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政仁
摘 要:高校青年團員作為我黨的重要后備力量,其思想政治意識教育問題必須予以重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校的教育氛圍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沖擊,被物質化、欲望化的氛圍所影響,也被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環境所影響,給高校青年團員意識形態,政治認同等帶來了巨大挑戰。文章基于高校青年團員政治意識淡薄的現狀現狀分析其主要成因,從多個方面提出強化高校青年團員政治意識教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青年團員;政治意識;教育
一、高校青年團員政治意識現狀
(一)理想信念的缺失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提升,人們信息獲取的途徑也越來越多。網絡世界的多元、開放、共享的特性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并構成網絡信息的一份子。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難免會摻雜一些功利、拜金、享樂的不良風氣,對三觀尚未成型的高校青年團員帶來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層面的沖擊,導致其是非判斷標準出現偏差,理想信念逐漸喪失,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攀比成分、重私利而輕公利等不良風氣。例如,在開展團學活動時,很多青年團員首先想到的是參與這些活動是否有額外收益,有沒有獎品、有沒有證書、評優評先能不能加分等,有的話就積極參加,沒有則消極懈怠,從思想根本上沒有認識到團學活動是青年團員強化政治意識、提升理想信念的必要環節。
(二)身份認同感不足
青年團員首先要對自己的團員身份有清晰、準確的定位和認知,并確定自我所屬的群體。對于高校青年團員來講,其身份認同感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首先是感受到自己的團員身份;其次是掌握團組織機構性質、功能和宗旨;三是感受到團員與非團員之間的區別。高校青年團員只有強烈的身份認同感,才能實現團組織工作的有效開展。但是從目前來看,有部分青年團員表現出自我身份認同感不足的問題,實際表現在一是不按時繳納團費,不積極參與團學活動,對團員的權利和義務缺乏了解,對團員身份不夠重視;二是認為團員身份相較于非團員無任何優勢,感受不到團員身份帶來的榮譽感。
(三)責任意識較為淡薄
從年齡構成上來看,目前很多高校青年團員都是千禧年后出生的人,特殊的時代背景決定了其多數為獨生子女,且生活水平相對較為優渥,在家庭中往往享有“超然”地位。基于此,很多青年團員做事習慣性的是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考慮不足,大局意識和集體觀念較弱。雖然思想政治教育一再強調團結協作、責任擔當,但是自身理解并不深入,導致理論與實踐出現脫節。當代部分高校青年團員責任意識淡薄在生活中表現為缺乏主見、責任擔當意識不足,無法發揮青年團員先鋒模范作用。
二、高校青年團員政治意識問題的成因
(一)社會因素
從社會因素層面來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時代發展的影響。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為人們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青年團員受年齡限制其社會閱歷較淺,政治意識方面很容易受到影響,導致淡化甚至畸形。除此之外,當前國際輿論環境方面也存在較大挑戰,青年團員缺乏辯證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受到西方虛無主義思想滲透,缺乏凝聚力。其二是網絡發展的影響。網絡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信息近年來的爆發式增長讓很多青年團員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部分網絡監管死角下的網絡段子、網絡游戲以及短視頻等不斷麻痹青少年的思想,導致其價值觀念的扭曲,政治意識趨于淡薄。
(二)學校因素
高校青年團員政治意識的強化受學校因素影響同樣較深。首先是對學生思想動態的監管和教育不足。學校作為青年團員接受教育的主陣地,除了日常的理論及專業技術教育以外,還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很多高校在教育層面過于重視學生的日常考試成績,而對學生思想動態的監管和教育明顯不足。很多院校對思想政治教育抱有無所謂或者敷衍了事的態度,過于關注學校排名、招生就業等,導致青年團員的政治意識教育出現學校不重視、教師不關心、學生無所謂的局面,對青年團員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就無從談起;其次是團學活動缺乏新意。團學活動是針對青年團員開展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活動,可有效激發團組織活力,帶領青年團員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凝實思想。但是目前有部分高校的團學活動枯燥單一,如理論教育內容過多、活動內容缺乏新意、團干部自身水平不足等都導致青年團員參與團學活動積極性不足。導致無法發揮其應有價值,青年團員的政治教育淪為擺設。
(三)個人因素
團員政治意識層面存在的問題與個人自身的因素存在密切關系。首先是入團動機不明確。很多青年團員在中學階段已經入團,但是對于入團的動機和意義不甚明了,入團申請書等多是出于跟風而寫,或者受同學感染而入團,入團程序也較為簡易,這些都可能導致青年團員政治意識的淡化;其次是對共青團的認識片面。部分青年團員認為團組織的象征意義較大,甚至連團章都不了解,團歌也不會唱,思想上是抱有將入團作為入黨的必要途徑;第三是身份認同感不足。部分團員并沒有認為自己是共青團員而感到自豪,認為與非團員相比沒有明顯優勢,在心理層面存在認同感不足的問題;第四是團學活動參與積極性不足。部分團員參與團組織活動抱有敷衍了事的態度,認為走個過場就可以,并沒有真正融入團學活動中。
三、強化高校青年團員政治意識教育的策略
(一)正確利用網絡資源
正確的利用網絡資源對廣大高校青年團員進行政治意識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利用微信、貼吧、論壇、短視頻帳號等當代大學生常用的網絡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視頻宣傳、在線交流,以充分準確的掌握廣大青年團員的思想意識動態,在充分了解其心聲與訴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教育活動,最大化的減少說教教育,以豐富、生動有趣的網絡資源形式強化青年團員的政治意識,提升教育成效。
(二)堅持黨建帶團建
高校青年團員作為我黨的重要后備力量必須予以重視。高校黨委在落實黨建工作時必須要考慮團建工作并將其納入工作范圍,高校黨委除了要做好黨建工作以外還必須定期了解團建工作的落實情況,通過政策支持等方式確保團建工作有效開展。除此之外,高校黨委還要定期組織青年團員學習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等,通過黨建帶團建的形式為青年團員提供學習陣地、提高思想覺悟、增強政治意識。
(三)強化政治意識教育
對高校青年團員的政治意識教育要講方法、務實效。除了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進行政治教育以外,還要注重在重大的節假日,如五四青年節、建軍節、建黨節、國慶節等特殊的時間節點組織青年團員在校內或校外開展實踐活動,讓青年團員在行動中感受祖國百年來的風雨歷程,感受革命前輩不屈不撓的精神,真正認識到作為共青團員的榮譽感和自豪感,通過強化政治意識教育的形式提升青年團員的政治素養。
(四)豐富團學活動形式
在對高校青年團員進行思想政治意識教育的同時要注重與團學活動協同開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團學活動的開展必須要充分把握青年團員的心理特點,以青年人群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活動內容。例如,組織青年團員去觀看抗戰愛國系列電影,了解我黨的百年奮斗史,在觀影后鼓勵團員踴躍發言,以親身實踐、相互交流的形式增強青年團員的愛國、愛黨意識。總的來看,團組織在開展活動時要不斷創新,結合大學生群體的年齡特點和喜好有針對性的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百年未有之變局下,作為我黨的重要后備力量,對高校青年團員的政治意識教育不容忽視。高校作為青年團員的主要教育陣地,要充分發揮教育職能,多措并舉強化青年團員政治意識,培養有感召力、戰斗力、凝聚力的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新,周紅英.黨建帶團建 培養好青年[J].江西教育,2020(25):8.
[2]郭赟. 新時代共青團政治性建設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9.
[3]戚曼.高校青年團員政治意識淡化問題研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