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闡明項目驅動法的教學意義與特色,指出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并以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闡釋以廣西農企項目為例的驅動法教學在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應用過程,并提出應選擇更具有教學應用價值、更符合時代背景的項目,要強化校企聯合培養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評述。
【關鍵詞】廣西農企 項目驅動 高職院校 視覺傳達設計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8-0148-04
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理念應與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所區別,要以培養實踐型、創新型、職業型人才培養為導向,全力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更符合企業人才需求。而隨著產業不斷升級發展,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已與地域社會發展的需求脫節嚴重,地方性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的專業教育教學方法已逐漸難以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改革勢在必行。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桂林師專”)在此背景下經過理論研究與開展教學改革實踐,認為引入地域性企業項目驅動法能產生較為良好的改革效果,故本研究引入并基于廣西農企項目,從項目驅動法的教學意義與特色著手分析,提出了教學實踐應用的策略,為提升高職院校視覺傳達專業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以期對地方性高職院校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項目驅動法概述
項目驅動法是在企業項目支持下,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參與企業項目的方案規劃、設計、產品制作等環節的教學方法。該理論基于皮亞杰的建構主義與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在引導學生借助以往學習經驗的基礎上處理并加工新信息的同時,實現教育與實踐的聯系。桂林師專在鄉村振興時代背景下,依托項目驅動法,借助校企聯合培養的平臺優勢,利用廣西地域性特色的農企項目激發學生設計創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際項目的設計制作過程中提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力培養學生設計實踐能力與專業美學素養。項目驅動法教學有清晰的教學定位,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應用項目驅動法教學,能檢驗學生對職業技能掌握程度、項目設計流程的熟悉程度,加強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與設計類崗位實踐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構建審美體系。高職院校教改背景下,項目驅動法較好滿足市場對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培養的需求,強化產學研項目緊密融合,全面提高了大學生的專業水平與實踐能力。
二、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桂林師專教師團隊通過回訪畢業生、考察調研設計公司、走訪工作單位負責人員發現,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大部分畢業生的設計能力較為薄弱,缺乏對相關項目設計流程的了解及實操軟件的能力,不能較好地適應設計助理的角色,人才培養存在問題較多,造成的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院校對課程的設置定位不明確。視覺傳達設計是通過可視的藝術表現形式將某些特定的信息整合、加工、傳達給對象并產生影響的一門藝術,專業課程涉及面廣,內容較泛。對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而言,其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有不少院校在設置專業課程時定位不明確,未能結合當前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置,使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培養難以滿足職業需求。
第二,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滯后。科技的進步與信息媒體的發展,數字化技術與視覺媒介產生共振,催生了新的設計方向:廣告設計與書籍裝幀設計內容由傳統向數字交互設計方向進行轉變,技術方向從二維平面和三維立體方面向四維等方向轉變,傳播媒介也從紙質媒介向數字化媒介等新型媒介方向轉變。這些變化都對視覺傳達專業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須教學雙方積極回應,重構并更新教學方式。當前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相對傳統且滯后,以課堂教學講授法為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嚴重。課程設置更新較慢,人才培養體系培養目標模糊,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第三,高職院校教師構成仍以學術型人才為主,相對缺乏實戰經驗。基于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任教教師應擁有一定的實戰經驗,方能培養出能夠更適應職場需求并與市場接軌的人才。而理論型教師過多,教師缺乏項目經驗,高職院校在教學師資配比上明顯不足,師資力量薄弱,學生缺乏實操技能的訓練指導。同時還造成理論與教學實踐融合性差的困難,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
基于以上幾點,高職院校改革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尤為必要。作為以職業人才培養為己任的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需結合校企聯合培養,加強項目教學法的引入,多角度多方面促進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對整體項目流程的把控和項目實操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與崗位適應能力。
三、項目驅動法在“廣西農企項目”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一)“廣西農企項目”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流程
1.依據校企聯合,制訂項目規劃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引導學生以振興鄉村為己任,依托校企聯合平臺,借助農企項目開發引導學生回應時代需求,提高項目實際意義。將理論、實踐操作教學與現實需求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專業修養,為鄉村振興做貢獻。如以企業綜合產品包裝需求實際為例提出農企包裝的設計需求。學生依據提供的各類農副產品發散思維。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的要求指導選題,有針對地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表1展示了桂林師專根據具體的農企項目結合高職院校開設的部分課程安排設計。
2.分工協作,制訂計劃
基于農副產品出產時節,企業明確校企項目時間期限,細化節點設計要求,并提供產品圖片及相關材料。教師團隊根據農企成品要求和課程教學要求進行項目調研,細分任務,制訂計劃。計劃包括各階段人員分工、時間總體安排、階段效果匯報、項目收支等。教師以往年優秀案例作為基本參考,適當提高項目成果匯報的權重,提高學生的項目責任意識。
3.激發潛能,實地調研
充分調動學生項目管理能力及市場調研能力,如綜合客戶需求、相關競品、業主需求、制作費用、人際協調等方面進行全面考量。在專業實踐課中結合農企實際項目,讓學生實地考察調研、收集資料,結合教師往期案例、圖書館資料、業主提供資源等,進行預先自主設計。教師指導調研,總結相關資源了解設計需求。企業通過講座、視頻宣傳等形式提供農企項目情況及往期選用的包裝案例,在此過程中可以在VI設計、標志設計和包裝設計課程中融入農企實際項目的工作流程規范,充分發揮項目教學法的優勢,為后續設計打好基礎。
