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燕
摘? 要:故事是語言文化中的靈魂元素,深受學生的喜愛。故事不僅是對舊事的講述,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利用好故事,將故事與教學相結合,將大大提升語文教學過程的有效性。隨著時代潮流的涌進,故事化教學方法初露鋒芒,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的課堂融入,也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知識拓展,是極具綜合性的藝術元素?;诠适禄虒W的特點,語文教師需要對這一方法加以充分利用和有效開展,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故事化教學;有效途徑
語文是中華文化精髓的體現,內容豐富、文化深厚,是引導學生理解和傳承祖國文化的主要渠道。而小學語文是語言教學的基礎,不僅要向學生傳達優秀的語言運用,還需要傳達優秀的文化思想,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至關重要。隨著時代的變遷,語文學科更加注重基于學生的本位出發,依托學生的興趣點和個體需求,采用更加契合學生思維發展的教學方式,“故事化教學”方法逐漸進入了語文課堂。
一、故事化教學理念概述
所謂故事化教學,就是通過新穎的故事講述學科知識,利用故事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特點,將學科知識糅合到故事細節中,通過故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學科知識、感受知識內涵。歡快靈動的故事遠比枯燥刻板的知識點更加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促成學生的參與度,故事化教學方法是一種立足于小學階段學生生長發展需求的新型教學方法。故事是最能打動學生精神的一種元素,在閱讀故事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對于學生而言是最為有效和輕松的方式,因而更易于被接受和推廣。故事化教學理念是從充分了解學生的角度出發所衍生出的教學理念,將其運用至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帶領學生看盡故事薈萃,品味語言集錦,促使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學習好語文學科,增強語言感知力與應用能力。
二、小學語文故事化教學的別樣途徑
什么是故事?故事源自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從口口相傳到經典聚集,不僅是非常重要的文學載體,更加是承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記憶。利用故事進行教學,是將悠遠的思想和文化價值傳承給未來。而小學階段是人才思想積淀的搖籃,教師應當積極采用故事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看故事內容,領略故事精髓,感受故事思想,從小小的故事中挖掘文化精粹,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一)構建故事課堂,營造生動氛圍,激發沉浸趣味
故事是過去文化和思想的縮影,但卻指引著我們向未來前進。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故事有著天生的好奇與興趣,他們渴望探索精彩的故事,無論是過去的還是構想的,都能夠成為學生精神和思想的寄托。而傳統的語文課堂以知識點講授為主,涉及最多的就是稍顯枯燥的知識點和生硬的理解方式,這會使得學生無法將興趣集中于課堂,促使他們學習興趣低,學習效率無法提高。而將故事融入課堂,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讓學生從中理解知識,會使課堂氛圍生動活潑,激發學生沉浸式地學習,獲得語文學習趣味。
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為例,名字是一個稱呼,一個代號,也可能會是一個故事。正如該單元的課文,不管是老屋、胡蘿卜先生還是狗,都有他們獨具特色的故事背景。這樣生動有趣的故事隱藏在文章的名字之中,既能引發人的聯想,又能夠提升探索的趣味。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以“名字里的故事”為主題,引入一個個名字里隱藏的故事,比如引入古典故事《完璧歸趙》,講述和氏璧的故事,還可以鼓勵學生講述自己名字的由來,講述其中蘊藏的深刻寓意或趣味故事等等,通過這樣生動趣味的故事教學,學生對故事的挖掘更加深入,從而沉浸語言之中,開展神奇的故事之旅。
(二)打造故事探索,聯結背景文化,觸動自主能力
探索學習是目前課堂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探索是構建自主能力的途徑,然而探索并不意味著學生需要專注于知識點的探索,也并不意味著學生應當關注書本的內容,探索是一種開放式的、多邊的活動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點針對性地尋找探索方向,正如紛繁精彩的各類故事,不同的學生愛好不同的故事內容,引導學生開展故事探索活動,通過聯結各類故事,了解其背景文化,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就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以三年級下冊《紙的發明》教學為例,造紙術是中國歷史中乃至世界文明史中都是非常璀璨的文化,是我們的祖先歷經千辛萬苦而創造出的,在整個過程中,飽含諸多的生動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各類發明的故事探索,包括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等重要的發明創造,讓學生在探索中挖掘祖先的生動故事,并從中了解其中的背景文化,理解歷史的變遷對文明的影響,繼而發掘出自己的興趣,自主地開展文化知識學習。
(三)感受故事閱讀,品味語言魅力,促進文化深入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模塊,可以說,語文知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的能力,因為閱讀是吸收知識的關鍵途徑。然而,閱讀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樂于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投其所好”不失為激發閱讀興趣的好方法。利用多樣的故事,引導學生開展繽紛多彩的故事閱讀,能夠使得他們從中獲得閱讀的趣味,也能夠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知識背景、了解文化特色,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文化,對于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以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教學為例,中國經典神話故事是偉大的民族精神典籍,其中蘊藏了無數淵博的知識和歷史文化,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開展各類經典神話故事的閱讀,講述自己心中最珍視的故事或人物。通過閱讀和講述,學生能夠品味到神話故事中語言文字的魅力,更加能夠感知故事中蘊含的祖先的創新思想和美好的期望,進而逐步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從思想深處領略語言文學的內涵。
(四)體驗故事情境,感受思想熏陶,塑造優良德行
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語言應用,無論是閱讀抑或是探究,都是幫助學生個體掌握更深層次語文知識的途徑。而提升語言應用能力更好的途徑,是體驗式的情境。在體驗式的情境中,學生能夠運用語言,應變千變萬化的場景,這雖然是生活場景的模擬,但也是真實的實踐演練。尤其是加入故事元素,通過各類故事情境的融入,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相似場景的情感,更加能夠激活語言動力,感受到文化思想的熏陶,從不同的故事情境中獲得真實體驗感受,并能夠從經典的文化場景中汲取德育能量,最終還能夠促成優良德行的構建。
以四年級下冊《千年圓夢在今朝》教學為例,古時有對月宮的美好暢想,至今有載人航天技術的騰飛,自古至今我們都對宇宙充滿著好奇和探索之心,而這個探索過程又涌現出了無數經典的故事。教師可以借助貫通古今的經典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體驗故事內涵。比如可以參照《典籍里的中國》,將書中的故事搬到現實,搬到情境中來,用自己的理解來詮釋全新的故事,表現古人的思想以及時代的變遷,演繹從古至今的偉大變革。在故事情境中,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故事中的思想熏陶,更加能夠體會偉大的祖先的德行與品質,從而獲得品德的進步。
三、結語
故事里的精彩紛呈,帶給學生的不僅是文化的深入,更是思想和行為的錘煉。從優秀的故事中汲取營養,獲得的遠比單純的知識學習來得更多、更廣、更高遠。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帶好學生學習的路是我們肩負的重任。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趣味生動的故事是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學習的航標,教師應當從中看到故事化教學的價值,正確地開展引導,幫助學生從故事中汲取豐富的知識能量,繼而成長為優秀的未來人才。
參考文獻:
[1]閆順麗.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故事教學法[J]. 亞太教育,2016(08):192.
[2]馬國英. 如何利用故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J]. 語文教學通訊,2021(01):75-77.
[3]許秋洋.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洋溢故事味兒[J]. 語文教學通訊,2018(04):28-29.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