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茜茜
一、初中生在生物學課堂上的現狀
初中生在學習生物學時,因對生物學知識了解不夠,難以激起對生物學學習的興趣。這就使教學課堂上出現了一些消極局面,不僅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熱情,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進步。部分學生在面對教師拋出的參與課堂的橄欖枝時,采取了躲避的學習態度,養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應引起教師的警惕。學生對生物學學習技巧的掌握情況,也牽動著教師的心。怎樣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成了教師教學的重點。教師對比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發現積極探索生物學知識的學生,要比其他學生更快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基于此,教師圍繞學生探索能力的優化方法進行了教學實踐,以改善學生的生物學學習現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生物學課堂中,教師可從生物研究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入手,使學生直觀地體驗到現代生物學研究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從而沖破人們對現代生物學研究抽象、刻板的認知誤區,深入感受現代生物學研究中所蘊含的魅力,從而產生學習現代生物學知識的興趣,感受“生活處處都有生物學”的含義。
二、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學生探索能力的優化策略
(一)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教學實踐證明,與學生生活有關的信息,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在訓練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能力上,要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以便啟發學生去發掘問題、探究問題。
有很多學生,在學習興趣的激勵下,積極地開動腦筋,能提出具有實用價值的問題。教師通過運用學生已了解的知識進行提問意識的訓練,能給學生親近感,不至于讓學生覺得陌生。通過運用學生已了解的知識,也有利于學生發展想象力和思維。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更加熟悉,學生所提問題才能更有深度,同時也為研究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生物學的科學技術來進行假設
運用生物學的科學技術進行假設,從實質意義上說,它和運用了學生所熟悉的基礎知識進行假設是相同的。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就是掌握科學家研究的成果,所以說,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時,我們可直接利用生物學的科學素養,使學生感受研究的過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我們既要訓練學生探索認識、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又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實踐情況,讓學生開展協作交流。在需要時,我們還要指導與幫助學生,以此提高探究活動的效果。如果教師真的放任學生去探究,在學生出現問題后,依靠學生個人的力量,可能無法探究成功。
(三)強化學生的實驗操作意識
要想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就要遵循科學的程序與方式來實施。在動手實踐時,學生首先要熟悉實驗儀器設備的名稱,并了解實驗的基本原理以及實際操作過程。培養學生按照標準,正確使用試驗儀器的良好習慣。
在做實驗時,學生要有實事求是的心態,并嚴格尊重實驗的數據,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要有求真的科學研究理念,并增強在這方面的科研意識。在課堂教學中,要訓練學生手腦并用進行科學實驗的特點。以實驗“種子成分中具有無機鹽”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考慮做實驗時要有針對性地使用什么樣的儀器以及怎么選擇儀器。這么做,不僅有利于學生實際專業技能的培訓,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引導學生處理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教師要培養學生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與人分享的綜合素養。當實驗中產生的數據沒有出現預期的試驗現象或結論時,教師要抓住機遇,適時指導學生剖析其成因。教師不一定要求學生重做實驗,但要引導學生找到出錯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進的思路和方法。
三、結語
初中生物學探究式實驗活動對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至關重要。實踐的成果并不是最關鍵的,更關鍵的是學生親自參與的過程。實驗的目的并不僅僅側重于學生對科學理論知識的了解,更要著眼于學生研究能力的提高,初中生物學教學注重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意義深遠而重大。
參考文獻:
[1]杜敏華,楊建偉,劉雅婷,等.多媒體技術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8).
[2]紀曉毳,張璇,孫琳琳,等.利用情感教育體驗指導中學生物教學中核心概念的教學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