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君
伴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各學科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對教師教學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階段,學好語文學科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逐漸使學生形成深厚的文學素養,其中,古詩詞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能夠讓學生通過鑒賞學習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感悟詩詞之美,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進而更好地進行傳承。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不足,結合新課改要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策略,希望具有一些借鑒意義。
在歲月的長河中,古詩詞已經發展成為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學習古詩詞,能夠讓學生了解古代文明,熱愛傳統文化,審美能力得到提升,文學素養得到強化。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進而了解古詩詞,喜歡上古詩詞,切實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思維方式及價值理念的關鍵時期。首先,通過學習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能夠讓學生在欣賞學習的過程中感悟到古詩詞的意蘊,發現美的事物、人物,引發與作者情感的共鳴,進而產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為語文學科后續的學習及其他學科的發展做好鋪墊。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古詩詞類型比較豐富,通過背誦、默寫、分析等方式,能夠讓學生不斷積累相關的古詩詞素材,逐漸打好古代文學基礎,開闊眼界,拓展知識面,進而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文學潛能,更好地進行創作,從而培養表達等各項綜合素質能力。最后,在濃厚的詩詞文化氛圍中受到思想的感染,豐富自身的情感,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高尚情懷,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學習、生活。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當前,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古詩詞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比重逐漸增加,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要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學好古詩詞意義重大,但由于經驗不足,缺乏創新思維,不知道如何去創新教學策略,導致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經過研究分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受制于傳統教學理念影響,無法真正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和主動性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但由于古詩詞本身晦澀難懂,加之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學習中被動接受,只是聽古詩詞里各個知識點的講解,然后就死記硬背、默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就會產生排斥感,無法集中注意力,提升興趣度,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學習,無法真正深入詩詞中去領悟美,去感受精神內涵和藝術價值,去引發共鳴,長此以往,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二)教學方法單一,無法實現有效互動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帶領學生進行反復朗讀、講解知識點等方式進行,沒有充分開展互動活動,也沒有有效運用多媒體來活躍課堂氛圍,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嚴重影響了課堂效率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真正立足學生的需求及學習實際情況來施教,留給學生思考、討論、創作的時間非常少,也沒有樹立起問題導向,學生對學過的古詩詞即使背誦過了,但時間一久就會忘記,缺乏對傳統古詩詞文化的系統思考、理解、掌握,沒有真正內化于心。長此以往,也就無法真正發揮古詩詞文化的育人作用,小學生的文學素養也就難以真正提升。
(三)教學內容不深入,導致學生學習面無法有效拓展
小學語文古詩詞雖然簡短,但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需要教師由淺入深地進行摸索、講解。但是縱觀多數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師都是將詩詞基礎的理論知識講給學生,如作者簡介、詩詞含義、表達的感情等,學生只了解皮毛,沒有真正對其創作背景,隱藏的故事及相關聯的人、事、詩等進行延伸拓展。教師教學只限于課本,沒有做到適當地課外延伸,不利于學生對傳統詩詞文化的了解、傳承。
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當前,在新課改的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古詩詞文化知識,還要引導其思想情感,進一步提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下一番工夫。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樹立問題導向,在互動中讓學生愛上古詩詞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營造多方互動的探討氛圍,讓學生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在教學之前,樹立問題導向,制訂教學計劃,列舉問題,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讓他們帶著疑問來參與課堂,引發他們的興趣。其次,教師在講授古詩文的過程中要與學生多進行溝通,在講完知識點之后,要充分挖掘與提煉古詩文背后蘊含的價值觀。最后,在課堂中,教師還要針對古詩文課題與學生進行探討,劃分學習小組,了解學生對其蘊含哲理的想法,進行價值觀的交流,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了解古詩詞的豐富精神內核,進而愛上古詩詞。比如,在教學統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登鸛雀樓》的時候,可以先在多媒體上展示山西永濟鸛雀樓的實景圖片、王之渙揮筆寫詩的形象等,然后向學生提出“為什么作者登上鸛雀樓就看到黃河了”“鸛雀樓有幾層”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在朗讀完后分成小組進行探討,激發思想火花。
(二)創新教學方式,在體驗中感受學習古詩詞的有用性
古詩詞的內容要比現代文章更晦澀、難懂,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所以,教師要充分將教學內容與現代社會價值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進行融合、銜接,讓學生明白學習古詩詞是有用的,能夠鑒古知今。比如,在教學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的時候,教師就要提煉思想價值觀念,告訴學生這首邊塞詩蘊含著深厚的愛國之情,與我們當今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一個關鍵詞“愛國”相一致,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愛國意識,為國家的發展壯大而努力奮斗。同時,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與古詩詞意境相匹配的音樂進行播放,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的環境中沉浸進去,用心體會古詩詞的美好,在腦海中牢牢記住詩詞內容與精神內核。另外,還要營造濃厚的古詩學習氛圍,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腦海里繪畫古詩詞的情境。比如,教學唐代白居易《暮江吟》的時候,在與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腦海里構造出一道殘陽鋪在水中、露珠像珍珠一樣掛在樹葉上、月亮像彎弓一樣掛在天空等意境,然后讓學生大膽在紙上畫出腦海里的場景,并真實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延伸教學內容,豐富考核方法,在激勵中營造校園古詩詞文化氛圍
教師除了要講解書本上的古詩詞知識外,還要注意適當延伸。構建古詩詞相關的網絡媒體學習平臺,強化互動交流,讓學生在平臺上可以學習到與書本上古詩詞相關的其他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比如,教師可以將《中國詩詞大會》優質比賽視頻放到平臺上,供學生觀賞。在具體的考核上,要以過程性為導向,如舉辦古詩文“一站到底”的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挑戰比賽過程中深刻理解古詩文背后的哲理。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古詩文進行誦讀,誦讀完,對其中蘊含的哲理和價值觀進行賞析,教師根據各小組的表現進行打分。比如,教師在講解杜甫的《絕句》時,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誦讀比賽,以學生能否朗讀出詩人杜甫內心的情緒為評判標準,因為雖然詩歌表面描述的是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實則透露出的是詩人的失望感傷,并抱有希望的精神向往。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至關重要。語文就在我們的周圍,體現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古詩詞教學,樹立問題導向,在互動中讓學生愛上古詩詞,創新教學方式,在體驗中感受學習古詩詞的有用性,延伸教學內容,豐富考核方法,在激勵中營造校園古詩詞文化氛圍。同時,教師自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多措并舉采用創新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打造多姿多彩的語文古詩詞課堂,讓學生主動學習古詩詞、了解古詩詞、喜歡古詩詞,在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朝根.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育人星空,2020(20):122-123.
[2]朱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前沿,2017(9):92-93.
[3]王海珠.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