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廣華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需要創設有利于提升學生能力的教學情境,增強他們理解教材數學語言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師可通過對教材案例的細致講解,幫助他們了解分析和理解數學語言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學生的自主意識都在于想要去了解和深入學習感興趣的數學知識。他們在遇到學習中的困難時,容易出現不自覺的躲避或拒絕接受現實的行為。據此,教師要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行為,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承擔學習任務,和他人分享自己在校期間學到的知識。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意義
素質教育改革理念指導下對初中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關注,而數學作為學生學習階段最主要的學科之一,學好數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邏輯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初中生想要學好數學,首先應該高度重視自身理解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更好地分析、探究、解決數學題目。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會接觸到計算類的題型,同時還會接觸到幾何類的題型,而這些題型都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數學是一門復雜且靈活的學科,所以數學解題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靈活的思維和較強的理解能力。學生對數學題目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那么學生在解決數學題目時,其邏輯思維以及數學表達能力和觀點也會非常鮮明和突出,這對學生深度挖掘數學知識以及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認知意識,讓學生對數學的概念知識點、圖形以及相關的標點符號有更全面的掌握,對數學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有更加明確的認識,促進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的深入認知,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措施
(一)初中數學教學利用工具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要從最基礎的教材知識講解中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數字符號和數字知識。大多數學生知道自然數和非自然數的區別,能夠認識到0是眾多數字中比較特別的一個。但如果讓學生以其他方式來對數字進行分類,他們只能夠通過一定的數字規律,完成簡單的排列和組合。實質上,如果學生能夠閱讀新的教材知識,便會發現數字除了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之外,還存在負數。學生不懂得主動接觸新知識的類似行為,并不利于他們長期的學習生活。
在“有理數”的講解中,教師要引導他們思考教材中出現的多種負數表達方式,使他們能夠準確理解它在材料中的表達作用,并運用語言以外的其他工具,幫助學生理解負數在生活中的使用。教師可以邀請兩名學生使用體重秤工具說明自己的體重,再使用負數的形式進行他們體重數字的表示。此時學生能夠大概了解數字在這個生活場景中的表達作用。然后假設學生的體重上升或下降了幾公斤,再讓他們嘗試理解此時表達這段文字意思的數字,應當用怎樣的負數形式進行表示,最終為學生揭曉正確使用負數表達文字意思的負數形式。
(二)初中數學教學利用推理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能有效開發自己的大腦思維能力,使他們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很難隨著他們學習經歷的增長而增強。據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利用推理理解數學語言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夠真正做到利用數學語言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
如“有理數的加減法”中出現了一個與大家生活有關的物體運動問題。學生在理解物體運動時,需要在坐標軸上確定原點和坐標軸方向,然后再利用簡單的加減法得出最終結論。這里使用的運算法則,和學生以往學習的法則并無不同,只是存在由物體運動方向不同,而出現的正負坐標計算符號上的不同。教師可使用數學符號完整表達物體運動計算結果,推理出負數與負數、正數之間的運算規律。
三、結語
初中數學教學要立足學生學習的根本立場,幫助他們增強對學習方法的了解。圍繞教材內容的講解環節,設計培養學生理解能力的教學關鍵點,使學生能夠在接觸所學新知識、提升個人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個人的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娟.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探討[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6):36-37.
[2]溫海英.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建模能力的措施[J].教育界,2021(16):61-62.
[3]尹克通.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措施[J].天津教育,2020(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