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理紅
摘? 要:寫字教學是小學低段語文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然而寫字教學內容較為復雜,對于師生都是較大挑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創新寫字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興趣及習慣,在練字的過程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其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本文結合小學低段寫字教學現狀,反思問題,提出“兒歌式”寫字教學策略,以期提高小學低段寫字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兒歌式”寫字;寫字教學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漢字書寫,既能展現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又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寫好漢字至關重要。學生入學之初,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發展學生熟練的書寫技能,訓練學生初步的書法觀察能力,讓學生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但在實際教學中,尤其是低段寫字教學,低段寫字教學收效甚微。
一、小學低段寫字教學存在的常見問題
(一)年段寫字教學目標理解偏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學段目標中從意識、習慣、鑒賞三個方面提出要求。首先,要求學生培養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樹立主動意識;其次,強調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規范寫字姿勢,力求書寫得規范、端正、整潔;最后,還需初步培養學生漢字的鑒賞能力,能夠“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課程標準對于低段寫字教學的目標是循序漸進的,并不是簡單重復,而是螺旋式上升。部編版教材結合課程標準,關于筆畫、偏旁、筆順、寫字姿勢等,提出了明確且具體的要求,必須在每一個單元、每一節寫字課上逐一落實,才能讓學生的寫字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一年級要求寫字總量300字,二年級寫字總量達到500字;一年級重點是筆畫,二年級重點是結構。對于低段寫字教學,部編教材從各個年級的年段目標和學習要求均有所區別,有所側重,要求教師在實際課堂予以落實。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深入研讀課程標準,解讀教材不到位,將小學低段寫字教學目標一概而論,盲目追求書寫的美觀與工整,忽視培養學生自主寫字的意識與興趣,使得寫字教學流于表層。
(二)寫字教學過程單一枯燥
低段語文課教學存在識字、閱讀環節熱熱鬧鬧,寫字環節無精打采的問題。一方面,是受學生心理發展影響。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生動有趣的內容如圖片、故事興趣盎然,而到了難度更大的寫字環節,則感覺索然無味。另一方面,寫字教學也值得反思。逐字講解,看似細致周全,卻沒在學生腦海里留下印象。學生觀察,教師范寫,學生書寫,模式化的教學內容讓低段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也就無法高效地學習吸收,以至于到后面評價環節,參加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教學過程單一枯燥,寫字教學只是機械化地重復,學生興趣不濃,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對培養學生熱愛漢字也大打折扣。
(三)忽視學生書寫習慣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書寫提示中提出“寫字時注意坐端正,握好筆”。教材在第一個語文園地率先提出書寫要求,強調學生坐姿端正,握筆正確,注重對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然而,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雖然對書寫習慣有所涉及,卻是走馬觀花,和習慣相比,書寫質量更加被重視,書寫質量作為一個可量化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被放大、關注。教師過分強調“誰的書寫更工整”“誰的書寫更漂亮”之類要求,對于學生存在的“彎腰駝背,趴桌寫字”等不良坐姿、“滿手抓筆、倒鉤手腕”等嚴重的握筆姿勢問題則避重就輕,含糊帶過。教師的忽視,使得學生的書寫習慣不佳,最終影響書寫。
在目標偏頗、過程單一,忽視習慣等因素的多重影響下,小學低段寫字教學收效甚微。兒歌以低齡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詞句簡短,音韻流暢,朗朗上口,是兒童文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低齡兒童間廣為流傳。針對以上問題,筆者結合課堂實踐情況,嘗試將兒歌與低段寫字教學相結合,探索“兒歌式”寫字教學策略。
“兒歌式”寫字教學策略即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書寫方法、書寫內容、評價標準等內容創編兒歌,讓寫字教學兼具知識與趣味,提高寫字教學質量。
二、小學低段 “兒歌式” 寫字教學策略依據
(一)契合課程標準制定要求
課程標準指出:“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一線教師基本能夠培養學生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但課程標準還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根據調查發現,學生大多是迫于家長、老師的壓力,在主動性上還有所欠缺。“兒歌式”寫字教學,通過朗朗上口、豐富有趣的兒歌,給寫字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增加寫字教學的趣味性,促進學生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二)符合教材編寫特點
低段部編版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注重借助兒歌總結書寫規律。如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書寫提示中分別提出:“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中間后兩邊”“先外后內”的筆順規則。到了一年級下冊,同樣借助兒歌總結書寫,如“先外后內再封口”。由此可見,部編版教材寫字板塊規律性強,而利用簡短的口訣、兒歌總結規則,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筆畫書寫,把握合理的間架結構,幫助學生識記。“兒歌式”寫字教學與教材編寫不謀而合。
(三)貼合低段兒童學情
