共享模式;內部控制;內部監督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1069(2022)06-0037-03
1 引言
企業財務共享模式下,對內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內部控制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組織機構設置不盡合理、業務流程控制不夠科學、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夠等。本文擬從內部控制5個要素角度分析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措施。
2 財務共享模式與企業內部控制概述
2.1 財務共享模式及其作用
財務共享模式是指對企業及其子公司或分公司的財務核算和報告進行統一性的管理和處理的一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模式,對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一,有利于降低企業財務管理的總成本。其可以實現對重復性以及標準性財務工作的高效處理,可以提高財務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企業財務管理的總成本。第二,有利于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整體水平。其能夠進一步規范企業財務工作的流程,發揮財務信息的最大價值,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整體水平。第三,有利于更好地規避企業財務風險。通過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適應財務共享模式的管理需要,能夠更好地規避企業財務風險,以保障企業的平穩健康發展。
2.2 企業內部控制及其五要素
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為保證經營管理活動正常有序運行,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動和措施。企業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和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可以保障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企業政策和戰略的實施。它包括以下5個要素:第一,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主要塑造企業文化氛圍,并培養員工的控制意識,董事會和企業主要負責人在塑造良好的內控環境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第二,風險評估,是指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在業務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風險,并制定合理的風險應對策略的行為。第三,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狀況,通過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避免風險發生或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第四,信息與溝通,指企業內部控制活動中的相關信息,通過信息溝通系統在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有效傳遞和利用。第五,內部監督,是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其實施的有效性,針對控制薄弱環節,提出優化措施并及時改進。
3 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3.1 控制環境有待完善
3.1.1 內部控制意識比較薄弱
企業財務共享模式下雖然實施了內部控制制度,但由于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不夠,缺少必要的實施內部控制的宣傳和培訓工作,造成企業存在部分人員缺乏內部控制理念,內部控制意識薄弱,甚至對內部控制基本知識都不了解,將內部控制理解為僅是一些控制制度和流程,而沒有落實到具體的每一個環節,企業內部控制形同虛設。
3.1.2 組織機構設置不盡合理
企業部門和層級劃分過于細化,組織機構設置不盡合理。在業務活動過程中往往出現簽字審批不順暢的問題,影響業務活動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權責劃分也不夠清晰,沒有嚴格遵循崗位不相容原則,如出納與稽核、驗收與結算等職務分工不明確,存在內部員工職能交叉,降低了業務處理的效率,也給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
3.1.3 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健全
企業財務共享模式下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夠完善,往往缺乏對控制執行的檢查與考核制度,造成內部控制的執行流于形式,沒有對考核結果進行必要的評價和獎懲,做好做壞一個樣,不利于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企業員工的晉升機制也不健全,沒有一個明確的晉升渠道,影響員工職業發展規劃,不利于員工綜合素養的提高。
3.2 風險評估能力不強
3.2.1 風險評估意識淡薄
由于對內部控制認識不足,企業管理者與員工的風險評估意識都相對薄弱,缺乏必要的風險評估認知,認為風險評估只是作用于對風險的防控,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使企業風險評估流于形式,不能適應財務共享模式的要求。同時,企業對周圍經濟環境、政策改變以及資源配置等的感知和應變能力較弱,導致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差,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3.2.2 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
