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爍 馬國平 劉琳柳 紅蛟

陳娟,女,中共黨員,湖南邵東人,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從教28年來,她以精湛的專業知識、謙和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師生的一致好評。2021年,榮獲首批湖南省職業教育“雙師型”名師工作室主持人;2022年,入選第九屆“湖南省優秀教師”。
“字體設計中,一定要注意藝術字的使用規范……”9月2日,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計算機教室內,學生們端坐在電腦前認真設計,教師陳娟不時指點著他們,表情嚴肅且認真。
指導學生專業技能培訓,簡單且枯燥的日子對陳娟來說卻甘之如飴。從教28年來,陳娟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和成果40余項,公開出版專著1部、規劃教材6部。其中,2018年主持湖南省職業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獲一等獎,2020年獲省職業教育優秀教材獎。
榮譽的背后,是陳娟對專業教學的嚴格要求。
為何對專業教學傾注如此多精力?“因為對這些學生來說,一項技藝能讓他們在社會上立足。”陳娟說。
數字媒體技術2103班學生劉鑫雖天資聰慧,但缺乏自信,目標也不明確,陳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培養劉鑫的自信,陳娟給她制訂了一份特殊的“培養方案”。
一次矢量圖形設計課上,劉鑫如往常一樣在課上遞交了作業,正準備下課時,被陳娟叫住。
“劉鑫,你等一下。”陳娟打開劉鑫的作業,細細觀察了起來,并手把手告訴劉鑫需要改進的地方:“其實你可以做得更好。”
在陳娟的引導下,不服輸的勁從劉鑫的心中緩緩升起,在不斷地嘗試與更改中,劉鑫的水平突飛猛進,作業也得到了90分。
為了上好每一堂課,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陳娟創造性地將傳統文化、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重構“知識有用、技能有方、素質有為”課程體系,實施“傳統課堂—微課堂—空間課堂—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打造有趣、有道、有效的活力課堂。
“陳老師在課上講的最多的話就是,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創造出有思想,接地氣的作品,藝術最終還是要回歸生活。”回憶起陳娟的講課內容,學生劉小雙記憶頗深。
陳娟還引導一些學生走上了競賽的道路。自2014年起,她指導學生參加全國技能大賽、“挑戰杯”大賽、省技能大賽,并獲獎18項,其中一等獎6項。
數字媒體技術近年的飛速發展,也給了陳娟莫大的挑戰:如何讓高職教育中的課程與時俱進,讓學校課程與校外應用無縫對接。
為此,陳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校的專業建設中,而擺在眼前的事實是要把專業建設做好,首先要提高師資水平,但這并非朝夕之功。
“陳教授對我的幫助至關重要。”教師盧維佳剛任教不久,缺乏經驗。在陳娟傾心指導下,盧維佳成長飛速,去年在湖南省教學能力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2021年5月,陳娟尾椎骨骨折受傷,醫生叮囑要臥床休養,但因微黨課展播和省級教學能力比賽迫在眉睫,她帶傷堅守崗位指導教師團隊,沒有請過一天假,長期加班讓她的傷病至今仍時常發作。
“她總是認真修改每一份材料、畫每一個框架圖、守著拍攝每一段視頻,經常加班到凌晨……無私幫助、傾囊相授,愛崗敬業的精神讓我為之敬佩。”同事陳曦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陳娟帶領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師團隊申報湖南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技能抽查題庫評估獲“雙優秀”。此后,陳娟更加努力為學校教師爭取每一次機遇。她指導教學團隊參加省級教學能力比賽獲8個一等獎,指導李勤、肖利平老師團隊參加全國教學能力比賽獲2個國賽一等獎,帶動了教師教學能力整體水平的提高。
“這是學生與團隊的成果,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面對榮譽與褒獎,陳娟顯得很淡然。對她來說,學生與教師的成長遠比榮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