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慧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為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多元化評價的引入,對于學生所表現出的多方面不足予以重視,強調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針對性、有效性,改正學生存在的不足,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助力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推動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多元化評價;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重要構成部分即為評價,建立科學、合理、多元的評價體系,是推動課程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保障。借助評價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對英語知識學習形成更為全面的認知,并清晰了解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改正,提高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自信,全面發展學生語言綜合能力,既有助于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還可推動學生英語學科能力綜合發展。
1? ? 多元化評價的重要價值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實施多元化評價的重要價值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其一,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的調動,強化學生學習動機。針對學生而言,英語作為一門全新的語言學科,其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加之英語知識較為枯燥、單調,使得部分學生在畏難情緒驅使下,對于英語學科的學習產生抵觸及厭煩情緒,對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發展及英語知識掌握形成阻礙,難以體會英語學科的魅力。針對此現象,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情況展開密切觀察及全方位評價,通過正面、積極的評價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調動學生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其二,有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多元化評價的實施要求教師要從多角度、多方面觀察學生表現,結合學生在多方面所表現出的不足加以評價,幫助學生對于自身存在的不足形成全面認知,加之教師提供的指導意見,改進自身不足之處,推動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其三,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為保障多元化教學評價的有效性、科學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保持密切的溝通及交流,時刻關注學生動態,只有如此,才能針對學生展開全面且客觀的評價,并在此過程中增進師生交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應用,還可以實現活躍、民主、平等教學氛圍的營造,以此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動教師教學水平及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綜合素養。
2? ? 小學英語教學中多元化評價應用策略
2.1有機融合肯定性與糾錯性評價
分析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接受知識的關鍵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實現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活動中。英語學科對于學生而言是一門新的語言學科,對于認知能力、接受能力存在一定局限的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且要求學生在英語、母語之間轉換,致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面臨諸多障礙。教師可以通過正確評價方式的應用,引導學生英語學習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可將糾錯性評價和肯定性評價兩種評價方式有機融合,以此提高學生英語知識掌握水平及應用水平,同時避免學生產生厭倦及抵觸的學習情緒。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My Family”這部分內容時,這一課以描述家庭成員為主要內容,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家庭成員的介紹方式,并鼓勵學生利用英語描述家庭成員,家庭成員主要為爸爸與媽媽,家庭中上述兩位成員是主要角色,因此教師便可進行直接的英語表達,以此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并掌握家庭成員的英語表達方式。之后教師可詢問家庭中還有哪些成員?有學生說家中還有姐姐、哥哥。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利用英語描述姐姐、哥哥這兩位家庭成員。學生在描述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錯誤或完全中文式的表達等問題。針對此現象,教師應先肯定學生敢于表達的勇氣,隨后指出學生在表述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再告訴學生正確的表達方式。教師借助肯定性評價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活動中。同時,教師借助糾錯評性價可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表達方式,學生在肯定性評價中可以收獲成就感與喜悅感,而通過糾錯性評價,則可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生英語知識掌握水平。
2.2實施差異化評價標準,提高學生能力
從本質上分析,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在生活中的一項重要作用是幫助人與人之間展開溝通,借助語言表達方式將思想傳遞給對方。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應鼓勵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的應用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由于學生所處語言環境存在一定限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利用英語表達自身觀點,并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借助差異化評價標準的實施,為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英語能力創造良好條件,從而有助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At the zoo”這部分內容時,文章中出現了諸多學生感興趣的動物,教師可先為學生講解表示老虎、獅子、大象等動物的單詞。然后鼓勵學生嘗試利用自己掌握的英語知識完成簡短的句子,表述自己喜愛的動物,如有的學生說:“I like the lion.”有的學生說:“I like elephants.”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兩個語句的異同加以分析,“I like”在英語中表示“我喜歡”。在學生掌握此表達方式后,教師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鍛煉,如可要求學生利用英語表達我喜歡媽媽——“I like my mother”。教師應以重視學生表達為前提,引導學生將自己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應用到日常交流中,充分發揮英語在語言交流、溝通中的作用。教師通過差異化評價的引入,還能提高處于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2.3做好自我評價,提高學習質量