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的風險評估體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風險評估工作與財務共享模式結合不緊密,對相關財務風險的控制也還是主要集中于事中和事后,沒有在事前進行控制,影響財務共享系統優勢的發揮。同時,財務共享中心缺少對風險的反應控制機制,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不能及時根據公司自身情況進行調整,容易造成風險疊加現象的發生。
3.3 控制活動不夠嚴謹
3.3.1 控制流程設置不夠科學
企業內部控制流程設置還不夠科學,影響對企業的風險的有效防控。企業的授權審批制度存在不嚴謹和不規范的情形,對授權范圍、程序、責任沒有明確劃分,容易形成控制漏洞,造成舞弊行為的發生。企業在購銷業務中對出庫、收款等關鍵環節沒有實施嚴格的控制,影響到企業購銷業務的正常開展。
3.3.2 控制活動執行不夠到位
企業在控制活動執行方面力度不夠,往往流于形式,執行不夠到位,造成財務信息失真的情況。在企業購進過程中,缺乏對供應商的相關管理控制制度,對供應商經營情況缺少了解,可能影響作出的采購決策的正確性,造成發生采購風險的可能性。同時,企業控制活動執行不到位,也會影響企業資源的有效配置,降低資源的實際使用效率。
3.3.3 全面預算控制實施不到位
企業財務共享模式下,控制活動方面還存在全面預算控制實施不到位的情況。很多企業的預算計劃由總經理組織進行編制,然后報經董事會批準后實施,但由于信息不對稱,董事會往往對預算提不出實質性意見,造成在預算管理中董事會職權弱化的事實,削弱了全面預算管理的控制作用。
3.4 信息與溝通存在障礙
3.4.1 信息與溝通系統存在缺陷
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依賴于信息高效、準確的傳遞與溝通。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信息與溝通系統還存在著一些缺陷。例如,信息與溝通不夠及時,由于組織結構層級復雜,業務審批流程較慢,造成完成一個流程的信息傳遞所耗時間較長,影響業務的正常開展及其效率。同時,信息的透明度較低,員工對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不能及時知曉,不能適應財務共享模式的需要。
3.4.2 信息與溝通渠道不夠暢通
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模式后明顯暴露出信息與溝通渠道不暢的問題。信息與溝通渠道在整個企業、部門、業務中沒有做到全面覆蓋,只是在個別部門、個別業務中能做到比較高效的信息溝通傳遞,造成各部門之間的協同能力較低,影響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造成人力和時間成本的浪費。信息與溝通渠道的不暢,還會使基層大量數據信息無法及時有效地傳遞給管理層,造成企業決策的遲緩。
3.4.3 信息與溝通系統集成度不高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財務共享模式的實施,信息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企業管理者只有及時準確地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才能更好地駕馭企業。企業信息與溝通渠道還比較單一,信息系統的集成度還不高,客觀上造成企業管理層和作業層的縱向信息傳遞和溝通不暢,各個業務環節的橫向信息交流和整合受阻,影響管理者實時全面了解企業業務的進展情況,容易忽略對隱藏風險的識別和應對。
3.5 內部監督缺乏獨立性
3.5.1 內部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
隨著財務共享模式的實施,內部監督的范圍擴大,監督工作的難度也增加了。企業內部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監督人員配備不到位,削弱了內部監督的范圍和力度,造成企業內部控制比較松散,起不到應有的監督作用。企業管理者不能及時、準確地發現企業內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往往使問題越積越多,最終使內部控制系統失去控制力。
3.5.2 內部監督獨立性不夠
很多企業對內部監督重視不夠,往往由財務部門負責審計監督工作,影響審計監督工作的獨立性,使內部審計工作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和客觀性,造成財務數據以及審計監督結論不具有可靠性,企業容易出現弄虛作假和舞弊情況。同時,企業審計人員業務技能和知識不能適應業務發展需要,影響審計監督的質量,使審計結果既無權威性也無獨立性。
4 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的優化措施
4.1 完善內部控制實施環境
4.1.1 培養全員內部控制意識
企業要培養全體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把它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形成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相結合的企業文化氛圍。企業管理層要加強內部控制意識,以促進企業內控制度的順利執行。管理層要主動了解內部控制的內容、組織結構、控制體系等,要起執行內部控制的帶頭作用。企業員工要有集體榮譽感,將自己的職業規劃與企業的戰略發展聯系在一起,員工要積極參加內部控制的相關培訓,提高對遵循并落實內控制度內容和要求的認識,使個人與企業協調發展。
4.1.2 完善內控組織機構設置
企業要完善內部控制組織機構,應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組織協調內部控制的建立、實施及日常工作,由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由監事會負責對內部控制的執行進行監督,由經理層負責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企業要合理劃分控制職能與權限,堅持崗位職務不相容原則,各部門之間職責權限劃分明晰。同時,各部門之間要加強協作,相互配合,提高企業整體的工作效率。
