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姝



〔關鍵詞〕趙振元;文藝創作;音樂
趙振元: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十一科技”)董事長、黨委書記,研究員級高工,國務院津貼獲得者。現任中國信息產業商會副會長,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成都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無錫市第十四屆政協委員,無錫市人民政府國際經濟顧問,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新能源分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外散文詩學會執行主席。
創作 筆耕不輟
趙振元一直保持著文學創作和記錄的習慣,尤其喜愛寫作詩歌、散文和游記。只要有閑暇、有靈感,他就會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步履不停,始終堅持在文藝創作這條路上。
創作中的筆耕不輟,為其帶來了豐厚的碩果。從2011年至今,趙振元創作并出版了如下作品:
散文詩集
詩集《窗外飄著雪》( 作家出版社,2011年)
散文詩集 《江南的雨》(四川文藝出版社,2015年)
長詩 《紅旗飄飄》(吳越電子音像出版社,2016年)
詩集《我們走在大路上》(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
詩文集 《浪花里飛出歡樂的歌》(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
詩文集 《今夜又下著雨》(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7年)
詩文集 《城市記憶》(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7年)
主編《中國散文詩百年經典》 ( 作家出版社,2017年)
書法集 《詩情畫意詠人間》(作家出版社, 2019年)
散文游記(與夫人張小平合著)
《行走在遠方》(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
《外面的世界》(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
《一路風塵》(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年)
《人在旅途》(四川文藝出版社, 2021年)
此外,他的散文詩集《江南運河情》的中英文版即將出版,和夫人張小平合著的游記《我在這里等著你》(暫定名),也擬于2022年出版。
趙振元每日都有繁多的工作事務需要進行處理,這讓他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看似沒有一絲多余和閑暇。然將無法實現之事付諸實現,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標志。在這一過程中,他歷經了風風雨雨,既面對了事業上的坎坷,也遭遇了生活中的挑戰。這些體驗讓他的業務水平得到了提升,也讓他的人生閱歷更加豐富,相應的,對生活和情感的體悟也更有了切膚之感。這不僅反映在他管理水平的提高上,也為他的文學和音樂創作打下了基礎。無論是散文、詩歌的創作,還是歌詞的編寫,其實都來源于趙振元區別于常人的極其豐富的且具有挑戰性的職業生涯和生活經歷。文藝創作領域的作者大多為專業出身,缺乏他這樣的生活閱歷和商業體驗,而這反而讓他的作品愈顯珍貴與厚實。
多年的文藝創作經驗,加之豐厚的人生體悟,為趙振元的歌詞寫作和音樂創作積累了一定基礎。在這諸多充滿韻律美和藝術性的散文和詩歌中,歌詞創作所需的靈感便蘊含其中,而趙振元從詩人、作家到詞作家,也就順其自然、水到渠成了。
