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暑
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公民的基本素養,是中小學生應對在信息化環境下的生活、學習所必須具備的素養。目前,信息素養教育在發達地區都開展得比較好,而在欠發達地區這些綱要還沒有被重視起來。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在培養中學生信息素養時面臨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社會思維觀念落后、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所以如何開展對欠發達地區中學生信息情況進行調查和研究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欠發達地區中學生的信息素養如何提高面臨著各種困難,需要我們迎接挑戰。
一、欠發達地區中學生信息素養教學的挑戰
(一)信息技術教育環境落后
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在信息技術相當發達的今天,許多學生由于沒有機會接觸到計算機——這種提高信息素養的基本工具。同時,在這些地區,教育資源不足,師資力量有限,培養學生計算機技能的時間和空間進一步被壓縮。許多文獻表明,要培養小學生的信息素養,應該采用“家庭+學?!钡哪J?。但在我們所研究的學校里,大約30%的七年級學生的家庭有電腦,但其中90%以上是移動設備,比如智能手機。雖然手機可以接入互聯網,但信息素養教育仍然需要計算機工具,但這在許多貧困地區的家庭中是無法實現的。同時因為在欠發達地區,教師隊伍相對薄弱,社會思維觀念相對落后,給這個地區的信息素養教育帶來了較大困難。
(二)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沖擊
智能手機的出現使信息量變得更加龐大。如上所述,在我們的研究中,大約30%的七年級學生家里有電腦,但超過90%的學生有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電話。當我們問他們是喜歡用電腦還是智能手機瀏覽信息時,99%的學生選擇智能手機。同時我們知道只有5%的七年級學生有個人智能手機。雖然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但欠發達地區的中學生總是被困在網絡之外,這也是信息素養培育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培育的困難及重要挑戰。
二、培養欠發達地區中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
重點關注山區農村和薄弱地區及教育信息化學校,通過網絡教育加快這些地區和學校的回溯式發展。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在發達地區已經到了第三個階段,即做到了學校課程與課外網絡學習的有機結合。所以我們要做到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教育資源的平衡與共享,在重點學校和其他學校之間,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每周組織一節課,讓學生在課堂上上網、查找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網上學習和研究。我們應該教學生如何搜索、如何選擇、如何思考,如何在網上交流和寫作,培養學生的網絡學習意識、習慣和能力,進行課程整合改革,共享和重構傳統的學科分類,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開放學習。
(二)加快學校信息技術環境建設
由于經濟的不平衡發展以及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的普及,許多學生在家里無法使用電腦。因此,雖然信息技術在飛速發展,欠發達地區的中學生仍然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如果我們問學生計算機能做什么,很多學生只能說“互聯網”這個單薄的詞。在學校建設一個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需要良好的基礎設施的支持。另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的目標已經實現,社會的落后思想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漸轉變,這仍然需要政府繼續努力。
(三)加強信息技術教師信息技術的培養
信息技術教師是欠發達地區中小學生計算機素養培養的主要環節,其素養直接影響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能。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力度。而教師必須認識且熟悉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強化實踐能力。面對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影響,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入更先進的教學方法,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究。
(四)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要從家庭、學校、教師進行培養
提高欠發達地區中學生的信息素養,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從經濟、觀念、思想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提高欠發達地區人們的信息素養。智慧教育是眾多教育決策者的選擇,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學校常規管理和組織結構,更新觀念,重構課堂,將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的服務體系、個性化學習、社會與情感學習、自主學習與信息素養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王言昆.欠發達地區中學生在線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研究[D].漢中:陜西理工大學,202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貧困地區中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調查及培養策略研究——以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崇文中學為例”(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40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