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山
學校的德育目標是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如果不能有效地解決后進生的轉化問題,這個目標將難以實現。
一、后進生的成因與轉化思考
后進生是相對于“非后進生”而言的,指由于錯誤的教育或學習等原因引起的認知出現偏差而導致的暫時落后的學生,這種落后可能是待人接物的方式落后、行為習慣落后、思想道德落后,也可能是學習成績落后等。
后進生的成因是復雜多樣的,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有同伴的影響,有學生自身的原因,甚至還有學校教育的原因。對于后進生,可以采取“一生一案”的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家庭情況和社會因素,逐一擊破,讓學生回歸,迎頭趕上。
對于后進生的轉化,與其不斷地查找學生的缺點,分析各種因素,費盡全力讓其改正,還不如改變思路,從學校層面搭建育人平臺,從正面引導和鼓勵,讓他們在班集體的生活中,在參與學校的活動中發現自我價值,體會成長,不自覺地要求完善自我,從而實現自我轉化。從“讓我改變”到“我要改變”,這是學校層面改變后進生行之有效,可以良性循環的方法。
二、基于學校層面的后進生轉化策略與實踐
從學校德育工作層面,整體布局,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感受自我價值,是減少后進生數量和轉化后進生的重要策略。
1.集團引領,重視班主任專業發展,提升班主任專業素養
學校的管理、教育方略,最終都依靠班主任落實,班主任的工作態度、教育理念、專業化程度都影響著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轉化后進生又是德育管理中的一塊“硬骨頭”,需要班主任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專業能力。
在集團內建立“師徒結隊”制度,為不同教齡的班主任創設相互學習的機會。合理的班主任隊伍結構,應該是各個年齡段平均分布,有經驗的班主任穩扎穩打,處理班級事務的方式成熟可靠,年輕班主任有激情有活力,開展班級活動有很多創新的想法,他們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相互替補,可以讓全校的班主任隊伍既有活力,又能穩定開展工作。在處理后進生問題上,傳統的方法和新方法間的思想碰撞,可以產生更有效果的創新做法。
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班主任研訓。對于任職時間長,擔任班主任年限多的班主任,研訓的重點是緩解職業倦怠,提升班主任職業幸福感,對于年輕班主任,研訓的重點是介紹具體的、操作性強的、可效仿的班主任工作方法。針對后進生的轉化,學校利用集團辦學的優勢,有針對性地對班主任安排了培訓,如邀請德育專家到校開展題為《構建后進生多元發展的平臺》等主題講座,在集團內開展題為《情緒的認識和管理》主題班會的同課異構,并邀請集團內的省、市級名班主任點評和做相關的培訓。
2.家校協同,打造家校共同體,增強家校共育的合力
后進生的形成往往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后進生的預防和轉化也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加強家庭教育培訓,積極打造家校共同體,增強家校共育的合力,成為時代的趨勢。
疫情期間,學生需要居家學習,親子關系面臨較大挑戰,后進生更加是無所適從。在教育集團的統一安排下,學校首先安排了線上家長會,讓班主任做好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目前所處的狀態,并給予相關有效地建議,后期邀請心理專家為全校家長開展題為《青春期的家庭教育》線上系列講座,包括親子關系相處篇、親子有效溝通篇、化解親子沖突篇等,圍繞不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分別開設了不同年級的家庭教育培訓課,讓家長認識到自己孩子在該時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并知道如何有效與孩子溝通。為了提升家長的學習力,更新育人理念,學校還開展了家校共讀活動、家庭教育征文活動等,讓家長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進步,在學習中懂得如何與孩子更好地相處,有效地預防了后進生的形成,也對部分后進生起了很好的緩解和正面引導的作用。
3.活動育人,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校園活動育人氛圍
開展校園活動是學校育人的重要途徑之一。集團化辦學后,學校參考集團總校的做法,先后舉辦了“讀書節”、“藝術節”、校慶嘉年華、體育節、科技節等活動,從開始的要通過班主任會議反復強調讓班主任積極發動學生參加,到后來的班主任主動要求增加自己班的學生參與名額,可以看出班主任對校園活動越來越重視,也越來越能體會到校園活動給班級建設和學生自身帶來的好處。
校園文化活動給不同的學生都創設了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自由參加。活動平臺給了所有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對于后進生,這樣的機會是難得的,他們會尤其珍惜,尤其認真對待,于是有很大的機會在自我展示中收獲大家的贊美,也收獲了對自己的認同,逐漸也認識到,原來自己的努力是會有收獲的,從而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4.勞動教育,形成勞動氛圍,讓后進生有所作為
部分后進生由于家長的嬌慣,幾乎從來不做體力勞動,沒有體會勞作艱辛的機會,不能承受學習和生活的辛苦,不能承受一點的挫折,所以在遇到困難時,沒有堅定的信念,容易自暴自棄。
集團化辦學以來,學校團委針對后進生開展了多次勞動教育,如針對初三年級的部分經常遲到的后進生,特別開展了服務型的勞動教育活動,讓這部分學生在早、中、晚上課前負責在教學樓的學生進出口登記遲到學生的情況。活動開展以來,取得良好的效果,原來遲到的后進生,由于有了任務,變得早到,原來偶爾遲到的部分學生,也變得不敢遲到,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習狀態也有了較大的轉變。
三、小結
中學生的身心都處于成長階段,可塑性很強,學生被我們看到的,不管什么時候,都只是某個階段的部分特征,后進生的所謂“后進”,很多時候只是暫時的,在集團化辦學背景下,充分利用資源,通過學校層面德育工作的正面引導,給學生提供一個正面培育的土壤,學生一定會越來越好。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20度教育科研重點項目“基于集團化辦學的教師教育智慧生成與發展的實踐研究”(編號:2020ZQJK02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