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錦仙
摘? 要:小學作文源于現實生活,但實際教學中不少學生往往缺少實際生活經驗的支撐,寫出來的文章言之無物。完善作文教學方法,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學以致用
一、立足生活,學會發現,豐富寫作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泉水,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毙W生的生活世界相當豐富,我們要重視并發掘學生的生活世界,為學生的寫作開源,將學生的寫作置身于寬廣的生活空間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從生活中發現美,在生活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讓學生將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寫進文章,讓學生的作品更加富有新意與創意。
(一)教會學生觀察生活
作文訓練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時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身邊美好的人和事。如觀察鄉村、街道的重大建設與細微變化,觀察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工作表現,觀察大自然的樹木花草、日月星空,這些都是學生習作的極佳素材。通過這樣,讓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解決作文中“無材料可寫”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參與生活
有意識組織活動,使學生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系到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能否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作文主題。如組織學生開展“他真行”等演講形式的主題活動,配合重大節日組織學生舉辦聯歡會,平時組織學生郊游、參觀工廠,定期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以此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三)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實踐出真知。我們從作文訓練的需要出發,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如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考察鄉村生態環境的變化,從而懂得保護環境……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實踐的感受,引導學生善于把這一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
二、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合,以讀促寫
讀與寫密切相關,只有讀得好,才能寫得好,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采用讀寫結合法,以組文的讀寫訓練重點作為結合點,做到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如學習《山中訪友》一課,我首先讓學生明確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找出文中作者拜訪了哪些“朋友”,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接著品讀精彩句段,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然后,讓學生摘錄文章的好詞好句,反復朗誦,加以積累。學習全文后,總結課文的寫作方法:抓住主要景物描寫一處地方,按空間順序敘述,運用聯想和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對景物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充分表現景物的特點。然后,指導學生運用該課的寫作方法寫一處自己喜歡的地方,結果學生寫出的作文條理分明,描寫生動具體,景物特點鮮明。
我還引導學生對學過的各類體裁的文章歸類比較,如記事的文章要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清楚;寫人的文章要選擇人物的典型材料,用一事或幾事來表現人物的特點,抓住特點,對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以及心理活動進行具體描寫;寫讀后感和漫畫重在寫看后自己的感悟,要聯合生活實際談感受……從中讓學生掌握不同體裁文章的寫作方法。
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豐富寫作之源
(一)擴大閱讀,注重平時的積累
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富的知識,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新穎的好作文,所以教師要教育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名著,甚至自然科學知識,也要了解一些。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和作文,教師可組織一些朗讀比賽或演講比賽,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口才。再通過辦墻報和手抄報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書面作文水平。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髓,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匯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賴于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因此教師在做好正常教學工作的基礎上,一周應該專門拿出兩節課讓學生靜心讀書。
(二)鼓勵學生在讀書時做好讀書筆記
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引導學生進行隨文積累。讓學生在課內和課外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復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涌向筆端。
(三)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重要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傊约旱南敕ǘ伎蔁o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我們可以讓學生每一個星期寫一兩篇日記,把自己在這一周中觀察、參與和體會生活中最有意義最有感悟的事物寫下來。比如:學生參加一次活動,做完一次大掃除,看到身邊美好的人和事等,都可以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四)指導學生加強課外積累
學習課文《匆匆》后,學生知道時間的寶貴,課后可讓學生搜集珍惜時間的一些名言警句;學習了一個成語故事,就讓學生回憶并搜集有關的成語故事;教師節讓學生搜集尊敬老師的名人故事以及贊美老師的詩句;每個季節到來之際,讓學生分別找一找描寫各個季節景物的詞句;接觸到諺語、歇后語、對聯之后,讓學生搜集身邊的諺語、歇后語和對聯……學生課后搜集的資料,定期交流,看誰找得多,背得多。
四、注重評價,自我修改
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好學生作文的評價、鑒賞工作。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這樣做,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獲得持久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學生在把自己會說的話都寫出來以后,還要學會修改,使它更具有表達書面語言的能力,這也是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種表現。教師要逐句逐段地與學生一起分享修改作文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己修改文章,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
五、結語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提高小學作文的教學質量,關鍵是教師要加強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重視作文教學的研究,不斷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能邁出困境,出現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吳立崗. 小學作文教學論[M].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6.
[2]彭小明. 寫作教學模式論[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