4.團隊合作,初步設計
學生結合實踐課程內容,以團隊合作的方式推敲設計方案、產品制作效果、成品實物展示效果等,進行初步的概念設計。在開展團隊合作時,團隊內多采取按照學生各個專項的特長進行組合分工的方式。照此分工有利于培養學生了解自身,體現個人在整體項目團隊中的責任與價值,從而更有利于推進項目。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設計進度,及時進行指導,提供必要的資源及技術支持。此過程結合企業人員同步參與,強化“產教學”三方交流,發揮協同育人的優勢。
5.項目匯報,總結評價
概念設計完后,教師和企業雙方形成項目階段性評估。學生以報告和項目展板的形式總結項目設計,教師與企業的導師指出問題,得出評價,并綜合其他小組學生建議進行互評。教師須細化課程評價體系,強調學生設計作品的完整度、項目匯報、作品展示等方面的細節,進而強化設計能力。(作品如圖1所示)。
6.迭代更新,優化升級
依據教師與企業對階段性作品的評估,學生重新梳理設計作品,優化作品。結合企業需求和時間進度,通過多次總結評估與指導交流,學生可以更為透徹理解項目流程、提高設計意識。教師應在優化過程中積極指導,解決產品設計中的不足之處,企業可協助輔導。
7.項目總結,課程匯報
當學生完成最終設計后,教師組織學生匯報成果,形成教師、企業、學生三方公開公平公正評分,并基于具體的農企設計項目總結經驗與教訓。成果匯報應統籌三方,以促進共同成長。學生學會總結項目知識,教師分析與總結設計環節中的疏漏與改進措施;企業積極提供設計平臺,尋求合作等(實物成果見圖2所示)。整體應用過程框架圖(見圖3所示)。
(二)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應用評價
采取項目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后,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強化專業設計實踐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工作流程,提高企業競爭力,實現學生角色到設計師角色轉換。在這過程中,教學團隊也對該法進行了教學反思,就改善教學方法的層面上分析,認為還可從以下兩個方面改進。
1.選擇更具有教學應用價值、更符合時代背景的項目
廣西農企項目的介入積極地推動了教學內容結構的更新,促進地域性文化傳播,使學生直接接觸符合時代背景的專業知識。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選擇更具有教學應用價值、更符合時代背景的項目。如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要緊密聯系實際項目,并以之為藍本,引入企業實際項目或教師虛擬教學項目,從職業化的角度看待課程教學涵蓋的重難點知識,如印刷廠工藝流程的實踐教學等,可讓學生從感性角度了解設計作品的制作工藝,以及有何需要注意的事項,從而在設計時更好地兼顧工藝方面的要求。
而更具有教學應用價值、更符合時代背景的項目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廣西地域文化,從文化認知的角度推進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設計實踐,強化自身的技能知識與文化軟實力。精準掌握農副產品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市場要求,有利學生拓展自我認知水平并提升工作實踐能力。同時項目設計結合了廣西農企地域性的市場需求,其設計選題實用價值較高,農企產品的介入充分激發了學生對項目內容設計參與的積極性,并使學生從中獲取較高的成就感。企業項目能突出教學重難點并體現課程的實用性,使獨立課程在工作實踐中有效地融入各類專業課程,使知識結構體系更趨于完善。
2.強化校企聯合培養,完善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培養職業性技能人才,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需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強化校企合作的聯合培養,行將企業項目引入課程教學中,由專業教師、企業設計師聯合進行指導教學,并依據客戶需求,在課上或實習過程中按要求完成項目,完善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該模式能充分融合理論與實踐,可加強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與工作責任意識,搭建學生與企業間的橋梁,為學生畢業后職業設計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通過團隊合作、結合企業真實項目開展項目設計的方式,能提升學生將創意思維能力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能力,能提高團隊協作水平與實踐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學生精準捕捉視覺傳達設計行業趨勢,在求職之前了解市場需求。而行業內的設計師進行專業指導,有利于提升學生設計的規范性,使之較好地與行業、企業標準對接,有效彌補了校內師資力量短缺并解決了專業實踐存在的問題。團隊的組合分工可根據項目流程的需要進行調整,發揮參與各方軟件技能與思維能力的優勢。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力,對不同年級、不同分工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同時對教學進行適當的延伸,帶入企業的優秀案例作品對學生進行分析指導,讓學生從實踐中總結,并應用于課程作業中。
總的來說,當前廣西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傳統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學效果較差。由廣西農企項目驅動的教學法對廣西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貼合企業與市場提供了有益的嘗試。利用地域性農企項目開展教學,有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效果與質量,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體協作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創意表達、高效溝通、組織策劃、匯報表現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廣西農企項目驅動法”教學作為地域性高職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索的方向,有利于促進地方性高職院校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質量視覺傳達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建軍,李文靜.項目驅動教學法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湖南包裝,2021(3).
[2]江維,羅維平,薛勇.“新工科”模式項目驅動法在機器視覺教學中的應用[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21(3).
[3]曹小玉.項目驅動法在高職藝術設計色彩課中的應用研究[J].知識文庫,2021(9).
[4]屈蘇波,吳蕓,張莉.基于項目驅動法的數值分析教學實踐[J].教育觀察,2021(1).
[5]王鳳香.“項目驅動法”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應用型本科統計學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38).
[6]許花蕾.“項目驅動”在視覺傳達專業教學研究與實踐[J].智庫時代,2019(37).
[7]徐祥伍.永州地區傳統村落水空間特征分析在現代小區景觀設計的運用[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8]周瀟,羅憶南.項目驅動法在包裝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9(6).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電商環境下廣西農業企業項目與視覺傳達課程的整合”(GXGZJG2020B161)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胡茜萍(1976— ),桂林全州人,文學學士,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視覺設計教學理論與實踐。
(責編 羅異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