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目的 探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運用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2019年3月~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86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運用健康教育,比較兩組VAS評分、健康知曉程度以及依從性。結果 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健康知曉程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整體依從性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運用健康教育護理,可以使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類風濕性關節炎;健康教育;VAS評分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一種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對稱性、慢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1]。此病好發于足、腕、手等小關節,易反復發作,關節滑膜會先受到影響,再慢慢侵蝕骨組織和關節軟骨,最后破壞關節,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同時還會損害腎、肺、心、神經等多種內臟器官,嚴重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2]。類風濕性關節炎不能根治,只能依靠藥物和行為管理緩解病情。因此,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才能使疾病發作的概率減少。本文特地探討了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運用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現作如下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院2019年3月~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186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3例。對照組43例為女性、50例為男性;病程1~12年,平均(6.5±2.74)年;年齡21~72歲,平均(46.5±10.65)歲。觀察組45例為女性、48例為男性;病程1~11年,平均(6.14±2.55)年;年齡23~73歲,平均(48.5±11.34)歲。兩組的病程、年齡等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患者均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診斷標準相符合;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研究與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標準相符合。
排除標準:患者存在精神病史;患者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依從性較差;患者資料不全。
診斷標準:Ⅰ級:患者可展開正常生理活動,能力不受到限制影響,可完成大部分工作和學習。Ⅱ級:患者具有中度限制,但是可適應,患者基本耐受。Ⅲ級:患者日常受到限制,無法正常開展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動。Ⅳ級:患者失去活動能力,只能臥床休息,或是需要借助輪椅展開活動。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向患者發放健康手冊;在急性期間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做好肢體保暖、注意休息等。
1.2.2觀察組
觀察組運用健康教育護理。主要內容如下:(1)全面評估。護理人員要掌握患者的家庭背景、性格、收入、學歷等情況,調查患者的護理需求以及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認知程度,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一個全面評估,制定一套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2)健康教育方式。宣教方式包括發放有關疾病知識的宣傳手冊、視頻播放、開展有關疾病知識講座等,對患者進行集體宣教,也要讓家屬掌握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知識。護理人員還要面對面的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來的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要通俗易懂,態度要溫和,如患者的理解能力較差,要對其進行反復宣教;(3)個性化健康教育內容。①對患者詳細講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癥狀表現、危害、治療措施以及預后等內容,使患者改善對疾病的認知[3]。②向患者講解謹遵醫囑的重要性,告知其停止用藥或調整治療方案的嚴重危害,對患者和家屬講解每種藥物的名稱、用藥時間、用藥藥量、注意事項以及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如患者的記憶力較差,可以在藥盒上寫下關于用藥的信息,告知患者下次復查的時間,再結合復查結果對用藥方案進行調整。③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要了解其心理狀態,指導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也可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來緩解其負面情緒,比如進行下棋、聽音樂等活動;還要經常鼓勵患者,為患者講解一些成功戰勝疾病的案例,樹立患者的信心,使其配合疾病的治療;④向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好處,告知其鍛煉方法。待病情穩定后,可以在床上進行適當的關節旋轉、屈伸活動;待病情好轉后,可以進行一些握球、捏核桃、旋轉手腕等活動[4];待能夠下床時,可以進行騎自行車、慢走等有氧活動。⑤ 向患者講解飲食對病情的影響。有氧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定制個性化的飲食方案。讓患者多吃高纖維素、高蛋白的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盡量減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
觀察以下指標:(1)運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評價患者護理前后關節的疼痛程度。分值為0~10分,分數與疼痛感呈正比關系;(2)兩組健康知曉情況對比。內容包括用藥知識、疾病知識、生活知識等,滿分為100分,分數與知曉程度呈正比關系;(3)兩組依從性情況對比。內容包括合理飲食、按時用藥、定期復查、功能鍛煉,每項分數為0~2分。2分為依從,嚴格謹遵醫囑;1分為偶爾遵醫囑;0分為依從性較差。
1.4 統計學分析
由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采用t和χ2檢驗計量與計數資料對比,以P<0.05表示有差異。
2結果
2.1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VAS評分
護理前,兩組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VAS評分較護理前低,且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健康知曉情況
護理前,兩組健康知曉程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健康知曉程度較護理前高,且觀察組健康知曉程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患者依從性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整體依從性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其發病率較高,患者以疼痛、腫脹和不同程度的僵硬等為主要表現,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一般情況下,疾病的主要發病部位為掌部、腕部和關節,一旦治療不及時,在很容易導致病情持續進展,對患者的健康威脅性較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較長,患者在進行治療時,用藥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缺乏治療信心,從而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健康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系統性的社會教育活動,可以使人們的健康認知得以提高,改變錯誤的健康觀念,減少威脅健康的因素,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6]。
在以往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通常配合常規護理和常規健康教育,雖然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依從性,但是效果依然較差,缺乏針對性。這種護理方法往往采用健康宣傳手冊和健康講座等方式開展。其中,健康宣傳手冊主要是將一些健康知識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知識發放給患者自行查看。患者通常不能認識到手冊的重要性,不能自主學習,而且其中涉及很多重要知識,專業術語較多,患者難以對健康知識進行明確掌握,不利于提高治療率。健康講座的開展,大多是聘請專業人員到現場為患者進行講解,為患者分享一些成功案例,但很多患者和家屬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影響,不能到現場參與講座,導致其健康宣傳效果受到限制,不能全面普及。因此,需要臨床加強對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能夠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展開針對性和個性化健康宣教,以保證全面提高患者認知,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恢復。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有組織性、有計劃性的系統宣教,能提高患者認知,幫助患者提高自我意識,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念,對其錯誤的疾病態度進行改善;能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并積極配合各項復查工作;對患者的治療和休息等注意事項進行講解,確保患者能正確理解,盡量降低影響患者疾病康復的因素,從而預防和減少并發癥,降低患者的殘疾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大量相關研究數據結果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康復期間應用個性化健康教育護理方法,需要護理人員從患者具體情況出發,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提高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對患者進行合理指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改善患者不良情緒,保證患者以良好心態接受治療,提高患者依從性,從而保證恢復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將現代護理觀念和健康教育活動有效結合,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運用健康教育護理,以患者的護理需求和認知水平為基礎,可以保證健康教育內容的有效性和針對性[7]。從研究結果來看,護理后,兩組VAS評分較護理前低,且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健康知曉程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整體依從性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患者加強疾病知識的宣教,通過用藥指導、功能鍛煉和飲食護理等干預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的認知水平和依從性,使疼痛感減輕,有效改善患者的機體狀態,使病情得到延緩[8]。
綜上所述,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運用健康教育護理,可以使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新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行個性化健康教育的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17):156-158.
[2] 栗瑞娟.系統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效果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1):3062-3063.
[3] 牛二敏,潘玉君,孫爭光,賀格.舒適護理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18):189-190.
[4] 李新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行個性化健康教育的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17):156-158.
[5] 田麗.系統健康教育在類風濕關節炎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5):162-164.
[6] 易小蘇.個性化護理干預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10):121-123,130.
[7] 王琳,王群超.個性化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02):140-142.
[8] 李洛宜.個性化護理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10):1417-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