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霞
新冠肺炎疫情猶如一次大考,讓每一位一線教師都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只有我們尊重自然規律、把握教育規律、順應學習規律,才能在這場大考中看到差距,尋找到進步的契機。經過漫長的線上教學后,教師們如何再組織起吸引學生興趣、喚醒學生求知欲望的課堂是現階段我們回顧這一段經歷時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線上教學經驗的總結
利用網絡直播平臺,打造活潑生動、師生親近的線上互動環節
總結線上教學經驗,筆者發現線上教學帶給教育者們很多的驚喜。被迫“營業”的“直播”們,借鑒各種網絡直播、電臺廣播的形式帶領著學生們體驗了新鮮的線上學習課程,讓師生關系擁有更多可能性。課前十分鐘,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譬如每日新歌——結合授課內容或學生的學習狀態,有針對性播放一些音樂作品,緩解疫情期間的焦慮情緒,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夠形成連接緊密、地位平等的關系;再譬如課前抽背——閉眼抽背的方式來鞏固學習,增強了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感,以及背書的趣味性。
利用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建構課程知識
網絡上的課程資源豐富多彩,筆者所在年級以年級備課組為單元,選用市、區語文教研組研發的微課程、名師課堂的課程,以及網絡上的各類課程資源,對將進行的教學內容進行統一規劃安排。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結合自身的授課特點和學生網課期間的心理動向,對年段備課組安排的教學內容進行增刪、整合。根據課型不同靈活運用導學案、翻轉課堂等形式,讓課堂動起來,讓同學們有更多發言的機會。不用面對面,學生也放下緊張感,能更勇敢和踴躍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利用即時交流軟件,及時批改及反饋作業情況
即時交流軟件為了適應線上教學,開發了許多新的小程序,教師可以及時布置、催繳作業,也能直接或利用留言,讓學生每次作業都能得到及時的信息反饋。但也要適當地運用這些功能,不要讓這些工具變成“奪命連環CALL”,讓本來就因長期隔離而有所生疏的師生關系更陷泥沼,要注意以關心鼓勵為主,以表揚、正面評價為主。
總而言之,線上教學的開展讓教師們更深刻地意識到廣泛利用互聯網資源對構建立體語文課程知識的幫助,意識到活潑生動、師生共享的課程學習才能讓師生關系更為和諧,才能舒緩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壓力與焦慮。因此,筆者認識到,線下教學時期應以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程活動喚醒他們的學習熱情。
線下教學的銜接
復課返校開始進行線下教學后,筆者結合線上教學的授課情況,針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心理情況,有條不紊地展開了多樣化的線下教學活動。
對線上教學的復習鞏固與延展拓寬
雖然線上教學時,教師們采用多種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不可避免,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是與教學進度脫節。因此,復課后前兩周主要進行線上教學內容的復習鞏固工作。
在復習鞏固時,筆者采用的是讓學生上臺講練結合的方式,根據線上作業完成的情況,讓部分在線上學習中學得卓有成效的同學來當“小老師”。“小老師”上臺傳授自己的學習心得,展示自己的學習筆記,深挖自己學習中關注到的重難點。“小老師”的上臺一方面能激勵更多學生養成自律向上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也為教師教學拓展與延伸構建起基礎平臺。例如,在《桃花源記》的復習中,“小老師”們為其他學生補充介紹了陶淵明其人,歸納、強調課下重點字詞,梳理桃花源人的生活境遇,整理《桃花源記》的主旨思想和后世影響等重難點內容。教師在肯定并個別補充后,拓展介紹文學史上另外一些著名的烏托邦世界,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柏拉圖的《理想國》,選用其中一些段落與《桃花源記》相互比較,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桃花源記》在對理想社會描寫的高明之處。通過這樣生生互學、師生共學的方式讓復習鞏固的課程也能生動活潑起來,激揚起語文學習的小小浪花。
延續線上教學活潑的課堂氛圍,更關注學生學習心理的導向
線上教學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更好地利用了網絡上的各類資源。在線下授課時,筆者也依然延續了這樣的風格,用更活潑的課堂來讓學生盡快適應復課后的學習生活。
例如,課前五分鐘,利用《經典詠流傳》《古詩童韻》等現代歌曲形式引出課堂復習環節,打造活潑動情的課堂氛圍;也適當運用《螺螄語文》《語文大師》《樂樂課堂》等短視頻作為課程的復習回顧。根據學生近階段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播放一些勵志類、溫情類的短視頻或歌曲,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寬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巧用統編版教材中的“活動·探究”單元,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活動
【活動一】“超級演說家”的魅力
八年級下的語文“活動·探究”單元是演講稿的學習、寫作與演講比賽的實踐。學生“要體驗文本的應用與二度創作,在這一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建構屬于自己的、有機的知識結構,獲取較多的直接知識,并形成語文能力”,是提振學生學習興趣,重燃學習熱情的有效方法。
為了讓學生能真切感受到演講的魅力與實質,筆者在單元導入環節中,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為學生們展現了多種類型的演講,比如《奇葩說》選手許吉如的演講、奧巴馬的演講,以及部分NBA的賽季英文演講等,主要是讓學生從演講氛圍上感受演講的魅力,通過這樣直觀具體而生動的展示,讓學生在學習演講單元時帶著一顆熱忱渴知的求學之心。