趙振元是一位充滿激情的音樂人,他對文學和音樂的態度是認真且崇敬的。在他看來,歌曲是沒有邊界的,歌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感是全人類所共通的。趙振元作詞的音樂作品,從地域上覆蓋了祖國的東西南北中,在情感上包含了祖國大愛和家國小情,有舐犢情深也有情人絮語。既有宣揚企業文化和管理精神之作,也有講述人生哲理、追憶往昔的動情之語,題材廣泛,隨意而為、隨性而作。
生活 自由爛漫
生活中并非處處完美、時時順遂,但我們需要用一雙慧眼來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提煉出來,讓工作、生活充滿趣味。趙振元就用詩人的情懷來笑對人生,讓自己的生活充盈著自由爛漫的氣息,為日常帶來了詩情畫意,也在日復一日的創作中傳遞著自己豁達爽朗、詩意盎然的人生態度。
對趙振元來說,因公出差是家常便飯,但他一點都不覺得路途遙遠、疲倦辛苦,反而喜歡在出差旅途中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并常常收獲頗豐。如果對某個地方心生感觸、文思泉涌,趙振元就會邀請自己合作多年的著名作曲家彭濤也去那個地方進行采風。他想讓自己的創作同伴能見他所見、感他所感、思他所思,如此,能讓兩者的合作更加默契,并創作出更具感情和靈魂的音樂。有一次,趙振元從大理旅游回來,一口氣創作了六七首歌詞,然后交由彭濤進行譜曲。趙振元在聽完彭濤的初次譜曲后總覺得差了一點韻味,認為沒有完全表達出歌詞中蘊藏的感受和內涵,于是便邀請彭濤親自去大理采風尋找靈感。果然,彭濤回來后所作的曲與趙振元想要傳達的情感與表達的內容一拍即合。趙振元與彭濤合作《西域情歌》時也是如此,趙振元先去了趟新疆,之后彭濤沿著趙振元的足跡去觀光,并由此完成了后續的創作。
在趙振元的音樂創作中,能感受到他對生活和美好的追求,折射著他對人生價值的定義,既能感受到他對親人、對愛人、對朋友、對社會和對大自然的那種真誠熱愛,也能體悟到他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刻見解。生活,才是創作永不枯竭的源泉。趙振元曾說:“要不斷拓展生活的深度與廣度,不斷延伸生活的厚度,要深深地植根在生活豐富的土壤里,吸入更多的營養,注入更多的情感,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才能產生更多的精品,澆灌出更加美麗飽滿的花朵。”只有更大的格局、更寬的視野、更深的生活體悟,才能讓趙振元創作出令人滿意的歌詞。
情誼 互相成就
彭濤是趙振元音樂創作中不可或缺的親密伙伴,是互相成就的真摯好友。彭濤是國家一級作曲、中國文化部優秀專家,其作品曾榮獲文化部“文華音樂創作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作品獎。
2004年,為慶祝“十一科技”建院四十周年,趙振元決定創作一首歌曲作為院歌。因緣巧合下,彭濤受邀作為院歌的作曲者。盡管彼時的兩人還未見面,但在趙振元提供了第一段歌詞后,彭濤就熱情地鼓勵他繼續完成創作,于是便有了這首由彭濤作曲、趙振元作詞的“十一科技”院歌—— 《十一科技的夢想》,這也是趙振元第一次為歌曲作詞。如今,這首歌曲儼然成為了“十一科技”的精神表征和文藝代表,成為了帶領“十一科技”前進的號角。正如歌詞里寫就的那樣,如今的“十一科技”已然“創新繪出新天地”,“走進時代的前沿”。
在這之后,趙振元與彭濤的合作從斷斷續續的持續到了井噴式的涌現。一開始,趙振元在寫完歌詞后就直接交給彭濤,讓他自己發揮;后來,趙振元邀請彭濤沿著自己的足跡采風,到最后,兩者攜手共游、同期完成作品。從較為獨立的前后期創作到同期完成,思維的交融和聯系的緊密讓他們的合作更加契合,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趙振元和彭濤已經合作出版并發行了三張音樂專輯,分別是《心聲》《櫻花美》《西域情歌》。第四張專輯《洱海情歌》收錄了16首新歌,已經提上了出版日程,而第五張專輯《馬蘭花開》已在熱火朝天的籌備當中。