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芳
在當今的教育理念中,核心素養的理念越來越被教育系統所推廣。核心素養是指每個學科都有其相應的內涵和在社會交往中的應用價值,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也要讓學生認識事物,發掘核心素養,更好地為社會、為生活服務,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學習力。
一、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方面
如今的孩子逐漸不喜歡數學課,數學課氣氛壓抑,一堂課下來,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講得身心俱疲,學生在教室里懵懵懂懂,收獲甚少。一些學生上課時難以長時間保持專注力,造成打瞌睡、走神等現象。課后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注意力難集中,完成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影響教學質量,阻礙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二)家長方面
因為數學重要,家長總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以彌補課堂學習的缺漏,期待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教師在布置作業、學習任務等方面,有時出現層層加碼的現象,使學生的壓力逐漸增加,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積極性不高,不想學、不愿學、學不會的惡性循環現象。
(三)教師方面
初中階段的教師和學生,由于中考的壓力,大都顯得“急于求成”。許多教師為了學生能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在教學上,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也無心深入探討初中數學核心素養,一味追求“多講多練”,依然是傳統的“題海戰術”和“滿堂灌”的教學,各種高強度的重復練習填滿了課堂,快節奏的快速解題訓練替代了學生的思考與思維訓練,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作用,許多學生只是一遍一遍地背公式、解題,根本沒有時間思考。數學核心素養被各種快速解題法所替代,學生的學習力在整天的高壓訓練中漸漸消磨。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力的主要作用
新課程十分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注重煥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縱觀歷史上各領域的名人,無不是從興趣產生學習的動力,最后成就偉大的事業。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十分重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力正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學習。
三、基于數學核心素養激發初中生數學學習力的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注重更新教育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講,學生聽”是大多數教師的選擇,這種喂養式的教學方式不僅讓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降低學生的聽課效率,也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力。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大膽創新,豐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疑惑進行指導性的答疑解惑,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數學核心素養的思考與發展空間。
(二)利用微課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激發學生學習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由學生的內在需求所決定的認識和興趣,對學生學習的推力是持久和強烈的。因此,喚醒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出現學生內心對知識的渴求。在課堂上,教師適當利用微課進行教學,使學生有新鮮感,刺激好奇心,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躍,學生以更輕松快樂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接收、思考、消化所學知識。同時,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和效果來看,整堂課45分鐘學生全部集中精力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微課學習適合學生更好地學習。微課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力。
(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有效進行課堂教學
由于初中數學學科的抽象性、邏輯性與縝密性,使初中數學教學難度大大增加。初中生處于對抽象知識的懵懂階段,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不清晰,傳統的黑板和課本難以表達數學學科的邏輯性,讓學生的學習也變得艱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解決這些教學困難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便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學生學得輕松,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數學下冊(華師大版)第10章“軸對稱、平移與旋轉”“軸對稱中”“設計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需要學生動手操作,自己設計軸對稱圖形。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可以用筆畫出來,但是復雜一點的軸對稱圖形不容易畫,這就需要教師借助計算機進行授課,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較為復雜的軸對稱圖形,或者邀請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軸對稱圖形設計。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能有效完成課程教學內容,而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四)教師要適時肯定,鼓勵學生積極提問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完成后往往會說:“都聽明白了嗎?”學生回答:“聽明白了。”還沒有聽懂的學生這時往往裝著聽懂了,或者默不作聲,下課也不去問問題,這就導致學生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跟不上課程,究其原因,其一是學生可能礙于面子,覺得別人都不問我去問,是不是有點特立獨行,怕招來同學們異樣的眼光。其二,可能是學生覺得別的同學都學會了,我學不會,擔心被別人嘲笑。這樣想就越來越沒有人問問題了。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提出簡單的問題不諷刺、不嘲笑的同時,鼓勵學生多問,讓學生感受到問問題是值得表揚的,促使學生想問、敢問,讓課堂的學風更自由、更嚴謹,加強數學核心素養的探討。
例如,在進行七年級數學(華師大版)上冊第4章“圖形的初步認識”中“立體圖形的視圖”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完成本節課知識內容后,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知識,大家還有哪些地方沒有掌握呢?現在是答疑解惑時間,請大家進行提問。”這樣,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提問時間,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重難點知識。如果沒有學生提問,教師可以說:“同學們,大家都沒疑問,那么我就要問問大家了。”然后教師可以隨機點學生就上課所學的內容進行講解,以此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五)建立學習小組,促進學生進行互動交流
合作和溝通是在當今人類社會活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初中數學課堂互動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因為各種因素不向老師提問,向同學提問交流可能更加自然。這時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建學習小組,提出溝通交流方案,指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增加同學之間合作與溝通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說“我是這么想的”“我有不同看法”“我對他的回答有補充”,等等,充分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有付出、有收獲,發揮學生的最佳潛能,養成不懂就請教同學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六)聯系實際生活,體驗數學學習的實用感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增強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結合,在課堂上多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舉例,這樣就會讓學生有一種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感覺,從而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勁頭,數學課堂效果會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得到進一步拓展,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體驗學習的成就感,感覺到學習的快樂,一舉多得。
例如,在七年級數學(華師大版)上冊第4章“圖形的初步認識”中“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新課程‘生活中的立體圖形,請大家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什么立體圖形?我們學習了這節課程,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幫助呢?這些立體圖形的知識怎樣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呢?”教師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探索立體圖形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教師從學生發現的問題出發,展開課程講解與互動,講解互動過程中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滲透“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提升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真正滲透數學核心素養。這樣,學生在學習到了數學知識之外,還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有思考、有收獲,從而提升學生潛在的數學學習力。
綜上所述,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基于數學核心素養激發初中生數學學習力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廣大教師不斷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個人素質,從各方面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長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范強華.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初中生邏輯推理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21.
[2]崔國興,崔國霞.淺談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20(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