在具體的教學中,除了教科書中提供的四篇演講稿,還讓學生課外閱讀世界知名演講稿,整體感知演講的特點。針對疫情后學生在學習上的迷茫心理,年段備課組以《這才是青春》為題設置演講稿寫作實踐。筆者精心批改,為學生提供修改意見,以便學生上臺談之有物,胸有成竹、不露怯。上臺演講環節后,由班級同學投票選出“超級演說家”,并授予獎勵。
筆者所任教的兩個班級自主報名、自愿上臺演講的參賽比例達到23.4%和32.6%。由此可見,這次演講比賽受到廣大學生歡迎。
【活動二】“現代詩歌朗誦會”的全體動員
開學后,面對第一單元的現代詩歌教學,筆者延續上學期的經驗,配合教材要求,展開了主題為“現代詩歌朗誦會”的學習活動。采用“讀詩—學詩—誦詩—寫詩”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互相分享心愛的現代詩作之時,開拓視野,感悟現代詩歌的魅力。與此同時,“選詩—誦詩”的過程也展現了學生新學期以來的心路歷程,有助于情感宣泄和心理壓力的釋放,為創造和諧的語文學習氛圍,更為后續的現代詩歌創作奠定了基礎。在詩歌朗誦會上,筆者所任教的兩個班級上臺推薦課外現代詩作的比例達到61.7%和69.5%。在最后環節的“小詩人”——現代詩歌創作上,筆者看到不少閃爍著詩意的靈感火花。例如:
《四季》
(任博弘)
四季是自然饋贈的禮物。
春天是哺育生命的柔和溪水,
炎夏好似天地間的熱烈火焰,
心曠神怡的涼風由秋天帶來,
凍僵著的大地鋪滿寒冬。
反反復復重重疊疊,又輪輪回回,
我們看著它們不斷更替。
【活動三】《唐雎不辱使命》的課本劇表演
筆者在班級內開展了《唐雎不辱使命》的課本劇表演活動。以四人小組為單元,在自學課下注釋后,小組成員以自選與推舉結合的方式安排人物角色,根據合作探究后對人物性格的分析,增補或夸張人物的行為動作,豐滿人物的形象。表演后,其他同學評價表演的內容,表演者也對自己的表演行為進行解說與分析。在熱烈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對唐雎、秦王和安陵君三位人物形象的解構。
課本劇表演的形式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讓表演欲強烈的學生找到自我展示的舞臺,讓內斂含蓄的學生受到熱烈氣氛的感染,在全班誦讀中放松自我、展現個性。
后線下教學的思索
學生在經過了漫長的線上學習后,習慣并適應了線上學習輕松、較少壓力的學習狀態,對線下教學產生排斥,或者部分不夠自覺的孩子因為線上學習時不夠認真,面對線下學習充滿了焦慮與恐懼。因此,教師在“后線下教學時期”要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線下教學的魅力,燃起學習的熱情;也要讓學生再次適應線下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教學節奏,查缺補漏,回歸規律的學習狀態。
通過一個階段的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讓學生適應并重新愛上線下教學。
多樣化的課程活動,喚醒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活動探究單元的學習中,教師必須改變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為主的傳統語文教學方式,將學習的自主權真正還給學生,變當堂教授為全程指導,變掌控課堂為幫助自學,變關注成果為關注過程。如前文所述,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了合作溝通、集體評價的魅力,在這樣充滿活力和煙火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快融入線下學習。但在實施的過程中,要關注活動課程開展的全面性,不讓部分學生成為課程活動開展的“盲點”,要特別關注在線上教學中那些“沉默”的學生,關注他們在課程活動中取得的進步和成果,及時肯定鼓勵,恢復其學習動力與自信心。
為學生自我展示提供更多的平臺,以鼓勵為導向的評價方式
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應設置足量的自我展示環節,為學生進一步樹立線下學習的信心提供更多的契機。
例如,“現代詩歌朗誦會”的課程活動中“現代詩歌推薦及朗誦”環節,學生參與面廣,參與度深。學生在詩歌朗誦及推薦活動中能不同程度袒露內心的情感,互相分享個人對現代詩歌的不同偏好和獨特感受。當學生站上講臺為其他同學推薦詩歌時,無論是滔滔不絕,還是羞澀地按照PPT宣講,教師的評價都要以鼓勵為主,肯定每個學生的選擇,肯定每個學生的解讀,以正面評價來刺激學生再一次自我表達,同時也要鼓勵學生之間報以掌聲、歡呼聲來傳達正面積極的評價。
巧用部編版教材,不讓九年級落入“考試地獄”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各類教學活動無論是編排還是設計都十分貼近現代中學生的生活。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多思考如何用好教材,不要為了懸于頭頂的“利劍”——中考而忘記了課堂教學“呼吸”的節奏。例如,九年級上第四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走入小說天地》就是一個既能進行新舊知識梳理,貼合中考需求,也能讓學生品讀小說,感受文學魅力的設計。在《走入小說天地》綜合性學習的第二環節,制作人物卡片和情節圖時,筆者推薦學生選擇九下第三單元(《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秦王的形象)、九上第四單元(《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婦的形象、《故鄉》中閏土或楊二嫂、《孤獨之旅》中杜小康的形象)或中考名著《水滸傳》中經典的情節、人物進行梳理,鼓勵學生以精美的明信片為載體制作人物卡片,搜集、整理一些名家對小說人物的精準評價,豐富卡片內容。卡片制作完成后,在班級內部傳閱展示。以這樣的方式加深對這些經典人物的理解,也能為日常的語文復習活動增添一絲詩意與浪漫。
回顧“后線下教學”以來的種種嘗試和努力,筆者感受到初中語文教學要生動活潑起來,缺不了更多樣化的活動課程設計,缺不了更精彩紛呈的學生自我展示,更缺不了對學生的心理成長、情緒狀態的感同身受與滿懷柔情,要為初中少年的健康成長播種下書香育人的種子,還需要不斷實踐、不斷反思。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基于(UbD)單元整體教學研究”(FJJKZX21-464)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