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
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基礎性、全體性以及發展性。而初中的信息技術學科由于課程標準缺失、使用教材不統一、小學階段開課不統一等問題,使得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存在信息技術學科起點差異大、學習能力差異大等問題,為了有效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可以將分層教學策略應用到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下面就以“搜索信息”一課為例談談在初中信息技術如何運用分層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對學生實行有效分組、動態分層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采取分組的方式進行教學,但為了使分組更加有效,在“搜索信息”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6人一組進行分組,在分組中注意保持相對的“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使具有相同能力和特點的學生盡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小組,并鼓勵其在小組內積極發揮特長,使課堂分組更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分層教學的基礎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分層,可依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實際情況將班級學生動態地分為基礎層、提高層、發展層三個層次,并將三個層次的學生平均分配到各個小組。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小組內分工合作,小組間相互指導,協作互動,優勢互補。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分層設計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學目標的制訂要基于學生、面向全體,教師要依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來制訂符合其認知發展規律的教學目標?!八阉餍畔ⅰ币徽n的教學目標及分層要求設置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常用的搜索引擎網站,培養學生信息意識;(2)了解如何進行網上搜索,并掌握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3)學會在網絡上下載和保存信息的簡單方法。
基礎層:能在他人幫助下基本達成知識與技能目標;提高層:能獨立達成知識與技能目標;發展層:能通過三種搜索方法的對比使用,初步形成高階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任務的逐個完成中有效地掌握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形成一定的計算思維;(2)通過實踐,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關信息的方法并合理加以利用。
基礎層:在他人的幫助下能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提高層:基本能獨立完成各項任務;發展層:能形成自己的見解并幫助其他學生完成任務。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三個不同任務的完成,在科學探究、人文素養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會學習,四個方面的學科核心素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3)通過學習,明確在網上下載、使用資源時必須注明出處,遵守知識產權法,初步形成信息社會責任意識。
基礎層:遵守知識產權法,初步形成信息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層:能在四個維度的核心素養上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發展層:能將學到的知識遷移,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在課堂教學各環節落實分層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在“搜索信息”一課中創設情境:學校將組織去貴州平塘進行研學旅行,在出發之前我們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需要上網搜索“研學”的相關信息。實現了以基礎層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準,并激發了提高層、發展層學生的求知欲。
(二)任務驅動,實施分層教學
“搜索信息”一課中結合“研學”的情境給學生創設了三個角色,天文學家(天文體驗館)、科學家(Fast科學應用)、歷史學家(牙舟陶博物館)。讓學生帶著三個大任務開始學習,教學過程中通過初識引擎、探索技巧、存儲信息、整合成果四個教學環節,設置分組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自由選擇,將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整合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以活動訓練為主線,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真正實現了教學過程“分層”,提高課堂效率。
(三)分層評價,檢測教學效果
依據一體化系統教學設計應包含評價設計的原則,在教學各個教學環節均設計了教學評價,“搜索信息”一課的設計將評價活動伴隨著整個教學活動同步向前推進,把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評價、集體評價結合起來使用,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的評價,確保教學環節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運用分層策略,使分層教學真正落到實處,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通過課堂教學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同維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