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科技館;科普;教學活動;線上;線下
1.網上展現教學活動應以“線下展品”為主導。科技館是科服務于各種科技活動的重要基地,是集科技教育、科技交流、科普展覽、科技知識、科學傳播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的實體。面向大眾開展科技活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科技館的關鍵教育特色和核心理念是:以場館展品為目標,可以結合科技館的展覽內容、構思,使青少年感受到充滿新奇和吸引人學習的環境,線下使不同年齡段的人學習科普知識,動手操作各種科普展品,激活觀眾的思維,培養認知能力。根據“實踐活動”內在專業知識、構建認知過程,進而完成問題的處理。線上教育展是“互聯網技術”的典型性科譜方式,公眾能夠在任何一個互聯網通暢的地區挑選在家里或室外學習培訓,不容易遭受氣侯、新冠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危害。線上展覽可以更好地開展科普活動,激發人們的參與激情,“多感官”體驗展品,近距離觀察科學儀器設備、科學試驗、技術發明等。與此同時,這種展品記錄了科學家根據實踐活動、線下展現和教學活動能夠仿真模擬和拷貝這一全過程,指引受眾群體在實踐活動的前提下完成探究式教學。
2.線下展現教學活動以“網上”的方法補充薄弱點。正確引導公眾收看有關科學和技術性的歷史紀實片、有關科學家小故事的教育性影片或播映同一主題內容的動漫。除此之外,宇宙空間或外部科學狀況如宇宙空間、星體、分子結構、分子、微基因等,難以根據實體展品或科學小實驗來再現,而線上能通過計算機模擬原形、卡通視頻、紀實片等圖片或短視頻來展現,進而推進有關課程內容,達到更高端的課程目標和效果。在線下展覽活動期內的網上教學活動,一是合理節約了時長和物流成本,十分便捷;第二,個人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物品來學習培訓,挑選覆蓋面廣;第三,業余時間可以用來不斷學習培訓,便捷;第四,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比,更有助于塑造人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學習培訓主體性;第五,更符合當今大家的學習行為和方式,合理發揮了它的學習積極性。網上線下緊密結合,力求做到科技與人文的結合,科技與百姓生活的關聯,提升公眾素質,營造愛科學、學科學、用科技的良好氛圍。塑造中國公民多方位的科學素質。
1.明確活動的實際意義。每一個活動都是有自身的目地,能夠創作一個安全舒適,激發想象的科普環境,可以獲得科學教育觀念的提升,充分發揮科技館的科學性、互動性、趣味性。
2.網上活動的題材要確立。每一個活動都應該有一個主題,具體內容設定都圍繞著這一主題風格。網上活動的題材要更清晰地展現給公眾,以吸引住公眾參加。一個好的主題不但能激起人們的參加激情,也有益于活動的宣傳策劃,因此要掌握一定的大眾心理學,激起大家的興趣,讓觀眾更多的體驗到活動的知名度,科技館將進一步優化展品性能,傳播科學教育理念,為廣大公眾提供線上線下優質的科普服務。
3提升線上信息化服務。觀眾可以通過線上活動進行互動體驗,以便隨時分享體驗樂趣,學到知識。在網上的科普活動要淺顯易懂,公眾不用花太多時間就了解該做什么,如何參加。與此同時,在網上活動應當盡量有意思有趣味、參與度強、交互性強,吸引更多的觀眾。
4.網上活動形式多樣,備受觀眾喜歡。科技館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對科技館里的展品開展全景圖和線上學習,讓公眾能夠隨時收看,掌握科學基本原理,體會高新科技產生的奇妙韻味,還能夠以直播間的方式進行在網上科普活動,科技館工作人員將變成科普網絡主播,參與互動深受大眾的歡迎,展品加入互動環節,讓觀眾有一個全新的感覺。二是融合公眾要求和時事熱點,在網上科普活動和科普工作中通常注重“需求導向”的標準來設計和組織活動。使得觀眾充分融入展覽活動的角色中,無拘無束的探討科學的故事和探索科學的奧妙。三是運用小視頻在網上進行科普活動。小視頻時代,信息內容由長方式變成短方式,促使科普散播更為及時高效、交互性強,傳播效果明顯,可以把知識清楚的展現出來,加深公眾對重要信息交換的印象。讓繁雜的知識以更簡單的方法呈現在觀眾的眼前,開拓思路,激發興趣。
科技館是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知識已經深入到每一個的生活之中,社會發展需要創新,人們對科技館未來教育的宗旨、理念、方式有更高的要求。互聯網科普在線學習和線下科普已經融為一體,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與時俱進地對社會公眾進行科普教育,使科技館真正成為面向社會的教育基地。
(作者單位:山西省科技館 武小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