小學低段學生知識儲備較少,生字書寫對于學生難度較大,學習興趣較低。在低年齡學層的學生看來,多種多樣的、新鮮有趣的、活潑生動的事物更具備吸引力。創編兒歌進行寫字指導,符合小學低年段寫字教學目標,遵循兒童心理和認知規律,將枯燥、復雜的生字書寫變得生動、形象,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比如易錯字“國、困”,師生根據書寫要點,共編兒歌:“先進人后關門”,形象又生動,利于學生掌握國字框的字書寫規律;再如“觀”字,學生充分觀察,借助關鍵筆畫的位置創編兒歌:“長捺穿插點下面,豎彎鉤平又穩”幫助學生寫好生字。創編學生喜歡的兒歌來指導書寫,貼合低段學生學情,利于學生簡單、快速掌握書寫要點,也能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寫字的效率。
三、小學低段語文 “兒歌式” 寫字教學策略
(一)方法式兒歌,學習書寫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正確的書寫方法是寫字的基礎,低段學生受入學前學情影響,書寫方法參差不齊,需要教師進一步規范。
首先,培養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學生在執筆時先用拇指和食指從左右兩側捏住筆桿前側,筆桿前側約留出兩厘米長,且兩指指尖不能靠攏。再用中指拖住筆桿,置于中指第一節關節處。接著將無名指和小指自然彎曲,靠在中指下面,整個右手呈空心拳狀態,三指合并抵住桌面。最后將筆桿往后傾斜,靠在空心拳的最高點,大約食指根部位置上。大段的理論性文字對于低段學生來說,無疑是既困難又無趣,執筆方法也可創編《執筆歌》總結:“一指二指捏著,三指下面托著,四指五指貼著,筆尖向前伸著,筆桿向后躺著。”《執筆歌》排列整齊,重章疊韻,規律性強,能降低學生識記難度,同時通過“捏著”“托著”“貼著”“伸著”“躺著”幾個關鍵性動詞,總結執筆要點,利于學生掌握。
其次,培養學生正確坐姿。書寫時,要求學生頭部保持端正,眼睛距離書本紙面一尺左右。同時,背部直立,雙肩放平,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的距離,雙臂自然平放于桌面,一手壓書,一手執筆,保持雙臂撐開,坐姿端正。最后,雙腳自然平放于地面,與肩同款。培養學生坐姿也可用短小精悍的《坐姿歌》總結:“頭正、肩平,腳著地,一拳、一寸、一尺遠”,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輕輕松松掌握正確坐姿,在書寫過程中不斷強化、糾正。
最后,培養學生觀察漢字的能力。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寫字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觀察字形,一年級強調觀察筆順、位置、關鍵筆畫,二年級強調觀察結構、寬窄、關鍵筆畫,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弄清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學生不知道觀察,部分學生不會觀察,觀察需要一條行之有效的指導路徑。通過兒歌,引導學生“一看結構、二看寬窄、三看關鍵筆畫”,針對學生寫字過程中遇到的筆畫和間架結構方面的難點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快速明確觀察方向,掌握漢字的筆畫和框架結構,將漢字寫得正確美觀。
(二)書寫式兒歌,掌握書寫要領
漢字數量龐大,各不相同,學生在對書寫方法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漢字,也可引導學生對比、聯系,發現漢字在筆畫、結構等方面的規律,創編書寫兒歌,掌握單字的書寫要領。
同課生字對比觀察,總結要點。低段課文在編排時,每課大約4—5個生字,生字之間并非完全割裂,可從相同點或不同點兩個角度,引導學生總結觀察。如一年級上冊課文《比尾巴》,本課要求學生會寫“長、比、巴、把”四個生字,通過觀察,學生可以發現,四個生字兩兩成組。“長、比”為一組,有共同的筆畫豎提,“巴、把”為一組,有共同的筆畫豎彎鉤,從相同點出發,鼓勵學生創編兒歌。寫“長”和“比”時,根據豎提的長短、位置創編兒歌,“長”是“豎提筆直長又長”,“比”是“豎提稍短住左邊”,通過兒歌,學生可輕松掌握豎提的書寫,進而指導整個生字書寫。
新知、舊知相互勾連,總結書寫要點。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將新學習的知識與已有認知體系相聯系,也利于學生總結書寫要點。如二年級課文《坐井觀天》,將“答、喝”放在一起,首先學生觀察,發現結構不同,“答”是上下結構,“喝”是左右結構,二者雖有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的部件——口,從“口”字出發也可總結書寫。聯系之前學習生字“杏、吞、臺”“葉、吹、吃”,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這些生字雖然都有“口”,位置不同,“口”的寫法有所區別。借助口的不同位置,創編兒歌:“口在下,矮又扁。口在左,方又小,小腳踩在橫中線”。在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中,借助兒歌,快速明確書寫要點。
總結規律編創兒歌進行寫字教學,讓朗朗上口的兒歌輔助學生記憶,提高學生學習寫字的效率。在兒童大腦中留下的意象建構漢字概念,深化兒童對漢字的認知,感受漢字文化的豐富性、趣味性。
(三)評價式兒歌,自主評價
課程標準提出:“寫字教學的評價要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寫字、書法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寫字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對漢字文化的尊重與熱愛。”學生在練寫過程中,同樣可以借助兒歌,對書寫習慣、書寫成果等維度進行自主評價。
利用兒歌糾正寫字習慣。《執筆歌》《坐姿歌》不僅可以在書寫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在書寫過程中,學生還可借助《執筆歌》《坐姿歌》自查自糾,頭正了嗎?肩平了嗎?教學評一致,讓學生的自我評價有所依托。
利用兒歌檢查書寫效果。評價學生書寫成果時,借助兒歌使評價標準可視化。如“答、喝”二字,創編評價兒歌:“結構正確一顆星,口字擺好一顆星”。學生從“結構”、口的位置兩個角度進行評價,根據標準自我修改。在統一標準下師生共評、生生自評,提高書寫質量。“兒歌式”評價,科學、簡單、操作性強,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增強自信心,明確努力的方向。
四、結語
寫字教學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應該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教參、教材,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兒歌式”寫字教學策略,從教學實際出發,從學生學情出發,力求培養學生基本的書寫習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同時,賦予枯燥、困難的寫字教學趣味與活力,培養學生對漢字文化的尊重與熱愛。
參考文獻:
[1]汪娟. 入學初小學寫字教學現狀分析與教學建議[J]. 語文建設,2019(18):28-3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趙瑩. 以兒歌促進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J]. 文學教育(下),2018(06):46-47.
[4]曲藝. 小學生執筆問題芻議[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1):81-82.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