趙振元認為,自己和彭濤的創作思想和音樂靈感往往一點即通、不謀而合,彭濤總能在三言兩語中就抓取到趙振元創作的歌詞中所想表達的內涵與思想,而趙振元則回饋了彭濤創作上的自由和信任。趙振元直言,自己并非專業,只顧寫好自己的詞、表達好自己的內容,而與彭濤能夠一直合作并不斷突破自己,實屬幸事。趙振元覺得彭濤有著蓬勃的創作力,之前,他還擔心和彭濤一直合作會不會出現作品風格同質化的問題,但彭濤從未讓他失望,每次合作的音樂作品都讓趙振元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彭濤的作曲在不斷地超越和創新,趙振元也在不停地精進和優化自己的歌詞。趙振元還談道,以后可以將自己與彭濤合作的作品從單一的歌曲延展為歌劇等綜合性藝術題材,拓展其藝術形式和創作境界。趙振元與彭濤的合作是共贏的,是互相成就的佳話;趙振元與彭濤的情誼是互惠的,是共同進步的動力。
目標 一百首歌
在采訪當天,趙振元上午剛從深圳回來,他無半分遠歸的風塵仆仆,反而攜有創作靈感、精神抖擻,給我展示他記錄在手機上的歌詞初稿、隨筆記錄和管理心得。趙振元對時間管理和生活規劃的縝密著實令人欽佩,他甚至會在自己的記錄中更新初稿、二稿甚至三稿,并記錄下修改的具體時間和原因,最后再進行整理和甄選。如此,難怪他能有源源不斷的作品涌現出來。深圳之前,他還去甘肅旅游了一周,這期間竟然寫了6首歌詞,真讓人不禁驚嘆于他的創作力。趙振元并不為自己充沛的創作力驕傲,擺擺手說道:“不過寫了6首,也不一定都用上,到時候還要進行選擇。”歌詞往往是靈感乍現所作,由于怕忘記所以趙振元都會即時記錄。自己出差的首要目的是為工作,滿滿的日程讓他在出差途中顧不上對游記、散文類文學的寫作,但一到家,趙振元就將自己關在屋子里進行寫作,這是他的創作習慣。
趙振元對自己未來的創作有著一定的規劃,他會繼續堅持詩歌、隨筆和游記的創作,甚至會嘗試涉獵小說領域。此外,他還要繼續精研管理學,優化自己所著的《管理隨筆》(將出版至第八部)系列。最重要的是,他會堅持歌詞創作,和彭濤合作創作更優秀、更經典的音樂作品。趙振元有著明確的目標導向和意識,所以他給自己定了與彭濤合作一百首歌曲的目標,并打算在這些音樂作品中要展現盡可能多的內容和情感。數量只是一方面,他的最終目標是讓他們的音樂作品獲得更高的知名度和傳唱力。只有被聽到、被唱出,一首歌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獲得了生命力。音樂是美好的藝術創作,但只有使其具有生命力才算創作的完成。如今,趙振元作詞、彭濤作曲的《小寶寶》《老伴》《媽媽》在中央電視臺CCTV-3多次播出,《草原之旅》《西域情歌》《櫻花年年開不敗》也在CCTV-15播出,均受到了社會關注。
在趙振元看來,音樂,傳遞著人們的情感;音樂,是有聲的詩篇;音樂,是信念的抒發;音樂,是思念的寄托,而他也期待自己更多的音樂作品在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后,讓人們體悟到其動聽和美妙之處。
音樂 靈感乍現
趙振元認為,經典的音樂創作就來自靈感的乍現和情感的高峰。沒有一個藝術家一天二十四小時始終是藝術家的,藝術家創造的一切獨具特色又有著旺盛生命力的神來之筆,往往是來自那難得而又極其短暫的瞬間靈感。音樂創作的完成是作者在特定的環境下實現的,所以他所創作的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的背景故事,趙振元還將其整理在了《原創音樂歌曲背后的故事》中。只有當情感和體悟達到了高峰,靈感才會激涌,歌詞中的經典才能閃現。沒有點睛之筆、沒有靈感沖動,哪怕自己創作力充沛,趙振元也寧肯不動筆,《西域情歌》就是如此。從新疆采風回來后,趙振元已經完成了西域風曲集中其他歌曲的歌詞創作,但對《西域情歌》這首主打曲的歌詞,他卻遲遲沒有動筆。雖然平日雷厲風行,但面對偶爾的創作瓶頸,他并不急躁,只是耐心等待靈感的涌現。果然,后來他在辦公室里花了十分鐘就完成了這首詞的創作,完成后他馬上發給夫人張小平審讀,張小平高興地鼓勵他,這首歌的歌詞立意宏大、角度新穎,一定會取得成功、受到大家的喜愛,后面再配合彭濤的作曲,讓這首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主打曲。