自我評價是多元化課堂評價體系中一項有效的評價方式,然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卻并未廣泛應用。大部分教師認為學生自身所掌握的知識、經驗有限,且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評價體系構建時,對于學生自我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并未予以足夠重視,這對學生自我成長而言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要對學生自我評價予以足夠重視,引導學生展開科學、合理、客觀的評價。對于英語課堂評價方式也應不斷調整,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英語知識學習能力,助力英語學習質量的提升。教師在結束本節課知識教學后,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展開梳理。除可通過傳統考試模式檢驗外,還可鼓勵學生展開英語表達活動,引導學生利用英語進行交流,展現自身所掌握的知識,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為后續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如教師在結束“My Family”這節課的教學活動后,可梳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如I like句型等,借助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對家庭成員介紹的相關知識加以掌握。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也可鍛煉英語表達能力,為后續英語學習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從教師角度出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也能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教師可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依據,對英語教學方式加以調整,提高學生英語知識學習能力,推動學生學科素養發展。
2.4善用鼓勵性評價,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應是一種雙向、理解及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交往為搭建師生關系的首要前提,以此為基礎,可為培養學生潛能及推動學生個性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并實現合作、和諧及民主師生交往環境的構建。
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要針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及學習態度等多方面展開研究、觀察,并給予綜合性、整體性的評價,針對每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均應予以正確引導及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經常表揚學生,如“You are a good boy/girl”“Do it better next time”。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贊美性及鼓勵性語言的應用,加之親切、恰當體態語言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自己的關愛,可使得學生收獲成就感、喜悅感,有助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此外,英語學科教學也具備其自身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對此特點的充分利用,以教學活動及教學內容為依據展開課堂評價活動。還可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嘗試將小組合作學習與評價活動進行有機融合,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同時,實施全面、有效的評價。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與動物相關的課程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對于動物的喜愛之情,將主題與評價進行有機融合,借助競賽活動的開展選出“森林之王”。設計詞匯記憶競賽,記憶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學生即為“森林之王”,給予這位學生“森林動物管理權”,并賜予其他學生動物身份:“You are? a bear”“You are a monkey”等,還可發號指令,如“Rabbit,please jump.”“All the lions dance,please.”課堂中充滿歡聲笑語,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靈活應用本節課所掌握的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積極給予學生正面的鼓勵,以此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的調動,還可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創造性思維。同時,教師還可收集學生對于本節課的評價,成為學生的評價對象,以此實現民主學習氛圍的營造,還可對學生自信心、自尊心加以培養。
2.5豐富評價主體,實施全面評價
分析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發現,英語教學活動的主體不只是教師,這樣的評價模式及教學模式過于片面,難以全面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重視多元化主體的引入,健全評價體系,針對課堂教學活動實施全面評價,既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創新評價方式需要從學生視角出發,要結合當下實際情況,不可設計過于虛空的教學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所提出的評價也應進行鑒別和篩選,對實施有效性加以保障。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入組間互相評價及組內成員互相評價的方式,再由教師展開最后的點評,從多層級、多角度及多方面展開綜合點評活動,對英語學習的完善性及系統性加以保障,以此推動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提升。
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What can you do”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完成預習作業的設計,引導學生展開課前預習活動,對所學知識有大致了解,學生經Lets chant、跟讀、聽音等諸多任務的完成,對于自身學習情況形成認知,隨后可讓同桌檢查自己是否存在發音不正確或認知不全面的問題,及時糾正存在的不足。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引導學生以課本中所提出的問題為依據,展開探究活動。如引導學生圍繞“What can you do?I can…”展開組內探討,隨后各小組派出代表,完成問題的回答,并由其他小組或組內其他成員評價,發表觀點。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最后進行總結和點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豐富評價主體的方式,除可實現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的充分調動外,還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在此過程中通過師生間及生生間的互動、溝通實現良好互動氛圍的營造,還能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多元化評價模式的引入,以此幫助學生對于自身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形成更為客觀且全面的認知,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增進師生與生生間的交流,促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并幫助學生認知英語學科學習魅力,推動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潘蓉蓉.小學英語課堂評價機制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0(10):52.
[2]吳菲.新課程下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策略[J].華夏教師,2019(36):41.
[3]李建和.小學英語教學中多元化評價策略探討[J].讀天下(綜合),2020(8):93.
[4]楊赟.小學英語多元化評價的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53.
[5]朱秋鳳.多元化評價讓小學英語教學更添活力——小學英語的多元化評價在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華夏教師,2017(9):41-42.
[6]許文婕.小學英語教學中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9(11):83,49.
[7]馬學華.小學英語教學中多元化評價策略探討[J].好家長,2019(51):220.
[8]尹金霞.小學英語教學多元化評價研究[J].新校園(學習),2017(12):54.
[9]唐冰.綠色指標背景下小學英語多元化評價策略的實踐研究[J].生活教育,2014(1):82-83.
[10]倪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分析[J].英語畫刊:高級,2019(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