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瑞 王曉林
研學旅行活動是當前學校讓學生通過旅行的方式親近自然、親近文化、親近集體,讓學生在汲取知識、接受教育的同時,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層面,幫助學生加強社會體驗。
一、初中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必要性
研學旅行活動作為實踐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是拓展學生知識層面、提升學生社會認知的重要途徑。在初中教學活動中,充分結合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研學旅行地點,讓學生在感受祖國自然風光與社會文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生活文化、社會文化形成一個更加深入的認知,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與實踐精神,為學生未來的良性發展培養優秀的個人修養與良好的社會品質。
二、當前初中研學旅行開展現狀
初中生由于其身心成長特點的影響,自我約束意識與能力還未完全形成,同時對一些未知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而研學旅行活動主要是由學校組織,根據特定的教育主題,選擇相應年齡段的學生群體開展活動。由于學生群體人數眾多,為學校帶來的額外安全壓力與管理壓力可見一斑,而研學旅行少則需要一天的校外活動,多則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學校不僅面臨的是學生的安全保障問題,同時還需要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夠充分意識到研學旅行對學生教育的重要性,這亦是很多學校對組織研學旅行活動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因素。
現階段大部分初中學校所組織的研學旅行并未真正發揮出研學旅行的實際教育作用,為了最大限度地規避各種風險因素,學校主要將研學活動場所設置在學校附近的文化館、活動館等一切室內活動場所,不僅用時較短,且學生的安全系數較高。然而該種研學旅行的方式不僅形式上過于單一,學生亦是興致寥寥,單純地走完了行程,卻未充分發揮其教育意義。
三、初中研學旅行活動具體實踐的有效措施
(一)科學制訂研學旅行活動計劃
要想切實保障研學旅行活動安全有序地順利進行,首先學校相關管理人員應科學制訂研學旅行活動計劃,結合教育內容,選擇相應的旅行活動地點與形式,充分發揮研學旅行活動的教育意義。在制訂旅行活動計劃時,可以通過活動前實際走訪,確保相關活動技術的可行性。在出行之前,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根據教育主題目標選擇相應的活動地點,對隨行教師進行合理分工。同時在師資力量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相應的教師負責相關的知識講解工作,為學生普及出行必備的安全知識以及活動規范、管理制度,同時制定應急方案,讓校醫務人員一同隨行,確保萬無一失。
(二)完善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措施
研學旅行活動本身屬于一種學習性活動,教師作為活動中主要的領導者,肩負著教育、組織、管理、指導、監督、安全等職責。因此,學校在選擇研學旅行帶隊教師時,應當盡可能選擇應變能力強、文化知識豐富、身體體能較強、有責任心、有能力的教師作為帶隊指導,為研學旅行活動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首先應當結合教育內容確保研學旅行活動范圍,并積極與學生及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由家長與學生投票選出相應的活動地點,保障學生在安全有序的條件下完成研學之旅。
(三)充分發揮研學旅行教育作用
要想充分發揮研學旅行的教育作用,僅僅依靠教師與學生的參與是遠遠不夠的,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應當首先對活動地點所蘊含的教育知識進行充分發掘,進行全面的備課,在活動中,結合游覽順序將相關知識充分融入經典中。同時在活動完成之后,應當結合內容讓學生將自己的游覽體驗形成文字總結,教師結合學生的感悟總結,對本次研學旅行活動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評價,并制訂相應的整改措施,在下次旅行中能夠積極汲取此次的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揮研學旅行的教育作用。
(四)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研學旅行活動開展得是否成功,主要取決于學生的參與興趣。因此,一方面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應當結合旅行目的地與教育內容為學生做好活動引導工作。另一方面,在活動當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選擇班干部成員作為教師的左右手,協助教師策劃活動、組織紀律。
總而言之,想要切實發揮研學旅行的教育作用,學校應當對研學旅行展開詳細的策劃以及安排,在保障學生人身安全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研學旅行能夠收獲更多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將學生培養成滿足時代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馬雪亞,毛錦旗.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研學旅行設計與實踐:以京蒙研學活動為例[J].地理教學,2019(3):55-59.
[2]賴東升,潘奕峰,陳勝賢.中學研學旅行之職業體驗專題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泉州第一中學實踐研究為例[J].2021(10):4-7.
注:本文系2021年度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基于初中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研學旅行活動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0354)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