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
【摘要】聯系多學科與語文閱讀進行跨學科聯合閱讀,不僅能更好地完善學生的閱讀素養,也能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建立正確的閱讀思路,從而加強學生的語文閱讀綜合素養。因此,教師不僅要重視跨學科閱讀,更要針對跨學科閱讀進行合理的教學規劃,既要保證語文閱讀的實效,也要貼合跨學科閱讀的特性。
【關鍵詞】跨學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跨學科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圍繞語文閱讀為核心,針對語文閱讀內容的特性選擇適合的跨學科內容進行融合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投入到語文閱讀當中,完善學生的語文素養,加強閱讀實效,這也是開展跨學科閱讀的重要意義。但目前,跨學科閱讀仍然處于初始階段,很多教學方式尚待優化。教師對于跨學科的閱讀教學目的也需要進一步明確,才能更好地開展跨學科閱讀,完善學生的素養,提升閱讀能力,為小學語文跨學科閱讀提供保障。
一、明確閱讀核心,注重學科選擇
(一)在跨學科閱讀的開展中,教師始終要明確一點,跨學科閱讀是作為語文閱讀的輔助,幫助提升語文閱讀的實效,并不能單獨作為語文閱讀的開展方法。這一點需要教師特別明確,也需要特別注意。部分教師在跨學科閱讀的開展中,只注重了跨學科閱讀,卻忽略了與語文基本閱讀相結合,導致學生的閱讀學習出現了斷層。
例如,在統編版二年級上《小蝌蚪找媽媽》中,根據課程內容,選擇科學學科進行融合教學是可取的。其中,教師可以將課堂一分為二,逐層遞進。前半部分,教師可以采取互動教學,將科學內容與閱讀內容聯系。如,“大家知道小蝌蚪與青蛙之間的聯系嗎?”可以借助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大部分學生此時都還不太知道二者之間的聯系。這個時候,教師可以代入課程內容,告知學生,小蝌蚪其實就是青蛙的孩子。以這樣的方式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也完成了第一部分的教學。后半部分,在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后,可以讓學生先進行第一遍的精讀,然后讓學生自由提問。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提到了許多有關課文與科學的知識問題。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要一一回答,同時讓學生進行第二遍的精讀,從而加深印象,也更加了解閱讀內容。
因此,通過這樣的方式,既進行了融合閱讀,也明確了跨學科閱讀的核心,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對推動跨學科閱讀具有重要作用。
(二)不同的文章內容所對應的學科屬性也不一樣,只有選擇正確的學科,對應語文閱讀內容,才能讓跨學科閱讀具備實效。跨學科閱讀的開展是為了更好地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那么秉持這個目的,在跨學科閱讀的開展中,注重學科選擇,保證穩步開展是關鍵。
例如,在統編版二年級上《狐假虎威》閱讀中,教師可以結合德育課程開展融合閱讀,既讓學生有效閱讀,也建立學生正確的思想。比如,在情境演繹當中,教師可以扮演“狐貍”,而學生扮演“老虎”,在情境當中,可以將文中內容以臺詞的形式進行表現,這樣既進行閱讀,也印象深刻。而在情境演繹的過程中,就有許多學生“發聲”,紛紛指責“狐貍”太過狡猾。這個時候,教師要將正確的思想對學生進行滲透,告知學生,生活當中也有許多“狐貍”假借“老虎”威風。所以不能仗著別人的勢力而作威作福,生活如此,學習當中更是如此。
該故事的深層寓意就是建立學生正確的行為思想,與德育課程進行跨學科閱讀,以情境的方式進行演繹,既提升了閱讀實效,也正確選擇了學科內容,可謂一舉兩得[1]。
二、優化閱讀形式,組織專題活動
(一)在跨學科閱讀的開展中,進一步優化閱讀形式,提升跨學科的閱讀質量是非常重要的。跨學科閱讀開展的根本目的是以語文閱讀內容作為基礎,從不同學科的角度解讀內容,進行深層次的了解,繼而建設學生的思維,提升閱讀能力。
例如,在統編版二年級上《紅馬的故事》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來優化閱讀形式,同時結合美術學科進行跨學科閱讀。如,原文當中“馬為什么是紅色的,因為賽跑很熱”,那么在動畫視頻展示中,除了音頻外,還可以配合內容將紅色馬的繪畫過程進行展示,加深印象的同時也激發學生的繪畫意愿。繼而順理成章結合美術學科,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在線繪畫,不限制主題,可自由發揮。比如,有的學生畫了一間粉紅色屋子,因為她想要生活在粉紅色的世界里。有的學生畫了許多好吃的,因為他想要每天都享受美食。針對學生的天馬行空,教師也要予以肯定,并且以文章中的話語對學生進行評價,這也從側面體現出學生對文章進行了有效閱讀和理解。這樣既進行了跨學科閱讀,也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清閱讀思路,建設了閱讀思維。
