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關鍵時期,為進一步助力我國教育事業煥然一新,出臺了諸多前沿性政策,這些政策為我國教育教學工作的更正確落實、更有效落實提供了方向,提出了標準,其中便包含“雙減”政策。“雙減”政策一經出臺,在社會上造成了巨大反響,也間接加速了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和轉變。初中屬于“雙減”政策推行的重要區域,為此,所有初中教師都需要為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而做出積極努力,這意味著過去一些錯誤教學方法需要適當剔除、適當調整和優化,從而還原教育原本色彩,進而助力學生快樂成長與全面發展。本次研究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引申出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率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可酌情參考以下思路:
其一,減少作業量。要盡可能在減少作業量的基礎上提升作業質量,確保作業中包含課堂所學習的基礎知識、難點和重點知識,同時要確保作業足夠靈活、有較強針對性,可側重學生某項能力設計和推出作業。值得一提的是,要站在學生角度考慮作業完成時長,爭取將做作業時長控制在5~10分鐘,避免占用學生太多的個人時間。
其二,減少考試次數。這并非取締所有考試的意思,而是初中語文教師要盡可能減少沒有意義的考試,把對考試的關注精力過多地轉移到學生學習、學習能力培養等方面,騰出更多時間對學生進行指點、引導和啟發,確保學生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有價值的學習、有效率的學習,避免學生成為“考試機器”,避免學生學習機械化。
其三,作業精心設計。主要指初中語文教師要提前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并合理設計作業,包括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意愿、能力去完成作業,通過賦予學生寫作業的選擇權達到減輕學生負擔和壓力的目的,也有助于達到分層育人的目的,如此一來,“雙減”政策便可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更好地貫徹和實踐。
二、增強學生學習質效
其一,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過去不管是家長、教師還是學生,都將學習成績看得過重,導致學生學習功利性特質分外明顯,間接增加了學生學習中的心理負擔,學生便很難體會學習樂趣并實現快樂學習,學習效率也將難以提升,為了糾正這一“病態”并較好地順應“雙減”形勢,還需初中語文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告知學生學習的意義、學習的目的,從而在正確觀念下做好學習安排,將學生從瞎忙、亂忙的“忙碌”狀態中解救出來,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其二,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重要“砝碼”,另外,也是減輕學生學習心理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所在,因此,需要初中語文教師重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皇帝的新裝》課堂教學之初,可以截取動畫版的《皇帝的新裝》片段讓學生欣賞,從而激發學生觀看興趣,也通過多媒體的強大視聽功效增強對學生各項感官的沖擊,從而確保學生留下深刻的學習印象,相信學生會饒有興致地投身學習中,無須教師命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專注度也會得到保障。除此以外,在教學過程中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亦可點燃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如此學生便可享受學習過程并間接減輕學習上的心理負擔,學習也將更具有效性。
其三,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這意味著初中語文教師要賦予學生各項學習權利,打破學生傳統課堂中的被動學習局面,讓學生可以有更多表達機會、表現機會,進而營造輕松、愉悅、自由的學習氣氛,消除學生內心的緊張、恐懼、抗拒等負面情緒,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更多地包容學生,給予學生更多鼓勵,更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并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實現平等交流,讓學生可以不用帶著較重的負擔與教師交流和參與課堂,可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課堂并使學習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是為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而提出的政策,具有一定先進性、前沿性,為確保該項政策順利貫徹并取得應有成果,還需相關教師認真執行并有意識地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希望此次研究可以帶去相關幫助,進而讓學生成為最終受益者。
參考文獻:
[1]周洪宇,齊彥磊.“雙減”政策落地:焦點、難點與建議[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
[2]袁磊,雷敏,張淑鑫,等.把脈“雙減”政策構建在線教育信息安全體系[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1,33(5):3,13,25.
作者簡介:趙媛(1990—),女,漢族,江蘇揚州人,碩士,二級教師,就職于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振興花園學校,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