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輕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形式,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恰當運用合作學習形式,學生可以受環境氛圍影響,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個別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同小組內同學商量。在面對同一閱讀文本時,同學間展開閱讀心得交流,可以互通有無,提高對文章的認識水平,促進學習效果的改善。本文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組織合作學習進行論述,以供同行借鑒。
小學語文是基礎性教育課程之一,對學生未來發展起著鋪墊性作用。可以說,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也對學生的人文底蘊、道德品質和價值觀養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為了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時常組織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受集體的溫暖,享受交流的樂趣,體會友誼的純真。
一、在合作學習中感受良好的學習氛圍
任何教育工作者都不否認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所發揮的作用。在班上組織合作學習,可以將學生置身于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在組內可以向優等生學習,可以體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前進動力,可以享受交流的樂趣。在合作學習氛圍的影響下,學生容易找到中意的好朋友,這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是很有好處的。
1. 集體朗讀,體驗朗讀的樂趣
語文學習離不開朗讀,作為小學語文學習的低年級階段,開口朗讀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基本功課。小學生由于年紀小,學習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逐個提問學生讀課文,學生熱情有時不高,有時受自尊心影響羞于表達,課堂體驗不是很好。如果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大家聚在一起放聲讀,學生既可以感受到朗讀的氣氛,也很容易養成朗讀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習語文的效果。久而久之,學生可以體驗到朗讀的樂趣,進而將這一習慣堅持下去。
小學生記憶力正處在比較好的時期,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這一優勢,讓其聚在一起多讀一些唐詩宋詞。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既可以一起朗讀詩詞、背誦詩詞,也可以互相提問、互對上下句,學習興致會得到提升。小組長可以組織大家進行比賽式學習,看看面對同一首陌生的古詩,哪名同學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背誦下來。通過競爭式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均會有所提升。
2. 集體閱讀,分享真知灼見
對于高年級(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而言,課內教學內容已不能滿足學習需求。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在班上適度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教師可以為班上學生推薦一批閱讀書目,讓學生自行選擇閱讀。教師可以將選擇閱讀同一部書的同學分在一個組內,并讓其在閱讀過后就書的內容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學生會從書中收獲更多有益的知識,也能發現其他同學身上的長處,收獲滿滿。
比如,在學過《猴王出世》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閱讀《西游記》等書。在選擇閱讀《西游記》的幾位同學中,教師可以讓其討論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團隊中分別承擔了怎樣的角色。學生平日里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就已組成一個團隊,現在,老師讓其解析唐僧團隊,學生一定很有探究熱情。小組長可以根據各位同學的發言整理出一些意見,然后,教師可以集中點評。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總結能力均會有所提高。
二、通過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小學生競爭心理十分強,喜歡表現自己,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認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在班上時常開展競賽式學習,讓學生在競爭氛圍中激發自身學習潛能,從而帶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為了推進小組合作學習的展開,同時也為了樹立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教師在開展競賽式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這樣,任何學生的成績均記錄在該組成績中,學生既能樹立責任意識,也能體會到一定的成就感。
比如,在學習古詩時,教師即可開展一次詩詞大賽。教師將班上學生分成五組,每組分發一個搶答器。當教師提出有關詩詞的問題時,每個小組的學生均可按下搶答器進行搶答。比賽結束后,教師為各個小組統計分數。每個學生都會希望自己的小組獲勝,因此,在比賽機制的推動下,學生課后都會積極記誦一些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提高。
教師在開展競賽式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而適時調整競賽內容。比如,通過組織詩詞競賽,學生的詩詞儲備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了,此時,教師即可變換競賽內容,換成寫作比賽或閱讀比賽。以閱讀比賽來說,教師可以提供一篇開放性文章,讓每位學生發表閱讀感受,然后教師就其理解程度展開點評。當然,教師不要本著高高在上的態度,而應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平等交流閱讀心得。對于學生提出的困惑,教師要給予合理耐心的解釋。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暴露出不足之處,在自尊心的作用下,課后就會下些功夫,由此帶動自己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享受交流的樂趣