4.1.3 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完善,可以從完善招聘流程體系和建立激勵機制等方面入手。企業要制定人才招聘政策,引進優秀專業人才,增強企業的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要完善績效考核機制,落實激勵獎勵措施,設置多元化的職業晉升發展通道,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能。
4.2 強化風險評價管理機制
4.2.1 提高企業風險評價意識
企業要提高對風險的評估和防范意識,增強對經濟環境、政策導向的感知能力和對資源配置的合理利用能力。企業可通過定期的講座及培訓、知識競賽等方式,塑造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將風險意識融入企業文化中,提高全體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降低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增強企業的經濟實力。
4.2.2 完善內控風險評價體系
企業要根據收集的企業風險數據,結合企業市場情況變化,明確企業風險控制目標,細化風險評價流程,并確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企業要建立健全的風險評價體系,通過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對隱藏的風險進行專業的評估和判斷,分析可能發生風險的源頭和程度,分類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盡可能地消除或降低風險。
4.3 加強控制活動流程設計
4.3.1 完善控制活動流程設計
企業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結合財務共享模式的要求,合理設計控制活動流程,劃清各部門、各崗位的控制職責和權限,既相互協調又相互牽制。要嚴格控制活動審批流程,可以根據控制的重要性、影響大小分別設計簡化審批或逐級審批流程,既保證業務的順利進行,又能降低事項的風險。
4.3.2 強化控制活動執行力度
企業管理層要加強對控制活動的監督,提高控制活動的執行力。企業的各項控制活動要保證能落到實處,要定期對執行結果進行分析檢查,不斷優化控制活動流程。在企業采購過程控制中,要制定對供應商的管理制度,要全面掌握供應商的供應能力和質量情況,并對供應商進行持續監控管理,保證采購決策的正確性,避免采購風險的發生。
4.3.3 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企業要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全面預算方案的制定權應在董事會,組織實施權應在總經理,而監督控制權則應在董事會下設的預算委員會,強化董事會在預算管理中的職權,以增強全面預算管理的控制作用。
4.4 理順信息與溝通渠道
4.4.1 建立健全信息與溝通系統
企業要建立健全信息與溝通系統平臺,打破部門之間的限制,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企業的工作任務布置、事項審批、完成信息等都在系統平臺上展示,以節省辦事時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通過信息數據資料的共享,也有利于加強控制監督,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4.4.2 保持信息與溝通系統暢通
企業信息與溝通系統要保持暢通,以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企業要拓寬信息溝通渠道,加強各部門人員之間的溝通,避免或減少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差錯,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
4.4.3 提高信息與溝通系統集成度
企業要提高信息與溝通系統的集成度,建立起網絡化的溝通渠道,實現信息在企業整個范圍內的有效傳遞,提高企業決策過程的效率。同時,每個員工通過系統可以了解內部控制的各項規定,明確自己的任務、職責和權限,便于發揮各自的作用。
4.5 提高內部監督獨立性
4.5.1 完善內部監督管理機制
企業要根據自身內部治理結構和經營狀況,建立完善合適的內部監督管理體系,保證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企業要制定清晰的內部監督標準,集中分類進行全面監督,防止舞弊和錯誤發生,降低管理經營風險。
4.5.2 保障內部監督獨立性
企業應設立獨立的內部監督部門,確保其獨立于其他部門之外,并且保證不再擔任會計工作,以保證監督結果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對企業整體情況全局把握,提高部門執行能力,增強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要增強內部監督人員的法制觀念和業務素質,要加大執行力度,明確監督部門的監督目標,提高監督工作的效果。
5 結語
企業財務共享模式下,對內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要保持健康穩步發展,就應建立適合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斷分析內控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使企業內部控制更加完善。相信隨著企業對內部控制認識的提高,控制措施的持續優化,內部控制在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會更明顯。
【參考文獻】
【1】沙莉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沈陽:沈陽建筑大學,2020.
【2】付娟.企業財務共享模式下的內部控制探究[J].財會學習,2021(30):185-186.
【3】劉小玲.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中國市場,2021(3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