在多媒體元素的輔助下,不但優化了閱讀形式,也幫助學生建設了閱讀思維,進一步掌握了閱讀方法,這樣不但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進行了跨學科閱讀,提升了閱讀實效。
(一)教師可以圍繞閱讀內容,選定相匹配的學科,開展專題閱讀。這樣不僅能更加系統性、針對性地進行專題閱讀,也能讓學生的閱讀素養得到加強和改善。因此,組織專題活動,提升閱讀實效,既是語文閱讀開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跨學科閱讀當中的有效助力。
例如,在統編版一年級下古詩單元,教師可以聯系音樂學科進行跨學科專題閱讀。比如,該單元當中的《池上》和《小池》都是古詩詞學習,在語文閱讀的屬性上是一致的,也貼合專題特性。如,以《小池》為例,其中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教師可以選取較為輕快活潑的音樂,然后搭配手勢舞來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熟悉詩詞。如,第一句,可以用雙手指尖合在一起做出尖尖角的樣子。第二句可以用兩根手指搭在另一只手上做出蜻蜓立上頭的樣子。這樣有音樂的輔助和手勢的配合既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提升效率,也實現了專題跨學科閱讀。
通過這樣的方式,既提升了語文閱讀效率,也選擇了適合的閱讀內容進行了統一跨學科閱讀,對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強融合教學,師資互相輔助
(一)跨學科閱讀教學也是融合教學的體現。它開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從不同的學習角度理解文章內容。因此,切實加強融合教學,是跨學科閱讀教學不可忽視的元素。
例如,開展過程中,具體可以結合以下兩個步驟。第一步,平臺搭建。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搭建專屬跨學科閱讀平臺,將每一篇文章內容與相對應的學科進行融合講解,可以運用視頻的形式,也可以通過圖文講解,抑或是平臺直播的形式,與學生在平臺上進行良好的互動溝通。借助平臺進行輔助學習,對學生的跨學科閱讀具有重要幫助。第二步,設立時間。學校方面要為跨學科閱讀設立專門的課程時間。很多時候,教師由于時間問題,只能對跨學科內容一筆帶過。這樣對學生的閱讀會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設立時間,保證跨學科閱讀的質量很是重要[2]。
結合以上兩個步驟加強跨學科閱讀教學,才能真正提升跨學科閱讀教學的實效,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跨學科閱讀畢竟存在不同的科目的融入,固然語文閱讀是核心,跨學科內容的融入也要正確。因此,教師之間的互幫互助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教師的教學具備有效性,才能保證學生的閱讀學習是有效的。
例如,在統編版二年級上《狐貍分奶酪》中,其中就涉及了跨學科數學內容。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一起制定較為完整的跨學科閱讀方案。比如,方案當中,先是運用數學教師的理論讓學生明白何為平均分的概念。再將這樣的概念代入到課文閱讀當中,學生很快就明白故事當中的狐貍有多么的狡猾。同時語文教師又借助數學教師的邏輯思維,帶領學生一起理清了思路,汲取了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這樣既進行了跨學科閱讀,同時也在其中進行了融合閱讀教學。這樣的閱讀教學才具備實效,只有教師之間互幫互助,才能為學生提供閱讀學習保障。
通過以上方式,既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跨學科閱讀學習中,也從而提升了跨學科閱讀的實效。
結束語:
跨學科閱讀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當中的新型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重視的基礎上,也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跨學科閱讀方案,真正將學科與閱讀進行融合,才能讓學生在其中獲益良多,提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跨學科思維能力培養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18(6):3.
[2]張羽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跨學科思維能力培養探究[J],新作文:教研, 2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