交流是人類的一種情感需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早些讓學生享受到交流的快樂。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借助組織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就某一文本的讀后感受展開交流。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會有機會發現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沒有想到的東西,這極有可能促使學生將該書重新閱讀一遍,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激勵作用十分突出。同時,當兩個同學或幾個同學擁有相同的閱讀感受時,他們會體驗到閱讀的樂趣,也會有機會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比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教師即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閱讀本篇文章。教師可以提三個閱讀問題:1. 歷史上草船借箭的是孫權,可作者卻將其換成了諸葛亮,這樣寫有什么作用?2. 諸葛亮能夠成功借箭,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3. 魯肅在整個過程中,發揮了什么作用?請從歷史角度和小說角度分別展開說明。小組內同學在對第二個問題展開討論的過程中,有人會認為諸葛亮成功的首要原因是其提前正確預判了天氣變化;有人會認為首要原因是在于諸葛亮先前多次打敗曹軍,因而曹操對其存有畏懼之心,這才沒敢輕易出兵;有人則將成功歸功于魯肅對諸葛亮的鼎力相助。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會有許多收獲,也會享受到閱讀對提升精神品質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味自己的“無知”
莊子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廣博性和個人能力的有限性,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合作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比如,在組織活動《遨游漢字王國》時,教師即可為學生布置多種任務,讓學生各展才能。這樣,學生既可以互通有無,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樹立起謙虛的學習態度和終身堅持學習的決心。現以一個小組為例,組內有六名同學。教師可以結合每位學生平時表現出的特長,讓第一位同學準備講三個漢字故事;第二位同學準備三個字謎;第三位同學準備三條歇后語;第四位同學準備一個體現漢字特點的對聯;第五位同學準備一幅漢字書法;第六位同學準備十個生僻字(必需不被其他同學認出來,如果認出來,該同學要表演節目)。到合作學習正式開始的那一天,每位學生都各顯其能,除了自己準備的知識以外,對其他同學展現的知識通常都會感到陌生,因而會感受到自己所知十分有限,由此會激發起堅持學習的動力,也會養成謙卑的治學態度。
五、多種方式結合
教師在運用合作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地進行調控和引導,以此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由于小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點和合作意識不夠強烈,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問題,因此教師應在合作內容上進行精確提煉,創造出適宜的合作機會,深度地鉆研小學語文教材中內容,將新理念和學習中的重點以及難點著重凸顯出來,如果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或者偏離課文中的內容,很容易造成學生按部就班地回答問題,只是按照別人的想法來解答;或者提出的問題太難,超出了小學生所承受的知識范圍,這樣不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時,由于小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相關知識點,所以教師在設置課堂問題時,要學會巧妙地運用學生生活中所知道的內容來設置,比如講述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什么會有七十二變?現在的科學技術有沒有神話中的內容?大家都知道無菌餐具和無菌的食品包裝用品嗎?然后拿出現實中的物品展示給學生,接著講述納米機器人的作用以及課本中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合作學習探討一下“你會運用納米技術運用在生活中哪些方面?”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也能夠感受到知識力量的強大。
六、強化評價機制,促進成員共同進步
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進行有效的評價機制,比如,在學習完《巨人的花園》這節課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合作學習中自我的表現能力進行評價,也可以對組內成員進行評價,同時教師也可以進行客觀性的評價。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應嚴厲地批評學生,而是應該以鼓勵學生為主,然后委婉地指出學生在回答問題上的不足之處;同時,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提出意見和見解,這樣才能夠使合作學習中教師和學生達到共贏的局面。
七、合理進行分組
合作學習通常是按小組的形式展開的,也就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接著布置一些教學任務,那么如何進行合理的劃分小組呢?這是提高合作學習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人數進行分配小組成員,人數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過多會導致學生談論的存在感偏低,過少不益于經驗上的積累,最好以四至六人為最佳人數。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劃分小組,比如將性格外向的學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劃分為一個組,通過教師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不僅能夠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質。
例如,在教授《蝴蝶的家》這節課程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軟件展示出不同種蝴蝶的圖片,然后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思考一下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兒;找出不會的生字新詞組;說出課文中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讓組內成員回答:作者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還可以讓組內成員派出代表朗讀課文。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體發展的差異性來劃分小組,每組內可以有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后進生可以進行朗讀課文,中等生負責找出新的生字和詞組,優等生可以負責寫出“蝴蝶的家在哪里”的答案,也可以幫助組內成員解決教師提出的不同問題,通過教師科學合理地分配小組成員,不僅節省了課堂學習的時間,同時也更快地解決了教材中的疑問,進而實現了高效合作學習的目的。
總結:
合作學習是一個促進學生共同進步、互相學習的過程。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不善而改之,不斷提高自己。同時,學生在合作中會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珍貴的友情,對提升學生的人格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