2019年,趙振元和彭濤合作的音樂作品開始逐漸脫離企業歌曲的痕跡,注重對生活的描繪和情感表達,從而受到了聽眾的喜愛并流行起來,走向了社會和大眾,中央電視臺對其作品的播放就是對其大眾性、生活化的肯定。被中央電視臺CCTV-3多次播放的《小寶寶》就是趙振元于2019年創作的。他清楚地記得,這首歌是自己于清明節的前一天在從成都到西昌的飛機上所作的。當時,趙振元想為自己快要出世的孫子寫一首搖籃曲,于是便有了這首懷揣著對孫兒的期待和念想的有感之作。下飛機后,趙振元迫不及待地就將歌詞發給了彭濤,告訴他這應該是一首抒情的兒童之歌,并哼了幾段自己認為適合的曲調。后來,張小平對歌詞進行了適當的修改以臻完美。如把趙振元原創的“你餓了就哭,吃飽了就鬧”中的“鬧”改成了“笑”,既能和前段的“哭”對應,也能體現小寶寶情緒的豐富多彩。談到自己的妻子張小平時,趙振元表現出了難得的俏皮。他直言,自己的夫人對待寫作是出了名的嚴苛,自己可不敢給夫人看所有的作品,以免自認為的得意之作會被“斃”掉。或許,張小平對創作是精益求精的細細打磨,而趙振元對創作則是情真意切的隨性抒發。
一首動聽的歌曲、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是各方面合作的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晶。首先,歌詞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并能經得起反復推敲,然后作曲要能反映歌詞所表達的內涵和情感。精心打磨的歌詞、風格獨特的作曲再加上歌唱家的生動演繹,每一步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趙振元也希望通過自己和彭濤的努力能為川內的音樂創作人帶個好頭,讓四川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走向大眾,讓聽眾接受并喜愛。
趙振元認為,不用拿自己創作的作品去比較,也不要執著于超越經典。音樂中的“真”才是關鍵,一首歌曲只要反映了創作者當下的所思所想,流露了真實的情感,就是成功的作品。由此,趙振元特別強調對歌詞原創性的尊重,歌詞不需過于字斟句酌,更要注重其飽滿充盈的內涵和情感表達。
時間 見縫插針
飽滿蓬勃的創作力源自趙振元對生活的熱愛、對夢想的追逐、對信念的堅守,也源自他對每分每秒的珍惜。見縫插針,比喻抓緊時機,盡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與空間,而趙振元就是在自己繁重的業務工作和豐富的日常生活中見縫插針,利用零星時間完成了自己的目標與計劃,實現了夢想。因著對時間的珍惜,才能從無到有、由碎到整、聚沙成塔,最終做大事、成大業、出碩果。
由此即彼,普通人如何能實現普通意義上的成功,并像趙振元這樣創作不息、不斷前行呢?雖然就這問題并沒有統一且固定的答案,但因趙振元的緣故,私認為《天才基本法》里的一句話用在這里,分外適合:“一以貫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微小的積累會決定最終結果。這,就是答案”。
誠然,像趙振元這樣的逐浪者,是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憑借自己的果斷和敏銳而開辟了道路,而這份敏感也融入他的作品中,化出了別樣的韻味,浸染了獨特的色彩。
雖然自身豐厚的人生經歷就是文學和音樂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庫,但能成為如此碩果累累的創作者,從詩人到詞作家,離不開的是他日復一日的堅持。
“萬物皆有裂隙,那是光進來的地方”。趙振元憑著對音樂的熱愛和對文學的珍視,在時間中開出一條條縫隙,而見縫插針處,創作的微芒熠熠生輝,音樂的光輝閃閃發亮。
(本文圖片由趙振元授權使用)
責任編輯 李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