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涵怡
【摘要】新課程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不但要教學生知識,還要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情感。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在加強德育滲透的同時,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有效性。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道德教育的意義的分析,提出提高德育滲透效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較為重視教育理論知識的教學,而較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生活情況進行教學,以至于疏忽了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內容合理滲透德育內容,促進學生在思想領域的發展,使學生高效率地進行學習,從而不斷提高教育效果。
一、新課程下滲透德育的意義
(一)滿足新課標語文教育要求
小學教育中,語文教學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漢字的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新課程標準要求除了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道德習慣,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滿足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1]。
(二)為語文教育提供了優秀素材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內容可以為教育提供大量的優質材料,豐富小學語文教育的內涵。教師必須深入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新課程下滲透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在識字寫字教育中滲透
小學語文教育中,識字和寫字教育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漢字結構復雜,內涵豐富。通過文字的引導,教師可以對學生展開道德教育,使學生體驗到漢字中所蘊含的情感。舉例來說,當學生認識漢字“沖”時,教師首先應將“沖”字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手寫的“沖”字與教科書上的“沖”字,分析兩字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會發現,教師手寫的 “沖”字并不像課本上印刷的“沖”字那樣整齊漂亮,課本上的“沖”字似乎是按一定的比例呈現的,但教師手寫的“沖”字可能不夠和諧美觀。事實上,我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和諧理念,假如對教師手寫的漢字進行適當的調整,整個漢字的外觀就會顯得相對和諧美麗。教師可以由此啟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和諧相處,待人接物時要做到謙遜有禮,這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健康成長。教師在讀寫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能夠使學生體會人生哲理,習得傳統美德,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將道德教育與學生生活聯系在一起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內容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此開展道德教育,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人生道理,使學生通過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比如在學習《揠苗助長》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課文,并對寓言故事進行評論。在學生了解了這則寓言中蘊含的深意后,教師要讓學生回想生活中是否有過這樣“適得其反”的經歷,讓學生對此展開思考。有學生說:“媽媽在家里養了一盆綠蘿,每星期都會給綠蘿澆水,但是綠蘿并沒有長大,于是我偷偷地將綠蘿拔出了一些,想讓綠蘿快快長大,可是沒過幾天,綠蘿的葉子突然變得更加枯黃了。這時,我才明白,植物要有規律地生長,不能違背生長規律。”聽了學生講述的事跡,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對學生展開道德教育,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三)教師應重視教材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要想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就要注重教材的學習,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首先,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對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內容進行全面闡述,把德育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課件,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增強德育滲透效果。其次,教師選擇的內容要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有效實施道德教育,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教師要合理選擇德育內容,并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這樣既能提高語文知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又能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的道德教育,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有效性[2]。
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要注意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教育,西沙群島是我國的領土,文中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西沙群島的美麗風景和豐富資源。在學生閱讀文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資源。在此期間,教師還可以播放時事錄像和歷史影片,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國領土的不可分割性,從而增強愛國情感,樹立我國領土不可侵犯的認知。
(四)利用課外活動對德育的滲透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需要與學生的課外活動相結合。課外活動在語文教育中是一種補充形式,有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3]。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時,必須綜合考慮德育的重點和層次,設計符合小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德育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多種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速寫等活動,以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在小學高年級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放學后開展一些德育活動,如幫助老人過馬路等。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對語文教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總之,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要對教育內容進行分析,有效滲透德育內容,以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并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銘.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1(Z4):102.
[2]蔣慧麗.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措施研究[J].新課程,2021(30):229.
[3]毛潤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19):225.